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声”有“色”的灵璧石

2021-04-13马志飞

百科知识 2021年7期
关键词:灵璧县图卷云山

马志飞

2020年10月18日晚,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明代宫廷画家吴彬的《十面灵璧图卷》以5.129亿元成交,打破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作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这幅画卷究竟有何魅力,为何身价如此之高?这需要从一块灵璧石说起。

米万钟的“非非石”

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不仅擅长笔墨丹青,而且酷爱奇石到了几乎疯癫的地步。几百年后,他的后世子孙里面竟然又出现了一位这样的怪人,不仅书画艺术得到米家真传,对石头的热爱之情也丝毫不逊于先祖,人称“无米芾之癫而有其癖”,这就是明末著名书画家米万钟。

米万钟(1570—1628年),字仲诏,号友石、文石居士、石隐庵居士等,陕西关中人,25岁考中进士后到四川、江苏、江西等地任职,曾官至太仆少卿。他在北京居住时,为了存放自己收藏的各种奇石,专门修建了一座建筑,名曰“古云山房”,房内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最珍贵的当属一块精美的灵璧石,它高约60厘米,棱角分明,数峰高耸犹如微缩的山峦叠嶂,然又似山非山,似木非木,故而被称为“非非石”。

1610年,米万钟邀请福建莆田籍宫廷画家吴彬为他的“非非石”做幅画。吴彬极其擅长山水田园画,可是当他面对一块仅仅半米多高的石头该如何下笔呢?经过仔细观察,吴彬发现这块灵璧石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不同的意境,于是他就从前、后、左、右、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前底、后底共10个方向分别进行绘画,最终完成了10幅图,合称为《十面灵璧图卷》。吴彬创造性地从微观角度展现山石之美,用二维平面的方式把一块三维立体的奇石展现得活灵活现,在每幅图的旁边,米萬钟都留有简短的文字描述,另有数位名家的珍贵题跋附于图后,可谓是珠联璧合,最终才有了这幅价值连城的旷世杰作。

《十面灵璧图卷》之所以如此珍贵,除了绘画和书法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之外,画面的主角—那块万中无一的“非非石”无疑更让人感到好奇。遗憾的是,这块珍贵的灵璧石早已消失在人间,但同类的奇石仍在向我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在《十面灵璧图卷》被拍卖的当天,还有一块名为“锁云”的灵璧石以1345.5万元的价格成交,一举成为世界最贵文人赏石,这块石头也曾是米万钟收藏的心爱之物。

造型奇特的观赏石

灵璧石产于我国安徽省灵璧县,该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现隶属于宿州市管辖,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置零璧县,政和七年(1117年)改灵璧县,因全县“山川灵秀,有石如璧”而得名。

灵璧石其实是一种致密的石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另有少量白云石、石英、黏土类矿物和含铁矿物,硬度较低,莫氏硬度约为2.77。它的形成既得益于数亿年前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厚厚的碳酸盐岩,也离不开后期的风化作用和含有二氧化碳的弱酸性水的溶蚀作用,由于内部结构不均匀和溶蚀作用的差异性,才导致了岩石表面出现大量的孔、洞、沟、槽。

造型多样,千姿百态的灵璧石,大块者可孤石独立于园林,小块者可置于书桌、几案之上。在历代封建帝王和诸多文人雅士的追捧之下,它的价值逐渐升高,最终与江苏的太湖石、广东的英德石和南京的雨花石齐名,并称“四大名石”。

古人评价灵璧石的优劣主要依据米芾提出的四字诀,即“瘦、皱、漏、透”。但有人认为,虽然这四个字对于评价观赏石具有普遍意义,但主要考虑的是外形特征,而灵璧石的颜色和纹理图案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

现已发现的灵璧石,按照颜色和纹理图案的不同,可以分为青黛灵璧石、白灵璧石、红灵璧石、五彩灵璧石、透花石、皖螺石、灵璧纹石等多个种类,但以黑、红、白三种颜色为基本色。究其原因,主要与其中所含的致色元素有关,比如红色是因氧化作用形成3价铁离子造成的,黑色源于有机碳的含量较高。

声如青铜的“八音石”

灵璧石的历史十分久远,最初是作为乐器磬石使用的。公元前5世纪,我国古代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中就记载有“泗滨浮磬”的说法。据学者考证,所谓的“泗滨”意指泗水之滨,“浮磬”则是指水中见石如漂浮状,而此石可以用来做磬。更早时期出现的商代甲骨文中有“磬”的象形字,该字左上方酷似架子的物体上用绳子悬着一枚磬,右下方像一个人执槌敲击的模样,极其形象地表达了字面意思。由于磬是古代乐器“八音”分类中“石”的代表乐器,所以灵璧磬石又有“八音石”的别称。

然而,不同质地和形态的灵璧石,它们的音质、音色和音调也有所区别。劣质者敲之为瓦声,发出金属音者才是优质灵璧石,古人赞之曰“声如青铜色碧玉”。所以,在评价灵璧石的优劣时,“声”也是重要的标准之一,这也是灵璧石有别于其他观赏石最突出的特点。

据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完成的《灵璧石的岩石学特征与观赏要素成因分析》研究报告,灵璧石之所以能够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一方面是因為它的矿物成分比较单一、杂质很少;另一方面在于它的结构构造,矿物颗粒细小、接触致密、等粒均匀的灵璧石,声音相对更好听。

磬云山的地质奇观

2010年,灵璧石被批准为安徽省灵璧县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当地一张亮闪闪的名片,灵璧县也被授以“中国观赏石之乡”。为保护与灵璧石有关的地质遗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灵璧县渔沟镇批准建设了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

在这片规划总面积为4.25平方千米的地质公园里,完整地保存着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很多人认为,喀斯特地貌只出现在我国气候湿热的南方地区,比如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但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里被溶蚀的岩石极好地证明了我国北方也存在典型的喀斯特现象,也非常直观地展示了灵璧石的形成过程。但是,这里的可溶性岩石位于地表或比较浅的地层,与南方地区经常出现的溶洞、地下河等深部喀斯特地貌具有明显差异。

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还完整地保存着一处面积约60平方米的宋代采坑遗址和一块明朝洪武年间开采后又被遗弃的巨石,虽已历经数百年的漫长时间,依然在默默地向我们讲述着灵璧石曾经的辉煌历史。

随着储量不断减少,灵璧石变得越来越珍贵,它曾经以园林观赏石的身份走向全国各地,现如今,它又衍生出了很多新颖的文创产品,比如磬石琴、磬石镇尺、石雕茶壶等,这也必将更加彰显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这种古老的观赏石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

猜你喜欢

灵璧县图卷云山
明 马守真 芝兰图卷
清 程邃 秋岩耸翠图卷
宋 李公麟 五马图卷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云山图
Accident Analysis and Emergency Response Effect Research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in Taiyuan Metro
【龙凤呈祥】
【雄狮】
【盛世龙舟】
欢乐元宵节——《宪宗元宵行乐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