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区间信号设备维护》课程诊改实践

2021-04-13周启亚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诊改实践课程

【摘要】本论文以《铁路区间信号设备维护》为例,详细介绍了职业教育课程基于诊改的课程建设实践方法,遵循“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对课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持续改进、循环提升。实践表明,课程诊改工作依靠智能化运行平台,实时采集过程数据,目标清晰,步骤明了,对于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提供了一种可调可控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课程  诊改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3-0083-02

选择诊改的课程为《铁路区间信号设备维护》(后面简称为区间),下面我对课程的诊改情况进行介绍,第一部分是课程诊改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诊改体系与运行,第三部分是诊改的收获与体会。

第一部分里,我先简要介绍下区间课程。课程定位:它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面向岗位:主要有信号工、通信工、车站值班员等;课程内容为半自动闭塞设备维护、自动闭塞设备维护等,课程以车站与区间铁路信号工职业岗位所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内容以信号工实际从事的工作对象为载体,课程资料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重构,通过多个项目的工学结合实践,培养学员具备区间闭塞设备的检修、维护、故障处理、安装、施工等核心职业技能和爱岗敬业、能吃苦、懂安全等基本职业素养。课程设有拓展模块,跟踪当今备受关注的智能轨道交通技术,例如基于卫星通信的移动闭塞技术,拓宽视野。

课程发展历程:2015年课程定位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与智能控制专业群专业核心课程,2016年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立项为学院MOOC课程,2017年MOOC课程结题,以校优质课为标准继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2018年立项为学院第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拟建成“资源丰富、开放共享、立体互动”的校级精品课程。历经以上几个阶段的发展,本课程已形成“职业性与实践性鲜明、课程资源立体化、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教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集‘学训研赛产’一体”的课程特色。课程遵循从现场(铁路局、铁路企业等)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 →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单元→建设资源库→教学实施→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反馈、改进的建设路线。

课程建设团队:共6人,有专职和兼职教师,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技师1人。

区间课程自2019年至2021年已开展了三轮完整的诊改工作。课程诊改遵循“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我这个课程的大螺旋为一个学期,小螺旋分为期中、期末,对课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持续改进、循环提升。

目标是诊改工作的逻辑起点,是诊改动力产生的源头,分为课程建设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两方面。課程建设目标的确定是在明确课程基础的前提下,依据学院的课程建设规划,最终确定将区间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区间》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积累,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团队满足“双师”条件,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教学需要,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对专业岗位进行分析,为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确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

标准是目标的支撑。在标准链生成上,依据所制定的目标结合国家、省级、校级、学院、专业各层面的相关文件,建立了与目标相契合的标准。课程建设标准的确定是按照学院课程建设分级认证标准,对照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确定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的“诊断维度→质控点→目标值”。依据课程建设目标,即建成院级精品课程,为突出课程建设特色,我们从学院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中选取5个维度、44个质控点,构建铁路区间信号设备维护课程质量标准体系。在确定质控点的目标值时,按“下有底线,有所挑战”的原则,目标值设立不低于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标准,同时在”课程设计、课程资源,教学实施“指标下的课程考核设计、课件图片资料数量、教学活动数量等15个质控点目标值高于学校标准。

在设计环节,首先将课程建设标准中的质控点目标值按分阶段实现的原则分解为阶段目标值。也就是分析44个质控点的年度目标,对可分解的年度目标值进行细分,确定各阶段目标值。例如我们2021年度要求完成微课制作40个,在期中的时候要求完成20个,从期中到期末再完成20个,这样可以做到过程更可控,目标实现更切实可行。在设计环节,第二个任务就是设计任务,分析年度目标值、阶段目标值,以2021年5月为时间节点,设计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具体任务并安排负责人。

组织环节,首先按照学校五纵系统组织架构明确各层面的关联机构及平台的支撑作用,为任务实施提供组织保障。接下来将明确任务的时间节点及负责人,做到全员有任务,全员齐参与,形成建设任务推进计划表。

