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双境结合、工学交融”传媒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1-04-13代媛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0-0175-02
一、“双境结合、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媒体行业的发展和专业调研情况,本专业探索出“双境结合、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学习与工作的双环境,将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专业教师与媒体导师融合,全面培养学生掌握较强的新媒体策划与创意能力、传媒软件应用能力和活动策划与执行能力。不断完善以新媒体运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紧扣最新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与更新各核心项目模块的设计,以适应新媒体行业的发展。
“双境结合、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结合
围绕专业对接核心岗位群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需求,建立了绕梁音影视制作中心、梨视频工作室、同享新媒体工作室、光影传媒工作室、时光映像工作室等一系列工作室,充分利用这些校内工作室,提供工学交融的“双环境”,既是教学环境,同时也是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市场化、生产性的实训条件,既能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能得到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
(二)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交融
由校内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主流新媒体的“媒体精英”根据每年人才需求相对较大、表现形式最为新颖、传播手段最为典型的新媒体发展趋势,将近年来最为典型的报刊策划编辑、新媒体营销策划、商务活动策划执行三个方面的工作任务转换为报刊策划编辑实训、新媒体策划与推广实训、商务活动策划实训三大学习任务,确定为第二至四学期的核心项目模块。每个核心项目模块都是基于基础模块的学习和实践后的综合性的实训,所涉及的课程内容都为该方向的岗位需求服务,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学习任务。
(三)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交融
通过双环境的双重属性,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岗位任职要求紧密“交融”在一起,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作,工作的同时完成学习过程,使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基层管理的能力。
(四)专业教师与媒体导师交融
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还是三大课程模块的设计,均由校内专业教师与媒体导师共同完成,尤其是在工作室的业务完成过程中,专业教师与媒体导师一起指导学生完成业务,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较之传统的培养模式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具备了作为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工作经验、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基层管理的能力,得到了师生、学校、企业的一致认可,完全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二、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媒体行业发展快、媒体产品的表现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高职教学中对传播与策划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适应传媒行业的发展速度,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划分出三大模块:基础模块、核心项目模块和拓展模块。
(一)优化了基础模块,培养扎实的岗位基础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及媒体运营岗位的人才需求,传统的专业基础课,如《传播学》《应用文写作》等不适应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优化了学生必修的基础模块课程,确定为《专业基础写作》《媒介素质养成》《创意与表现》《新媒体策划实务》等基础模块,对应媒体岗位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核心项目模块奠定必需的知识基础与技能支撑。
(二)调整了核心项目模块,适应传媒行业的最新发展
在深入了解传媒行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分析传媒从业人员现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核心项目模块的设置与传媒行业发展保持一致。近两年媒体行业基本都完成了新媒体转型,在企业宣传、新媒体运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媒体行业从事的核心岗位包括企业宣传人员、新媒体策划人员、新媒体编辑人员、活动策划及执行人员等,需要学生具备报刊策划与编辑、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活动策划与执行等能力,因此在最新的课程体系中,将核心项目模块设置为报刊策划编辑实训、新媒体策划与推广实训和商務活动策划实训。
(三)凝炼了拓展模块,保障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根据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媒体行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广泛地涉猎各类知识,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在活动执行的现场进行活动主持,将《网站设计与制作》《消费者行为分析》《网站主题与栏目策划》《平面广告策划》《媒介心理学》《信息检索》等拓展模块课程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确定为《活动主持》《口语表达训练》《网站主题与栏目策划》《网站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具备向活动主持、网站策划编辑等岗位迁移的能力。
三、加强校企沟通,创造最佳的“双环境”
(一)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了工作室按照企业模式运行管理
(1)完善《传播与策划专业校内工作室设备管理制度》,分别对学院设备和企业投入设备进行规范的资产管理,所有设备完成了资产清查与入库登记。(2)在原有《传播与策划专业校内工作室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新增《传播与策划专业校内工作室工资管理制度》,参考媒体企业对员工的工资评价指标,将学生工资结构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其中,基本工资为校内常规日常工作,比如定期的微信策划与排版,微博发布与营销;绩效工资为校企合作收入,将一部分收入发放给学生鼓励创作。(3)优化《传播与策划专业校内工作室人事管理制度》,将工作考勤制度与学生日常考勤制度挂钩,进一步确定工作室绩效指标,考核学生的工作绩效从“量”和“质”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并把工作创新程度作为“质”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在考勤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比如迟到、请假、开会表现等;在工作量方面,进行“量化”评分,每月规定达标任务数;“质”方面通过集体评分评出每月优秀作品,如最佳创意、最佳排版、最佳流量等,给与学生一定奖励。(4)新增《传播与策划专业校内工作室奖惩制度》,为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意识,核心项目模块的课程考核与工作室绩效考核挂钩,定期对工作室所有“员工”进行工作考核,对优秀工作团队给与一定的奖励经费,同时对工作效率不高、团队合作不积极的员工给与一定的惩罚。其中奖励机制形式丰富,比如通报表扬、奖励经费、推荐实习、免实训项目等;惩罚办法也主要是教育为主,比如口头批评、检讨错误、扣分等。工作室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进一步督促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提高工作效率。
(二)寻求优质的合作企业,提升了工作室的规模与行业影响力
近年来,本专业的工作室一直积极寻找在新媒体行业更具代表性的媒体企业建立相应的工作室,如上海梨视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百度百捷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将校内工作室的规模、水平提高,打造最优的“双环境”,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更符合行业需求。
(三)强化了校企合作,充分保障项目教学的外部环境
为充分保障项目教学的外部环境,积极探索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目前已在腾讯大楚网、荆楚网、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百度百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梨视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四)引入了企业文化,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提供保障
根据不同工作室的合作企业,定期安排了企业中高层领导来学院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品牌内涵的宣讲,让校企双方以及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校内工作室是校外合作企业的“子系统”;组织学生分阶段到对应企业参观、见习,与企业本部的工作人员一起交流、座谈,增强学生对企业的真实感受;校企共同策划和组织学生定期进行素质拓展活动,与企业员工共同感受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同时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五)整合资源,提档升级,逐步形成了“传媒创意文化园”的雏形
经过近两年的重点建设,不断加强课程联动、专业联动,通过跨界融合的专业群共建,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从“工作室”到“传媒创意文化园”的发展。“传媒创意文化园”整合了已有的网络编辑工作室、商务策划工作室等,新增了现代影像中心、演播厅、非编机房等实训室,能完成从节目策划、活动策划—各类文案写作—现场执行—拍摄、采写、制作各类新媒体平台产品—线上线下推广等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
作者简介:
代媛媛(1982年-),女,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