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两次“杯酒释兵权”
2021-04-13陈锴
陈锴
宋朝初期,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赵匡胤听取了赵普等文臣谋士的建议,以和平方式、分阶段收回了禁军将领与藩镇节度使的兵权。在这一过程中,宋太祖分别在建隆二年(961年)和开宝二年(969年)宴请禁军主要将领和部分藩镇节度使,随后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后人称之为“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的第一阶段是逐步收回禁军将领的兵权。当时,宋朝的禁军由殿前军、侍卫马军、侍卫步军组成。其中,殿前军地位高于侍卫马军和侍卫步军。殿前军的统帅殿前都点检,实际上是禁军的最高统帅。宋太祖本人在后周时就曾担任过殿前都点检。
先看一下第一次“杯酒释兵权”之前宋朝禁军的统帅名单。以960年为例,当时慕容延钊担任殿前都点检,高怀德是殿前副都点检,王审琦为殿前都指挥使,赵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担任殿前都虞候;韩令坤是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为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张令铎担任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张光翰和赵彦徽分别担任侍卫马军和侍卫步军的都指挥使。在这些禁军将领中,赵光义是宋太祖的亲弟弟,高怀德是宋太祖的妹夫,慕容延钊、韩令坤和赵彦徽与宋太祖的私交甚厚,石守信和王审琦是宋太祖的布衣之交与结义兄弟。除了赵光义资历尚浅之外,其余将领都在禁军中拥有很高的威望。
在赵普等文臣谋士的眼中,这些禁军将领无疑是潜在的隐患。赵普曾经劝谏宋太祖:“……仔细观察这几个人,都不是统领军队的帅才,恐怕他们不能制伏部下。倘若军队之中有人作孽造反,他们事到临头也会身不由己啊。”依照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赵普向宋太祖提出了应对之策:“现在用来治理天下的,没有其他妙法,只有慢慢地削夺他们的兵权,限制他们的银钱和粮食,收回他们的精良兵器和精锐士卒,天下自然就安稳了。”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宋太祖显然听取了赵普的建议。
宋太祖设立了枢密院,作为掌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枢密院长官是枢密使,副职称枢密副使。960年,赵普被擢升为枢密副使。同年,宋太祖收回了张光翰和赵彦徽的禁军军职,将他们外放为永清军节度使和建雄军节度使。961年春,宋太祖解除了慕容延钊和韩令坤的禁军军职,加封他们为侍中,分别外放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和成德军节度使,与当时的宰相地位相当。在禁军的将领中,还有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和石守信四人。第一次“杯酒释兵权”就是针对他们进行的。
961年七月,宋太祖召集这四位禁军将领宴饮,解除了他们的禁军军职和兵权,分别外放为节度使。其中,高怀德为归德军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军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军节度使,石守信为天平军节度使。不久,殿前都虞候赵光义也被解除了禁军军职,出任开封府尹。值得注意的是,此后宋朝禁军不再设置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及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等职位。
第一次“杯酒释兵权”之后,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和石守信四人得到了朝廷的优厚待遇。比如,石守信的儿子石保吉在972年迎娶了宋太祖的次女延庆公主。977年,石守信拜中书令,行河南府尹,充西京留守,后又进封卫国公。王审琦和高怀德在973年被加封同平章事,宋太宗即位后,高怀德兼任侍中,又加检校太师;978年,高怀德被封为冀国公。至于张令铎,宋太祖让弟弟赵廷美娶了张令铎的女儿,969年张令铎去世,赠侍中。
962年,赵普任枢密使、检校太保。966年发生了一件事,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为官处世之道。当时,有官员向宋太祖进言,告发宋太祖的结义兄弟韩重赟私自招揽亲兵作为自己的心腹。宋太祖闻言大怒,想要处死韩重赟。赵普发现这是诬告,便极力劝谏宋太祖,韩重赟这才保全了性命。事后,韩重赟得知了此事,特意登门拜谢赵普,而赵普却不肯见他。
969年,宋太祖又如法炮制,趁著王彦超、郭从义、武行德、白重赞和杨廷璋等藩镇节度使入朝晋见之机,在皇宫后苑设宴款待他们。次日,宋太祖下诏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并给予高官厚禄。其后,王彦超历任右金吾卫上将军等职,封邠国公;郭从义任左金吾卫上将军,次年任太子太师;武行德官至太子太傅,死后赠太师。
有人认为,赵普是“杯酒释兵权”的谋主;也有人认为,宋太祖才是真正的谋主。无论谋主是谁,宋太祖两次“杯酒释兵权”的结局堪称圆满。在此有必要交代一下宋太祖和赵普的结局。976年,宋太祖病死,享年50岁。他在位期间,有力地巩固了北宋的中央集权,结束了唐朝中期以来延续两百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在宋太祖晚年,赵普外放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宋太宗即位后,赵普两次拜相,又两度外放为武胜军和山南东道节度使。992年,赵普获封魏国公,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真定王。宋真宗时,还追封赵普为韩王,谥忠献。
可以说,宋太祖的两次“杯酒释兵权”为宋朝的后世君主树立了一个典范,即以和平方式收回军权,并强化中央集权。比如,宋高宗也是这样解除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和岳飞等节度使的兵权。值得一提的是,张俊主动提出解除兵权,被任命为枢密使;韩世忠也被授予枢密使之职;刘光世被解除兵权后,官至少师;岳飞则被授太子少保,任枢密副使。(作者为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