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苹果产业集群集中度和竞争力分析*
2021-04-13韩振兴牛文静常向阳
韩振兴,朱 涛,牛文静,常向阳
(1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太谷 030801)
(2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中唯一全部符合7 项生产指标的地区,隶属于该地区的运城苹果产业集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2015 年运城苹果代表我国苹果首次成功出口对水果进口极严的美国,进一步表明了运城苹果的品质优势[1]。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悠久的种植历史为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的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近年来随着省外其他苹果主产区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当地其他水果产业的强烈冲击,使得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很大冲击,加上其品牌宣传不利,人们只知“烟台苹果”“栖霞苹果”“洛川苹果”等,却不知“运城苹果”,使得其发展进一步受阻。
目前,国内对苹果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有:对陕西苹果产业集群的研究,胡争光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了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6 项要素,并以礼泉果业为例分析了完整的苹果产业链[2];姚延婷、王保利分析了陕西苹果产业集群的形成因素和发展现状,并重点从“区域品牌”角度分析了该产业集群的品牌规划、品牌策略[3-4];李广志、李同昇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陕西苹果产业集群的6 项要素,并按6 项要素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5];赵霞、吴方卫、张锦华以陕西渭北平原苹果产业集群为例,运用混合整数规划数学模型,以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对该产业集群的生产、加工、配送环节进行了有效的空间配置[6];李洁在分析陕西苹果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品牌建设角度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品牌推广在融入地域文化的同时要采用龙头组织带动式[7];刘传磊以洛川苹果产业集群为例,从角色转化、发挥作用等方面研究了政府职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变迁历程[8]。
对山东苹果产业集群的研究,郑军、史建民、杨晓杰从横向生物链、纵向产业链、产业协会3 个维度对栖霞苹果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认为面对现有的劣势和威胁,栖霞苹果应该从政府、农户、企业3 个方面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9];聂凤云、刘相兵认为,烟台苹果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需要通过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增加科技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培育龙头企业来提高果农素质、提高科技实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加苹果加工率[10];刘超研究了烟台苹果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形成机理、发展阶段、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11];王喜红、郭怡君认为烟台苹果在种植环节、中间环节集群优势明显,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组织化程度[12];李萍分析了烟台苹果产业集群孕育、形成、成长3 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其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文化效应、生态效应、创新效应[13]。
对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的研究。解永亮、马军分析了运城苹果产业集群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瓶颈,认为其应该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延长产业链、加大与苹果关联产业的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行业协会来突破其发展中遇到的瓶颈[14];韩振兴、刘宗志、常向阳分析了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的集中度和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的集中化优势显著且已趋稳定,初具效率优势,规模优势稳定且已趋成熟[15]。
综上可知,对陕西、山东苹果产业集群的研究相对较多,也较为成熟,但是对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鉴于运城苹果得天独厚的品质优势和其在当地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如何让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1 运城市苹果产业概况