在实施过程中,借助教务、督导、人事等系统及业务平台,随时接受相关机构的监测,接收各部门的实时反馈,做到及时预警发现问题,及时诊改。

实施监测预警的运行以小螺旋来聚焦实施全过程。一方面监测系统实时预警诊改,一方面年度诊断改进。年底对标年度目标,形成年度(大螺旋)诊改报告,分析未达成目标的原因,并提出下一年的改进方案,实现一年一报告。

下面分别展示一些实时预警诊改和年度诊断改进的示例。

在2021年5月份的时候,学院的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上信息化应用、网络资源、教材等栏目下的质控点数据给出了预警标识(显示红色),例如原创视频数量,在期中的时候我们应该完成20个,系统预警设为16,而我们实际只完成了12个,所以诊改平台及时给出了预警信息。在这个时候,我们团队我们及时进行了“小周期”诊断,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微课制作工具的使用不熟练,微课制作方法没有掌握,制作微课的速度比较慢导致。接下来我们决定尽快学习微课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微课的制作方法。

诊改平台的优点是可以对我们的课程运行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监测,做到实时监测、即时预警。到后期,依据诊改平台显示的数据,进行了第二个“小周期”诊断,这个时候在学生参与、网络资源、教学实施下的质控点数据给出了预警标识(显示红色),例如融入企业项目数量,在期末的时候我们应该完成10个,系统预警设为8,而我们实际只完成了5个,所以诊改平台及时给出了预警信息。我们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还没完全建立,获取企业项目信息的渠道不畅通,所以未能完成预定的目标。接下来我们决定尽快完善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收集企业项目资源库。

在两个小螺旋实施完成后,我们还进行了一次年度诊断,经过2021年大周期诊改,分析课程44个质控点,其中达标有37个,未达标有7个,课程的指标达成度84.09%。未达成的7个指标分别是融入企业项目数量、原创视频数量、实践教学开出项目数量、网络课程访问量、网络任务完成数、讨论发帖数、课程学生数等。发现未达成质控点主要分布在校企合作、信息化教学、实训条件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诊断剖析,归纳为三个方面的问题。

校企合作:课程层面的校企融合深度不够,从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资源的开发,至“双主体”课程教学,企业参与度不够。

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制作的原创视频质量不理想,团队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实训条件:实训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实训教学开出项目数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面对诊断结果,我们通过激励、学习创新等渠道试图去寻找改进的方法。

例如,为了解决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制作的原创视频质量不理想、团队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学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竞赛的制度、师资培训、教研能力提升制度等激励措施;我们团队老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學培训、师资培训、学习微课制作技术、参加教研能力提升培训等主动学习途径来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还可积极参与国家、省级、校级各种信息化教学竞赛,以赛促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多参与创新活动来提高教学水平。

针对周期诊断出的问题,通过激励学习,专业团队认为从如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可以有效解决问题:

1.教学团队及教学专家共同探讨,邀请名师、大师指导。

2.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竞赛,积累经验,突破自我。

3.校企合作,共同制作检修作业标准化视频,共建共享。

4.教师“双肩挑”,同时完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指导。

诊改的收获与体会。通过诊改:

1.优化课程建设思路,规范课程基本要素,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任务书、微课视频、资源库、学生作品等已基本建设完成。

2.部分课程建设成果,课程已成功立项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拟建设项目,获课件制作一等奖一项,相关专利2项,双语课程资源已应用于国际培训。

三年诊改下来,我的一点体会是:

1.诊改的目标、标准设定要贴合实际,有所挑战。要从实际出发,建立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目标要能起到激励作用。

2.实时预警要有记录,可追溯。有时数据是非平台反馈的,要能够跟踪,观测改进措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周启亚.基于网络空间的铁路区间信号设备维护课程资源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5(2).

[2]谭素平,周启亚.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3]周启亚.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9).

[4]周启亚.基于云平台的课程建设及实施模式——以铁道信号类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3.

猜你喜欢

诊改实践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诊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契机
“诊改”与“评估”的区别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现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