APP下载

信息尖兵和她的“最强大脑”

2021-04-13冯杰赵雯潘尚

党员生活·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最强大脑荆门市公安

冯杰 赵雯 潘尚

3月6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签署命令,授予53名女民警“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荆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鲍丹位列其中。这个地理专业毕业的师范生,进入荆门市公安局后,从资料管理员一步步成长为信息化作战的尖兵,参与破案数百起。如今,她借调入湖北省公安厅“情指勤舆”一体化专班,成为全省公安系统“最强大脑”的工作骨干。近日,记者走近鲍丹,聆听她的成长故事,亲身见证新时代湖北公安干警的过硬本领。

不甘平凡的资料员

1991年9月,鲍丹从荆州师范学院地理专业毕业。因成绩优异,她作为优秀大学生补充政法战线,进入荆门市公安局见习,成为刑侦部门的一名资料管理员,负责管理、查阅市局浩如烟海的前科人员档案、指纹信息、车辆信息等资料。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应用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彼时的公安刑侦工作,靠的是传统手段。一名优秀的刑警除了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还需要一代代老刑警口传心授各种办案经验和技能。而这些,是那个年代警察侦破案件的重要手段。

鲍丹说,案件发生后,技术民警进入现场勘查,提取重要物证。而侦察員则通过现场走访和相关手段,力求发现作案的各种蛛丝马迹。二者合一,能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最大限度还原作案场景,并刻画嫌疑人的轮廓信息。“厉害的侦查员和技术员,像名医会望、闻、问、切一样,可以快速精准地判断出很多有效信息。”

当鲍丹拿着提取回来的嫌疑人指纹,在资料室花上几天时间比对时,侦查员很可能早就锁定嫌疑人员了。

因此,鲍丹在刑侦部门的头10年里,几乎没有破过什么案子。

看着战友们分享破案立功后的喜悦,鲍丹满是敬佩与羡慕。读书时还算优秀的自己,在事业上却很难得到成就感,难道自己真的比别人差吗?不能就这样熬下去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成绩来。

憋着一股劲的鲍丹主动拜师,学习各种从未接触过的刑事技术,除了在痕检师父的指导下学习,更是主动要求到案发现场实地学。面对血腥的命案现场,鲍丹克服内心的不适,专心学习现场勘查。

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日渐普及,鲍丹敏锐感觉到,计算机技术对未来公安工作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崭露锋芒的刑侦女将

鲍丹事业的转折点是1992年。她清晰地记得,荆门市公安局在那一年购进了第一台计算机。

在学校,初步接触过计算机编程的鲍丹被委以学习并使用计算机的任务。

鲍丹找来专业书籍,苦学计算机语言与编程技术。仅用一年多时间,她就基本掌握了DOS语言和数据库相关技术。1993年,鲍丹初试身手,利用数据库编程,研发了湖北省刑侦系统第一套《被盗抢车辆管理系统》软件。系统可快速查询被盗抢车辆的车牌、型号及相关信息,一改往日手动查询的费时费力。

系统使用后,就有一辆被盗抢自行车被迅速找回。这让鲍丹拾取了信心,更坚定了计算机技术与警务相结合是未来趋势。

全国公安系统在90年代中期逐步普及计算机,并加速与业务工作的融合。鲍丹回忆,那时开始的网上追逃,她们会收到来自上级公安部门下发的光盘,里面会有在逃嫌疑人信息。尽管网络依旧不发达,计算机的使用多是单机作业,但也极大提升了刑侦工作效率。

此后,鲍丹开始思考指纹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并强烈建议引进指纹管理系统。2000年,荆门市公安局决定引进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并委派鲍丹前往北京大学学习。

到了北京,鲍丹很有些懵,面对的是高难度的系统构建知识和从未接触过的“UNIX”语言。第一天上课,当老师得知鲍丹的情况,很是为这个几乎是门外汉的女生捏了一把汗。

“要不要换个人来学?”鲍丹甚至打了退堂鼓。然而一想到这是组织托付的使命,鲍丹一咬牙,决定还是硬着头皮顶上去。

再难也要学。10多天时间里,鲍丹每天只睡上4个多小时。上午学习理论,下午上机实操。一天结束,鲍丹还抱着书不肯放,挑灯到转钟才睡下,天不亮又起床继续。“零基础状态”需要学习一年的课程硬是被她啃了下来。

结束课程的最后一天,没有课程的安排,同学们结伴游玩首都。唯有鲍丹仍争分夺秒,她独自留下来到教室自习。

“这个决定改变了我。”直到今天,鲍丹依然为当时的选择而庆幸。那一天,这个系统核心算法的研发者许教授恰巧来到基地巡视,求知若渴的鲍丹抓住机会请教。许教授从开始解答疑问,到后来逐渐被鲍丹的思考深度所感染,便毫无保留地将系统架构思路,核心算法逻辑、研发经历心得,为鲍丹一一道来。这次3个多小时的交流,让鲍丹悟到了系统构建者的匠心,她的工作格局和思考维度有了质的提升。