截至2016 年底,运城市苹果种植面积8.75 万hm2,占全省的58.21%;产量329.37 t,占全省的76.85%。运城苹果主要分布在临猗县、万荣县、平陆县、芮城县和盐湖区,“临猗苹果”和“万荣苹果”均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表1 是运城市苹果产业发展概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产量还是种植面积,运城苹果在山西省苹果生产中均一支独大,但是种植面积占比扩大的同时产量占比却趋于稳定,说明运城苹果的生产效率在下降;此外,在当地受其他水果种植的冲击影响,运城苹果在当地水果种植面积、产量中的占比均在不断下降。
2 基于钻石模型的运城苹果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2.1 生产要素
(1)初级要素。北纬35°是世界公认的苹果生产优势区域。从表2 可以看出,黄土高原是全部符合苹果生产最适宜气候指标的优势区域,而运城市正好位于山西省南部、黄土高原东南部,属于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运城生产的苹果在果形、色泽、口感方面均具有绝对比较优势。具体表现为:①年日照时数2 300~3 200 h,充足的光照保证了果实着色好、耐贮存;②土层50 m 以上,深厚,水分稳定,苹果树易成活,生长均匀,树体健壮;③昼夜温差13 ℃以上,保证了苹果的口味香甜爽脆;④年降水量490~660 mm,相对干燥的空气大大降低了树体、果实、叶片的发病率,进而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⑤单果重220~350 g,运城苹果除了具有果形、色泽、口感的优势外,还兼具个大的优势;⑥根据《运城统计年鉴》2002、2007—2017 和《山西省统计年鉴》1999—2017计算,运城苹果单产是当地小麦单产的7.0~8.5 倍、玉米单产的4~7 倍,是山西省苹果单产的1.3~2.1倍,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表1 山西省运城市1998—2016 年苹果产业概况
表2 我国各苹果产区与苹果生产相关的气候指标
(2)高级要素。苹果种植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疏花、疏果、套袋、采摘、包装、贮藏等环节均需要较多的劳动力。据《运城统计年鉴2017》数据显示,截至2016 年底,运城市现有农业人口277.74 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2.35%,农村劳动者191.39 万人,约占全市社会劳动者总数的72.52%,拥有丰富的劳动力。
运城苹果种植历史悠久,果农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加之近年来当地苹果种植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的不断增多,使得果农丰富的种植经验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先进的技术。近年来,运城市苹果产业大力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交流,果树专家经常送课下乡,为果农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也为运城苹果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
2.2 需求条件
随着人们对苹果营养价值的认可,对其需求也越来越大,运城苹果以个大、形好、香甜、爽脆著称,深受消费者喜欢,“运城苹果”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在逐渐扩大。据运城市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运城苹果内销达25 个省市,省外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湖南、天津等地,外销孟加拉、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越南、缅甸、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2013—2016 年的出口量依次为4.40 万、4.62 万、6.11 万、11.23 万t,出口额依次为4 340 万、5 130 万、6 540 万、9 670 万美元[17]。
2.3 相关及支撑产业
(1)贮藏。苹果消费属常年消费且鲜食比例较大,对贮藏条件要求较高。目前,运城苹果的贮藏方式有传统的窖藏法、冷风库和机械冷藏,新兴的恒温库与气调库。恒温库和气调库的贮藏方式使得运城市的贮藏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16 年底,运城市现有恒温库640 座,总贮量达到118 万t,基本实现果品的季产年销。几个主产县(区)的贮藏能力如下:临猗县总贮藏能力60 万t,其中恒温库30 万t,气调库0.3 万t;芮城县总贮藏能力35万t,其中恒温库15 万t,气调库1 万t;盐湖区总贮藏能力10 万t,几乎全部为恒温库;永济市总贮藏能力10 万t,几乎全部为恒温库;万荣县总贮藏能力10 万t,其中恒温库4 万t,气调库0.2 万t;稷山县总贮藏能力8.5 万t,几乎全部为恒温库[17]。
(2)加工。尽管运城苹果加工产业起步较晚,但是起步初期就陆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产线,发展前景良好,形成了产地与工厂结合的模式。运城市有1 500 多家果品加工企业,有负责鲜果包装的,如以永济康康乐公司为代表的鲜果包装企业,运用先进的包装生产线对苹果进行清洗、分级、包装等;有生产浓缩苹果汁的,如以汇源、海升、芮城中鲁、临猗湖滨、临猗恒兴为代表的果汁生产企业,主要进行苹果汁生产。运城市共有9 个果汁加工龙头企业,浓缩果汁年生产能力35 万t,年消耗果品200多万t[17],大大提高了产品转化率和浓缩苹果汁在国内外的销量。盐湖、临猗、万荣、芮城、平陆五大县区的龙头企业的浓缩果汁年加工能力如下:海升5 万t,澳兴1 万t,临猗恒兴5 万t,新湖滨4 万t,临猗湖滨4.5 万t,万荣中鲁2 万t,汇源3.2 万t,芮城中鲁3 万t,平陆奇达0.12 万t,总计约占运城市的3/4[17]。
2.4 产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1)产业结构。运城苹果的种植结构显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主要有两大生产基地,一是以平陆、芮城为主的中条山苹果生产基地,二是以临猗、万荣为主的峨嵋岭苹果生产基地[18],前者主栽品种以优系红富士、‘凉香’‘嘎拉’为主,后者以‘嘎拉’‘美国八号’、优系红富士为主。上述4 个县加盐湖区为农业部所列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重点县”,另外,闻喜、河津、永济3 个县(市)为“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基地县”[19]。
