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04-13杨卓慧
杨卓慧
【摘要】对于我国戏曲艺术而言,在世界艺坛中一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呈现出特有的魅力。然而从相关教学活动来看,整体表现并不容乐观。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将相关内容融入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传统戏曲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8-0180-02
小学音乐课堂融合地方戏曲内容,符合文化传承的具体要求,能够为音乐课堂注入更多活力,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提供更多营养。戏曲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比相当有限,学生对戏曲的认知基础也极为浅薄,教师要重视戏曲教学的改进和升级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戏曲学习体验机会,以全面提升学科教学品质。不同地域有不同地方戏曲,我校以扬剧为主推方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机会,在全校范围推行“扬剧”课程实施方案,为戏曲进音乐课堂创造良好条件。
一、传统戏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价值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戏曲课堂对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顶层设计来看,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2018年联合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出,传统戏曲保留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民族自豪感,必须加强戏曲普及教育。这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校园文化工程”,3年内将要形成常态化、机制化和普及化;从学生群体来看,传统戏曲融入音乐课堂对学生音乐审美、传统文化认知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传统戏曲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曲目中蕴含了家国情怀等多种情感,这些情感是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情感依据和文化的属性,因此通过传统文化进课堂可以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最后对学校而言,传统戏曲进小学音乐课堂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的音乐资源,丰富了学校的校本资源,有效提升了学校的音乐教学能力。
二、戏曲进小学音乐课堂的现实思考
(一)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渗透现实
戏剧内容渗透到小学音乐课程中,涉及学校课程设计、学科教学实践、学生兴趣安排等诸多教学因素。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各个环节存在一些问题,戏剧课程的推广遇到了很多麻烦,戏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戏剧教学呈现出蜻蜓式的风格。教师无法对戏剧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听戏剧,很难深入戏剧的核心。第二,学校课程建设不完善,戏剧课程已成为一种装饰,音乐教学中有戏剧内容,但在学习学校课程时容易被忽视。第三,学生对歌剧的认知基础不同。教师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设計,戏曲文化渗透效果不高。
(二)地方戏曲进入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进入音乐课堂后,歌剧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新的学习体验。教师注重歌剧内容的渗透和分解,能有效培养学生参与歌剧学习的主动性。地方戏曲是音乐学科的重要内容。学科教学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音乐学科教学融入歌剧教学内容,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必要条件。地方戏曲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应该是大势所趋。歌剧课程内容全面融入学校课程建设,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地方戏曲具有地方文化的魅力,学生在生活中会有一些接触。教师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生活调查,开展学习任务,以提高歌剧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传统戏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一)立足学生实际,精选戏曲内容
传统戏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实际,积极精选戏曲内容,通过精选戏曲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戏曲学习。新时代的小学生受众多综艺节目及流行文化的影响,普遍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接受戏曲、学习戏曲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材中直接将戏曲以正宗的京剧、昆曲等形式融入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学生耳熟能详且简单的戏曲为主进行融入。
结合花城版音乐教材实际和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传统戏曲在小学音乐教学融合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戏曲选段为主,坚持通俗易懂的原则。具体的戏曲曲目可以从粤曲小调、粤剧折子戏、黄梅戏等为主,同时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进行指导,目前多数学生课下热爱观看短视频APP,经常能刷到一些热门视频,如“新婚现场新娘和姐妹同唱黄梅戏”的视频,其中“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的旋律在班级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基于学生的需求教师就可以单纯设置《黄梅戏》的音乐课,在音乐课前为学生提供《女驸马》的音乐视频资料,包括音频和视频进行提前学习,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戏曲词和旋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解《女驸马》的故事梗概,让学生了解女驸马的具体故事,通过故事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开展戏曲指导,从戏曲的唱念做打等多个内容中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对《女驸马》为代表的黄梅戏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对传统戏曲的学习兴趣,体现传统戏曲的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传统戏曲的价值与魅力。