学成归来的鲍丹很快就运用计算机破获了一个重大案件。

2007年10月底, 一农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转为抢劫的杀人案。一名50多岁的独居妇女被杀死在家中,案件在当地轰动一时。案发后两天,专案组对嫌疑人的侦查还在继续,而技术民警现场提取的一枚指纹,引起了鲍丹的注意。这枚指纹经过多人多次比对均无结果,在问明工作细节后,鲍丹想利用核心算法原理再努力一把。

鲍丹进入系统重新标注比对。3分钟后,计算机显示比对结果,经鲍丹人工识别,半小时内认定同一,嫌疑人被锁定。鲍丹不敢相信,自己竟能亲手挖出一名杀人犯,心脏突突乱跳!她冷静下来,再次比对。多次的否定之否定后,结果依然没变。她拨通了专班领导电话,报告比对结果。嫌疑人随后被抓获、审讯,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能亲手将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让无辜的亡者入土为安,给被害人家属以最大抚慰,是一名警察、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能得到领导和战友那样高的赞许,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了。”鲍丹缓缓地说。

此后的鲍丹,计算机技术运用越发纯熟,直接或参与侦破案件百余起。她终于从一名资料管理员成为出色的刑侦女将。

守卫人民的“最强大脑”

破的案子多起来,鲍丹对于公安工作的思考也不仅仅停留在刑侦部门。她说:“有了系统思维,会发现公安工作是一个更大的系统,如何协调信息、指挥、行动;如何调配各个警种和各个属地公安机关;如何综合利用各种警务资源,提升警务效能,只有依照系统思维,按照公安工作内在的规律和逻辑运行,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自新世纪开始,由于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全国公安系统警务模式开始嬗变。荆门市公安局探索汇聚海量信息、调配各方手段组成一体化作战中心,既要服务打击犯罪治标,更要防范在先,积极发现隐患、消除隐患,想办法源头化解。

2009年,已在刑侦战线上工作18年的鲍丹,接受了一项全新的任务:调入荆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组建信息作战中心。

已是刑侦领域行家里手的鲍丹,又一次成了门外汉。

依旧是拼命学习,依旧是不停地思考,她带领团队四处拜师,到处请教。加班成为常态,休假变得奢侈。几年下来,荆门市公安局终于有了集信息支撑、资源调配、技术支持为一体的信息化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案发后,民警向中心发来案件的基本情况,随后像逛‘超市一样选取自己破案所需要的手段和资源,只要实战有需求,中心立刻靶向给予,这大大提升了侦破效率。”鲍丹说。

曾经发生在荆州、荆门地区的多起入室盗窃案,经作战中心研判各类信息后判定为连环作案,并跨省锁定了嫌疑人,指挥当地警方抓捕其归案。该案件被评为当年“湖北省公安机关十大精品案例”。

信息作战中心的建立再加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成熟,使得案件侦破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据统计,中心自建成4年以来,共协助抓获各类嫌疑人1097人,抓获逃犯576名(其中历年命案逃犯17名),破案1250起(其中命案积案20起、现行命案4起),帮助寻找失踪人员和其他困难群众近百名。

对于预防犯罪发生,信息中心更是起到无可取代的作用。

2020年3月,中心接到预警,沙洋辖区居民韩某正在被犯罪分子以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手段实施电话诈骗,中心值班警察立刻联系受害人及其家属未果,随后中心第一时间指令沙洋县局上门开展拦截处置。民警接指令后火速赶到时,韩某已经将自己4个验证码提供给犯罪嫌疑人,由于民警沟通及时,韩某最终停止操作,拦截金额16000元。

仅2020年中心共拨出28900余通反诈预警电话,止付资金2379.4万元,捣毁电诈窝点92个,打处犯罪嫌疑人804名。

鲍丹告诉记者:“对于电话诈骗,打不如防,中心能及时预警诈骗电话信息,进而开展精准“反洗脑”,预防犯罪的发生,让群众财产得以保障。”

2020年9月,鲍丹又被抽调至省公安厅省市公安“情指勤舆”一体化专班,成为全省公安“情指勤舆”一体化建设的第一批参与者。专班聚力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建设,聚焦风险防控,强化实战引领,实现“精准预警、精确打击、主动防控、服务决策、引领实战”,成为全省警务工作的“最强大脑”。

从一名地理师范生到管理资料的普通警员,再到擅用信息技术侦破大案要案的刑侦信息化高手,然后成为全省公安系统的信息化应用专家。鲍丹的成长见證着中国公安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纸笔模式走向信息化、大数据应用的沧桑巨变,而其中唯一不变的是,全省公安机关在党的领导下,一心为民、奋发改革的忠诚警魂。

猜你喜欢

最强大脑荆门市公安
写好行动显真情
抓住重点写活动
市公安采风咏
2018,静乐公安,矢志向前!
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依法对刘明刚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最强大脑”哪家强
公安边防部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