运城苹果在品种结构上呈现晚熟品种和‘富士’占比过大的特征。虽然运城苹果的主栽品种有‘富士’‘嘎拉’‘华冠’‘秦冠’‘凉香’‘美国八号’等,但是晚熟‘红富士’占比超过了70%,早熟、中熟比例过小,‘红富士’处于饱和期。尽管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该问题并提出了“增早扩中控晚”的解决思路,但是落实力度不大,收效甚微。
(2)同业竞争。一是来自于本市其他水果产业的竞争。运城市是水果产业大市,除了主栽苹果、梨、桃、葡萄之外,还有樱桃、草莓、猕猴桃、石榴等共计15 个树种,基本可以全年供应[20]。由表1可知,从1998—2016 年运城苹果在当地水果的占比来看,产量从92.08%下降到58.80%,面积从91.69%下降到51.29%,表明近年来运城苹果受当地其他水果发展的冲击较大。二是来自于国内其他苹果主产区的竞争。运城苹果的知名度要远低于“烟台苹果”“栖霞苹果”“洛川苹果”等知名区域品牌,这对其销售市场的扩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5 机遇和政府
近年来,运城市利用国家扶持黄河金三角区域果业发展的机遇,加快建设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水果加工基地卓有成效。运城市成立了专门的果业局管理水果产业,并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扶持政策。2016 年起,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培训工程来全面提升果农素质,具体包括:①邀请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知名专家对运城市的百名科技服务团成员进行培训;②组织果业科技服务团成员深入果业生产一线,实际指导果业生产;③组织各县(市、区)的果业科技骨干去其他苹果优势产区参观学习,并进行技术交流。
3 运城市苹果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评价
3.1 运城市苹果产业集群集中度分析
借鉴韩振兴等的做法[15],用区位商(Local Quotient,LQ)和集中系数(Coefficient of concentration,CC)来衡量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的集中度。
LQ=(Eij/Ei)/(Ej/∑Ej)
CC=(Eij/Ei)/(Pj/∑Pj)
i表示苹果产业,j表示运城市,上一层次区域为山西省,Eij表示运城苹果产量,Ei表示山西省苹果产量,Ej表示运城市农林牧渔业产值,∑Ej表示山西省农林牧渔业产值,Pj表示运城市常住人口数量,∑Pj表示山西省常住人口数量。由上可知,LQ>1,表示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的专业化程度要高于全省,LQ系数越大,表示其专业化程度越高;CC>1,表示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化程度要高于全省,CC系数越大,表示其集中化程度越高。
计算结果见表3,区位商指数均大于1,在3~4 之间变化,略呈下降趋势,说明运城苹果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集中系数均大于1,且稳定在5.0~5.5 高位运行,说明运城市苹果产业集群具有较高的集中度且较为稳定。
3.2 运城市苹果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借鉴韩振兴等的做法[21],用效率优势指数(Efficient Advantage Index,EAI)、规模优势指数(Scale Advantage Index,SAI)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elative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RCCA)来衡量。
表3 山西省运城市苹果产业集群集中度分析
EAI=(APij/APj)/(APi/AP)
SAI=(GSij/GSj)/(GSi/GS)
RCCA=EAI×SAI
APij表示运城市人均苹果产量,APj表示运城市人均水果产量,APi表示山西省人均苹果产量,AP表示山西省人均水果产量,GSij表示运城市苹果种植面积,GSj表示运城市果园种植面积,GSi表示山西省苹果种植面积,GS表示山西省水果种植面积。由上可知,EAI>1,表示运城市苹果产业集群具有产出效率优势,EAI越大,表示效率优势越明显;SAI>1,表示运城市苹果产业集群在全省范围内具有规模优势,SAI系数越大,表示规模优势越明显;RCCA>1,表示运城市苹果产业集群具有综合比较优势,RCCA越大,表示综合比较优势越明显。
计算结果见表4,效率优势指数略大于1,且变化稳定,保持在1.03~1.16,说明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的效率优势并不明显,发展已较为成熟且已趋稳定;规模优势指数保持在0.69~1.44,且呈略降趋势,说明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是不明显;综合比较指数稳定在0.78~1.65,相较于其他农业产业集群来说处于较低阶段,主要还是受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双低所致。
3.3 小结及其原因分析
综上得出如下结论:运城苹果在山西省苹果产业中占有绝对优势,但在当地受其他水果产业冲击较大;专业化程度和集中化程度优势明显,且集中化程度优于专业化程度;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1)品种结构单一。运城苹果的主栽品种为晚熟‘红富士’,占比超过了70%,且处于饱和期,而且早中熟品种比例过低。造成的影响有:①产品不能错时上市,造成了资源的季节性浪费和短缺;②制约了苹果汁加工业的发展,‘红富士’汁甜甘脆适合鲜食,加工果汁则需勾兑高酸度苹果汁,果汁加工受限于高酸度果汁的价格和产量;③制约了运城苹果在欧美的出口,欧美国家喜好酸甜口味,部分欧美国家也种植‘红富士’,加上国内其他省份大面积种植‘富士’的同质化趋势,使得运城苹果出口优势不明显。