(二)创设背景环境
环境属于无声教育,在环境中,很多因素都会对人的情感带来影响。通过对其合理利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就可以对其他好的方法予以借鉴。通过设置专门的活动区域,并在其中放置一些特定的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和操作。如此就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主动学习,不惧困难,勇于探索,进而提升了自身综合修养。
(三)开设戏曲课程,改进学科教学教程
学校推出“扬剧”课程,每周要安排一节戏曲课,还要成立“扬剧”社团。从二、三年级挑选“扬剧”爱好者,利用每周三下午一节课,集体培训学习,了解“扬剧”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组织五六年级“扬剧”社团学生学习“扬剧”的技能,巩固基本功。课程设计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部分,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对学习时间也做出安排,确保戏曲学习呈现规范化。在课程设计时,学校重点推出一些优秀的“扬剧”剧目。如《鸿雁传书》《三金山》《恩仇记》《百岁挂帅》等。
“扬剧”是上海汉族的戏剧品种之一,与古老的“花鼓戏”“香火戏”渊源颇深,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扬剧”。教师推进“扬剧”教程时,要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展开操作。如教学《香火戏唱腔》这节课时,教师推出《宝调》这首歌曲,因为“扬剧”曲目种类繁多,曲调因地区不同存在差异性,而且师承方面也呈现个性化特征,歌曲唱腔显得粗犷有力。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机会,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曲,并要求學生反复聆听,自行跟唱,自然熟悉旋律,尝试自行演唱。学生跟随多媒体学唱歌曲,模仿意识被成功激发,课堂学习气氛浓烈起来。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性歌唱,由小组评选出小组代表,准备参与班级演出活动。
学生对“扬剧”唱腔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对粗犷的旋律不能一下接受,教师利用媒体进行反复推送,给学生提供学习体验的机会。学生学习“扬剧”的主动性被成功发掘,自然能够产生丰富主动力。学生进入小组演唱展示活动,对其会产生更强烈的冲击,其助学效果也会更为丰富。“扬剧”旋律有自身特点,学生由不接受到熟悉、再到内化,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科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推出教学内容,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定冲击,确保学科教学顺利展开。
(四)开展戏曲活动,传承戏曲精神
开展戏曲活动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戏曲活动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目前小学阶段对学生戏曲活动的安排比较少,学生对戏曲的认识自然也不高,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戏曲就要没有了,有的学生认为传统戏曲被歌曲所替代,这些都是常见的学生思想。因此教师要做好戏曲活动的设计,通过戏曲活动传承戏曲精神,帮助学生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开展戏曲活动的方式与类型有很多种,不同学校在戏曲活动方面的选择也有所不同,但主要以两类为主:从学校自身来看,音乐教师可以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增加传统戏曲文化的活动,如在学校校庆等活动中增加戏曲的表演、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增加校庆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戏曲的内容。从资源整合角度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如邀请校外相关人员或机构来校参与音乐指导和戏曲指导,特别是邀请地方戏包括黄梅戏等老先生来校指导,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戏曲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对戏曲有更多学习的兴趣,感悟黄梅戏等传统戏曲的魅力。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推动基于戏曲为主的音乐社团建立,鼓励有兴趣和有意愿的学生参与到戏曲音乐社团当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外在戏曲社团中,音乐教师应定期对社团进行指导,包括戏曲指导、戏曲排练等,让有能力、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展现出自身在音乐戏曲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比赛活动当中。
四、结论
传统戏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是传统文化进课堂的重要表现,也是小学音乐课堂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符合小学生成长的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戏曲内容的精选与教学设计工作,帮助学生完成戏曲学习的同时,通过戏曲排练与活动开展戏曲表演传承戏曲精神。
参考文献
[1]强丽.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J].基础教育论坛,2021(5):89-90.
[2]李枫.探索古诗词歌曲在小学音乐课堂应用的新模式[J].北方音乐,2020(17):207-208.
[3]韩娜娜.传统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光发亮[J].新课程,2020(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