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3例临床观察
2021-04-13王旭
王 旭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肩关节周围炎疼痛期常用的治疗方式以推压整复手法为主,但是其并未直接针对患者穴位及经络进行针对性刺激,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易反复[1]。肩关节周围炎在中医范畴属于“肩痹症”,内因是气血不足而难以滋养筋骨,外因是劳伤后康复效果不佳,内外因合并致瘀血阻络,经络不通而引发疼痛,故在治疗过程中疏通经络、补益气血尤为关键。温针灸利用针灸与艾条灸相联合的方式,应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关节性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2]。本研究观察温针灸联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疼痛期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05例疼痛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男20例,女32例,年龄46~66岁,平均年龄(54.03±9.52)岁;病程2~38月,平均病程(4.56±1.20)月;左侧肩15例,右侧肩31例,双侧6例;观察组男21例,女32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4.10±9.55)岁;病程3~37月,平均病程(4.61±1.22)月;左侧肩14例,右侧肩30例,双侧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诊断标准 西医肩周炎诊断标准[3]:肩部疼痛且夜间症状加重;外展、抬举、内收及后伸受限;X线平片检查肩关节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疼痛。中医“瘀血阻络型”肩周炎诊断标准[4]:肩关节固定痛拒按;夜间症状明显;活动受限;舌质紫暗;脉涩。
1.3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肩周炎的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肩凝病中的“瘀血阻络”症型的诊断标准;均处于肩关节炎活动期,且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可耐受温针灸及推压整复手法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脱落病例;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肩关节存在骨折或局部皮肤破损的患者;合并颈椎病、结核病、肿瘤、免疫系统等疾病的患者;在近期采用其他方式治疗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具体方法:患者取坐位,由经验丰富手法娴熟的医师进行操作,用按、点、摇、拔、伸、拿、抖、扳、搓等手法在肩部周围主要是在肩前部及上臂内侧进行往返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配合患肢外展及外旋等活动,每次推拿持续15~20 min。7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方法:患者取卧位,选取患者患侧肩贞、肩髃、肩髎、曲池穴位,然后垂直进针(广州市康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42200226,规格:0.25 mm×13 mm),捻转得气后,将长约 2 cm的艾条放置于针柄处,然后点燃,每次持续30 min,每天操作1次,连续治疗6 d休息1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1.6 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疼痛消失,肩关节无活动受限;好转: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活动范围明显好转,可主动活动;无效:患者肩关节仍疼痛甚至疼痛加重,肩关节活动仍受限[4]。
1.7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及复发情况。主要症状积分[5]指标包括:疼痛程度、肩关键肌肉韧带水肿、滑囊积液、关节囊厚度,采用VAS[6]进行关节疼痛评分,总分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肩关键肌肉韧带水肿、滑囊积液、关节囊厚度:采用我院MRI进行扫描后记录。炎症因子水平:抽取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静脉血5 mL利用ELISA法检测患者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β-内啡肽 ( β-EP) 、白细胞介素10 (IL-10)。复发诊断标准[7]:患者关节疼痛再次出现,并且通过MRI可见滑囊积液、肩关键肌肉韧带水肿。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主要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肩关键肌肉韧带水肿、滑囊积液、关节囊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囊厚度薄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滑囊积液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肉韧带水肿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炎症因子 治疗前两组IL-6、TNF-α、β-EP、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IL-10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β-EP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主要症状比较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复发率 治疗结束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66%(3/53),对照组复发例数为9,复发率为17.31%(9/52),观察组复发率为5.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P<0.05)。
3 讨论
肩关节僵硬、疼痛及活动受限是肩关节周围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中医认为其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瘀血不通从而阻塞经络而引发。推压整复手法因其操作简便,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治疗后患者症状易反复,整体治疗效果不佳。温针灸是针对经络进行治疗的手段,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关节疾病,并取得不错的疗效。故本研究采用温针灸联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疼痛期肩关节周围炎。
温针灸首见于《伤寒论》[8],其利用艾条进行熏灼及熨帖,通过经络进行传导可以促进针灸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标本同治的效果。肩髃属于阳明大肠经,其属于多血多气的穴位;肩髎属于手少阳的三焦经络;肩贞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络,通过针灸作用于以上穴位,可促进局部经络疏通,活血化瘀。并且艾条的药物成分通过皮肤进入经络,在其温热作用的辅助下,可加速组织再生及增强白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吞噬活力从而增加其清除炎症物质的功能。并且在经络疏通的基础上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介质通过汗液排出,可缓解酸胀、疼痛等症状。另外,在温针灸的刺激过程中,可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
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温针灸联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疼痛期肩关节周围炎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温针灸不仅可以直接利用针灸刺激肩髎、肩贞、肩髃穴位,而且其可利用艾草的有效药物成分及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温热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更好的疏通经络,两种治疗方式配合可以达到标本同治的效果,故其治疗效果更好,复发率更低。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关节囊厚度薄于对照组,观察组滑囊积液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肌肉韧带水肿体积低于对照组。说明温针灸联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疼痛期肩关节周围炎可改善患者关节症状。温针灸治疗过程中,可提高患者疼痛阈值,并且由于针灸可刺激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刺激垂体分泌β-EP,具有镇痛的作用,故其VAS评分降低。艾条通过其温热与针灸进行配合可促进局部汗腺打开,促进局部液体排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对缓解局部水肿有利,故滑囊积液、肌肉韧带水肿体积均减少,关节囊厚度变薄。
IL-6、TNF-α、IL-10均属于炎症指标,值越大,说明患者炎症反应越严重;β-EP是一种肽类物质,属于机体抗痛系统的组成部分,值越大,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轻。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IL-10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β-EP高于对照组,说明温针灸联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疼痛期肩关节周围炎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镇痛物质的分泌。由于艾条燃烧产生的有效药物成分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并且增加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可促进吞噬IL-6、TNF-α、IL-10等炎症介质。另外,艾条的温热可促进局部汗腺打开,促进局部汗液排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炎症介质的排出。推压整复手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可刺激患者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刺激机体应激系统的活跃,可刺激患者垂体分泌β-EP。
综上,温针灸联合推压整复手法治疗疼痛期肩关节周围炎通过标本同治疏通经络,以减轻炎症状态,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