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策略研究

2021-04-13张维忠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8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学校教育留守儿童

【摘要】社会的发展,促使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于是就出现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由于留守儿童缺失父母监管和陪伴,他們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很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学科教育等途径,为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搭建绿色平台。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校教育  学科教学  环境  活动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rural labor force is constantly flowing to cities.Therefore, the group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appeared.Due to the lack of parental supervision and companionship, left⁃behind children show many problems in their growth.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rough the creation of humanistic environment in schools,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activities and subject education,to build a green platform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Key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school education; subject teaching; environment; activity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县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264。

【中图分类号】G441;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8-013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农民工涌入城市,与此同时就出现了 “留守儿童”。据调查,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1/3。这些孩子的年龄段处在9到16岁之间,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同样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也是处于最不稳定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心理发展,还是学习助力等方面的成长需求,都最需要父母的教育和陪伴。可是父母教育和关爱的缺失,引发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诸多问题:在学校产生不良行为,在家庭不接受祖父母管教,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年龄过小,尽管有爷爷奶奶或者是自家亲戚的监管,但始终与父母所给予的照顾不同,在学习以及日常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会难免会显得柔弱无助,甚至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不想给他人添麻烦,在遇到困难时不愿开口求助,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心理。处于儿童阶段的孩童大多都有攀比心理,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便认为自己失去了最坚强的保护盾,正是因为如此,与那些父母在旁的儿童相比,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进而自暴自弃。这一现象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在社会的大环境下要形成关爱和重视留守儿童的氛围。

一、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义

从孩子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校教育占2/3多,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占1/3不到。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几乎完全在学校完成,利用在校时间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显得非常必要,故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现在的孩子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任性和自由是他们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但是父母的远离使他们在心理上的孤独和无助也如影随行般地伴随着,在学校孩子们有了学习和生活的伙伴,他们和家长无法沟通交流的话题和心结,在这里可以找到交流和谈心的对象,这是孩子心理解压的一条途径。

其次,留守儿童出现问题主要是放学后,他们的监管人变成家长,可是家长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父母教育的缺失,孩子养成了诸多不良行为。寄宿制学校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留守儿童放学后,仍然有专职教师进行管理,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陪伴下,久而久之,就会自动消失。最后,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是心理诱因导致不良行为养成,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建立“一对一”“点对点”精准辅导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同时可以为他们建立档案,让他们见证自己成长的过程。

二、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形式或措施

(一)详细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重视,需要制定良好的留守儿童施教策略,必须详细调查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对每一个留守学生要“心中有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短信以及钉钉等联系方式,对班级中的留守儿童建好“一人一案”。档案中对学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父母工作性质以及务工地点都做好详细记载,走访学生的邻居和同学,了解其思想品德、学习状况和兴趣特长。教师对留守儿童的走访关爱,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教育的温度,减少父母在外打工期间,学生心理上的失落感。马云说:教育是关注出来的。教师对留守儿童的高度关注,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学校教育的信任,改变会自发产生。

(二)创设人文环境,关爱留守儿童

学校环境有设施建设的硬环境和人文关怀的软环境。留守儿童由于缺失父母关爱以及家庭严格管教,所以滋生了许多在教师看来的坏习惯: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作业书写不认真,等。有这些不良行为的学生,常常被教师定义为“差生”,于是个别教师在上课和作业辅导时,常常会当众批评,不利于学生的自尊心的保护。所以学校不仅在校园文化、楼道文化和教室布置等硬件育人环境方面强化人文关怀的同时,更要加强教师和学生对留守儿童关爱关注的软环境创设,教师要学习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少苛责。学校教师在平时的言行中要时时眼中有留守儿童,心中装留守儿童,关注、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学生的教育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老师倾心为了学生,学生也会以进步和成绩回馈老师。学校作为儿童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价值取向是应当不断创新培养策略。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名单,统计好留守儿童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留守儿童类别进行区别教育。同时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设备连接大城市的心理辅导专家,在课堂上进行视频连线,由心理专家对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了解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纠正儿童的错误观念,促进儿童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魅力,并且可以在课堂当中融入互联网技术,采用互联网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且根据不同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家庭状况进行定期更新,在确保学生学习环境的基础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三)加强学科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在家学习经常无人监管,所以学习效率低下,学科成绩相对落后,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课堂中要放大他们的优点,保护自尊心,调动积极性,增强自信心,课后多些关注和检查,使学生能感受到规则的约束,关注的温暖。例如,语文课中,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与学生生活体验的无缝衔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巧妙进行感恩教育。七年级语文《背影》这篇散文中,朱自清先生写到: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嫌弃父亲迂腐,说话不大漂亮,和别人讲价非自己出马不可;可是当父亲在祖母去世,工作下岗的情况下,还亲自到车站送我(二十岁)到北京上学,并且拖着肥胖的身体爬过月台给我买橘子,当看到父亲蹒跚的背影,他理解了父亲,眼泪流下来了。课堂中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母亲,谈谈父母曾为自己做过的难忘的事,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父母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生活的更好,不得不背井离乡,孩子理应好好学习,感恩父母,以努力回馈亲爱的爹娘。将感恩教育融到平时的课堂之中,让留守儿童懂得父母的远离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再如数学教育,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充满着数学,数学课中教师要把数学小课堂搬到生活的大课堂中来,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孩子大多数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留守儿童也一样,教师在讲课中要尽量把数学知识还原成社会生活。例如,《认识三角形的性质》教学时,让学生找生活中三角形的事物和建筑物,讨论利用三角形的好处,反之用四边形,为什么就不行。学生在好玩的学习和学习的好玩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我们所讲的快乐学习,实际上只有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作为学生的他们,也体会到快乐的真谛。

(四)开展多样活动,搭建育人载体

留守儿童在家养成了不受约束的习惯,所以学校要通过开展多样的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规则观。利用“我爱我家”主题班会,将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互助小组,班主任将留守儿童作为“我爱我家”中重要成员,定期家访,让他们感受“班级小家庭”“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虽然班主任和同班同学不能给予父母的疼爱,可是能够提供大家庭的温暖和关心。学校的社团活动中,科任教师要挖掘留守儿童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例如他们有的擅长体育运动,有的擅长电脑游戏,教师在社团活动中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达到“人尽其才”的目标。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全社会应该关注和关心的话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不能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席,置之不理。学校教育是衔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纽带和桥梁,能够很好地让家庭、学校、社会携起手来,共创留守儿童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獻:

[1]廖鸿兵.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5(4):14-17.

[2]郭忠玲.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述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147-148.

作者简介:

张维忠(1976年-),男,汉族,甘肃高台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中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学校教育留守儿童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