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中本贯通本科阶段实施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2021-04-13张爱华张海峰
张爱华 张海峰
【摘要】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化、高技能、高素质的高等技术人才,上海某高校积极落实“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三年制中职教育毕业生技能操作能力强,但理论知识薄弱,技能迁移能力不足,后续发展空间小等问题,结合中职和本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提出“中本贯通”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几个方面,探索本科阶段的培养思路和模式,提出本科阶段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以期更好推动上海市高端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和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促进我国先进制造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本贯通 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 本科阶段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0-0170-02
一、研究背景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支撑产业升级的人才储备尤其是高端、高层次、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不足,特别是在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技术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且需求较为稳定的制造类行业中此类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我国“智能制造”弯道超车的背景和要求之下,职业教育需要迅速调整以适应我国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要求。为此,我国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要求本科院校和职业学校依托现有的基础和平台,遵循技术技能养成和人才培养规律建立有效的中本互动机制。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4年上海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据此,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化、高技能、高素质的高等技术人才,更好推动上海市高端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和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就机械工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达成“中本贯通”培养共建共识,以求为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注入活力。
目前,“中本贯通”整理培养时间采用累加方式,学制一般为7年,3年中职生在毕业后,可以通过转段考试升为4年本科,在此期间需要分阶段、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根据“机械工程”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将职业教育精英培养的全新模式运用于机械工程技能人才培养。
二、本科阶段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要遵循人不同年龄阶段心智发展规律,中职阶段以培养技能的熟练为主,规则、规章、操作的方面的练习较多,而本科阶段应更注重利用本科高校的师资和实验平台资源,夯实理论基础,促进创新培养。
为此,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区域特色和学校优势,本科阶段的培养重点放在弥补机械工程技能类人才前期通识教育基础知识水平不足的问题上,以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为专业背景,增强与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管理等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渗透;以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为驱动,注重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协同优势,建立面向先进制造业的3+4一贯制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与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针对现代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产品的开发设计、加工制造、应用研究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
最终,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促进技能类人才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现代产业,特别为促进机械工程领域,特别是智能制造领域高素质工匠型人才的产生提供基础,从而更好地推动上海市高端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和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促进我国先进制造产业的发展。
三、“中本贯通”本科阶段培养实施方案探索
机械工程“中本贯通”人才培养作为工科人才的培养的组成部分,其培养方案和培养路线的制定离不开以工程教育认证的产出导向OBE培养理念。因此在制定“中本贯通”培养方案时必须贯穿工程教育认证的培养理念,根据所提出的“中本贯通”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出发的逆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也要考虑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培养重点有所区别,结合中本贯通学生在本科阶段生理和心理已接近成熟或达到成熟,可以独立地生活和学习的身心发展特点,梳理上海某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使本科阶段的课程与中职教育阶段有机融合,自然衔接与过渡,制定学生的毕业要求,建立指标点与课程的关系矩阵,逆向求解课程要求,重构“中本贯通”本科阶段课程体系。进而,依托产学合作企业整合师资,实施多方参与全面育人的教学路线和培養质量评价机制。
(一)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欲完成“中本贯通”本科阶段课程体系建设,必先对中职阶段课程和培养方式做充分的调研,突出强化理论基础,拓展职业技能和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中本有机结合的结果导向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特别是考虑到中本贯通培养的目的是服务国家发展,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为国奋斗的使命担当,利用高校的本科专业理论教育平台传授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深化专业技能,并提升专业综合素养。在利用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平台夯实学生数理分析、语言表达等通用知识基础时,思政教育的融合必须要提前规划,实现全员、全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中职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强,而对于相对比较枯燥的数理基础知识,仅通过听讲的方式会难以内化,不容易达成培养目标,可以尝试采用小班化讨论和翻转课堂的形式。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则可以采用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每个平台划分为若干课程模块供学生修读。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平台,从合作企业中筛选一些难易适当的实际项目,依托项目设置自选课程模块,充实到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中,从而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另外,结合学生的中职阶段的专业特点,关注中本贯通对人才的培养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同時它又不同于普通本科生的培养,前期基础和目标都要有所区别,更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技术方向提出个性化选修平台,使学生对行业有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提高与拓展训练,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二)师资建设。
本科高校作为项目的牵头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统筹中职院校、本科院校、企业等多个主体,发挥自己教学特长、特色优势和创新智慧,特备是在专业技能培养上。
首先,建立师资队伍遴选机制,中职和本科教师参与学生七年培养全过程,固定贯通教育教师队伍名单,并根据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等评价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和教师培训,交流专业教学方法,主动衔接相关的课程教学,并专门探讨挖掘思政内涵,思政与教学有机融合方案。其次,中本贯通教育培养联合体制定相关联席会议制度和课程建设制度,对教师的思想动态和专业水平提出预警。思想上,要求教师能主动适应贯通培养新要求,并关注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状态,具有一体化培养的思路和作为;专业水平上,对教师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研讨活动,以项目驱动式激励其在中本贯通教育上的投入,激发教师积极性,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再者,要想培养出合格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与行业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充分挖掘合作企业的导师资源,引入教学实践环节中,并且也要积极推动动手能力强、有过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赴企业实践,推动企业进步的同时,反哺教学,打造一支“双师双能型”的优质师资队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双赢。同时不能忽略对教师的教学也要建立评价标准,最好本科阶段与中职阶段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监督中职阶段的教学组织过程与效果,明晰各成员的职责与任务。
(三)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科学评价可以有效指导课程教学组织与学生学习过程实施,对学生课程的学习效果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因此,需要针对本文提出的本科阶段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明确课程的考核机制,以及科学设置各部分成绩比例。
鉴于对中本贯通学生的培养注重夯实基础知识,以及注重动手和创新的要求,需要分情况制定考核方式。对基础知识可以采用卷面考核方式,而对于专业课程则需要加大过程考核比重,全面考核学生能力提升情况。
此外,考虑到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是3+4的模式,本科阶段的评价要对学生中职阶段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反馈,组建评价的共同体。可以将学生在中职阶段取得的荣誉称号、学分绩点、竞赛奖励等,纳入本科阶段综合测评考核体系,完整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
加强日常教学监督与管理,最终形成基于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由行业企业参与、贯穿七年全过程的质量考核评价。
四、总结
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职业教育精英培养的全新模式,是我国培养高端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培养过程中应结合合作本科高校的特色,发挥行业优势,要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及时融入课程教学,贯穿工程认证的教学理念,注重夯实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让毕业生真正具备职业人基本的素质与可持续发展潜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 2015(3):32-39
[2]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3]盂为.高等教育仍需“因材施教”[J].科技信息, 2007(33):204
[4]徐国庆.中本贯通的合理性[J].职教论坛,20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