(2)技术相对落后。目前运城市苹果种植示范基地不断增大,但是家庭种植的比例仍占大多数,家庭种植容易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诸如果园机械化程度低,品种更新慢,果园间伐度低,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抓不住关键期或者使用剂量盲目等,这些在影响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影响了产品的品质。
表4 山西省运城市苹果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3)品牌宣传不足。运城苹果品质优势得天独厚,但是品牌宣传不足,知名度有限,甚至因为兄弟省份苹果名气较大,部分果农在销售苹果时还会贴上兄弟省份的品牌,以致消费者以为是兄弟省份的产品。归根结底,还是果农和企业品牌意识单薄,认为产品卖出去就行,不注重品牌维护带来的长远收益。
(4)受当地其他水果产业冲击大。运城市是水果产业大市,除了苹果以外,还大量种植其他水果,不仅种类多,而且种植规模可观。首先,从种类来看,运城市除了主栽苹果、梨、桃、葡萄之外,还有油桃、樱桃、草莓、猕猴桃、石榴、李等,共计15 个树种[20]。其次,从产量占比和种植规模占比来看,1998—2016 年运城苹果产量占比从92.08%下降到58.80%,面积占比从91.69%下降到51.29%,于此同时,其他水果的占比不断上升。再次,运城市水果种植基本可以实现全年供应,无论是在供给还是消费方面对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均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和替代性。此外,运城苹果销售困难的问题也使得部分果农退出苹果种植转向其他水果生产或者非农就业,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其他水果产业对苹果产业的冲击。
4 提升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4.1 优化品种种植结构
将“增早扩中控晚”的思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淘汰老化苹果园,引进早熟品种,扩大中熟品种比例,根据出口市场需求和果汁生产需求加大含酸度较高的品种的种植。具体而言,优系富士种植管理要求高、难度大,可以由资金、技术条件雄厚的公司和果农选择立地条件好的果园种植,同时,少部分种植用于出口的酸甜口味品种,作为出口尝试;对于资金、技术条件不够雄厚的公司和果农,可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建园,种植酸度较高、管理较容易的品种,主要用于果汁加工。
4.2 提高苹果种植标准化水平
(1)推进果园日常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苹果种植技术已较为成熟,关键是推广和应用。运城苹果种植应该改进日常果园管理技术,在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管理方面积极推广生草覆盖、水肥一体化、套纸袋、绿色防控等技术,促进果实着色,保证果形正,提高苹果产量和质量,进而增加运城苹果的市场竞争力。此外,部分果园管理较为盲目和粗放,这部分果农,在病虫害防治和施肥时应该注意施用的浓度、剂量和关键时期,注意果实间距、果个大小、果实着色、果面光洁度等,而不是只求数量而忽略品质,避免丰产不丰收。
(2)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对于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技术,果农在开始接受的时候会有难度,可以先从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基地做起,然后通过它们的示范引导带动农户。此外,可以通过专家授课、现场观摩、播放宣传片、发送宣传册、远程培训等方式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同时通过手机APP、微信群、QQ 群、微博等方式及时上传相关技术资料、答疑解惑,不断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
4.3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运城苹果应该借助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双重渠道加大其品牌宣传力度,如:利用抖音、微信、微博、QQ 空间等新媒体,通过文字、图片、小视频等宣传运城苹果品质的优势,提升知名度,同时宣传其绿色健康的品牌理念;利用电台广播和电视广告扩大宣传,随着家庭自有汽车的增多,电台受众越来越多,可在电台投放一定数量的广告,央视农业频道等电视台近年来也加大了对地方优质农产品的宣传,可以借助其来扩大运城苹果的知名度。
4.4 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
首先,培育和壮大集生产、收购、贮藏、包装、运输和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不仅可以延伸运城苹果产业链,实现常年销售和择机而售,提升利润空间,而且可以把小农户联结在一起,从种植、分级、保鲜、贮藏、包装、运输等环节提高标准化水平,达到整体增值,还可以降低市场不确定性对小农户的影响。其次,壮大果汁加工类龙头企业,不再是仅为提高残次果的利用率,而是为了生产高端优质果汁。高质量果汁的生产势必需要品质高、品种合适的原材料,这势必会倒逼果农种植品质高、适合加工果汁的品种,该措施在提高果品品质的同时也优化了品种种植结构。
4.5 构建现代苹果产业体系
提高运城苹果产业化水平除了通过推进果园日常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来提高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的标准化水平,还需构建现代苹果产业体系,建立从品种选育、苗木生产、果园管理到果品采摘、贮藏、包装、加工、销售的标准化体系,通过示范果园、示范基地渐进推进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并将果农、合作社、企业、科研院所、协会等机构纳入体系,在种植、贮藏、包装、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生产指导、技术服务、政策支持和引导,进而从整个产业链上提升运城苹果产业集群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