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支付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4-13刘岚
【摘要】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高校教育模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讲授模式过渡到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多元拓展。《现代支付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勇于尝试,围绕教学大纲修订、授课方式拓展、课程资源建设、师资能力提升、考核方式改革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升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做出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现代支付基础》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育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20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现代支付基础》线上线下混合课程),项目编号:A0-11-2013-01211;2021年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高地大子项目(面向新财经人才培养的计算机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A0-11-2013-01404。
【中图分类号】F830-4;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0-0168-02
一、《现代支付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
《现代支付基础》是电子商务(支付清算方向)的学科基础课。2015年,课程首次面向2014级学生讲授;2016年,《现代支付基础》获校级重点课程立项并于2018年6月顺利结项;2019—2020年,课程教学团队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拓展及实践。2020年,该课程的教学案例《基于‘1+N’模式的在线教学改革的反思》荣获2020年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长三角论坛优秀案例奖,2020年10月《现代支付基础》获得2020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
二、《现代支付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现代支付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现代支付基础》在近两年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了课程网站及授课资料,并在疫情中完成了一学期的纯线上教学任务。恢复线下授课之后,教学团队对纯线上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正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整个过程中发现该课程现有课程建设成果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
《现代支付基础》在第4学期开设,周学时3,教学周15周,共计45学时。教学内容涉及九大章节,理论课时36,实验课时9。目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覆盖全程教学。随着信息技术在支付领域的逐步渗透,很多实务实践环节并不需要完全依赖学校实验环境,需要老师更熟悉实操的实验环境为学生设计更多开放的实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更真实的环境中实现知识点的认知;对一些复杂的知识点要概念性的讲解,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互动除了在超星平台的讨论区部署以外,在视频播放部分也可以适当加入“选择题”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完成作答,增强知识点的学习印象。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念
《现代支付基础》不仅仅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还是专业特色课程,在知识体系上贯穿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功能、支付体系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关系、各类支付系统的核心功能及业务流程、以及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系统应用案例,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熟悉、掌握现代支付体系架构、现代支付系统分类、系统结构及协调运作关系。
1.修订教学大纲,合理优化知识点学习方法
教学大纲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素质与拓展等多维度的整合,还要兼顾课程与先后课程体系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并为之设计合理的教学及学习方式,从顶层做好课程教学设计。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让课程网站更好地协同课堂教学
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站,将知识点进行切割分布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及时更新教学资料,课外资源形式丰富对课内知识点进行补充。
3.教学案例的积累及教学运用
课程及时补充国内外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案例注重其时代性、社会性、市场性、实用性、理论性、典型性与操作性。案例教学可以实现教学相长,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独立思考能力,生动具体、直观易学,双向交流,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等教学效果。
4.考核方法多元化,督促学生学习自主性
考核體系的设计充分利用课程网站平台提供的课堂问答、讨论、视频浏览、课内外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设计考核指标,并将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纳入到成绩考核评定中。
三、《现代支付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阶段实践检验
1.修订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环节
教学大纲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授课方案设计、学习指导设计及课程综合考核设计。《现代支付基础》在教学内容上针对每章教学内容,对已有教学大纲进行细化,进一步明确课前预习、课堂讲授、重点及难点、课堂讨论、课内作业、课外作业、实验实践及拓展自学内容。重点难点部分通过视频展示、案例讲解进行深入讲解,师生互动研讨、学习指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规划,课前预习、课内研讨、课后拓展学习增强学习自由度,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有机结合。
2.持续完善教学资源,课程网站协同课程教学
《现代支付基础》已有基于超星平台的网络教学平台,并投入使用两年。课程网站上不仅包括常规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还有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课外拓展阅读等资源。
课前增加了“学习指南”,让学生在学习前通过该指南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考核要求及各类资料的获取途径,让学生进入一种学习状态。
教学资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每章相关知识点的拓展资料或学习链接、慕课平台的教学资源链接等,让学生能够获取与本课程知识点有关的、丰富的学习资料及参考资料。
3.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在案例研讨中实现教学相长
《现代支付基础》课程内容覆盖了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学、法学、会计学等多个学科知识,教学中引入行业实际案例辅助教学,通过讨论、思考、研讨、小组交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增强直观认识,从而不断地完善现代支付的知识体系。
4.善于利用课程教学平台功能,增强课堂互动
超星教学平台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功能,包括签到、抢答、主题讨论、随堂练习、问卷、分组任务等,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多项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可通过“统计”功能直接查看课程发布的任务点、班级学生线上学习进度、访问量等,进行学习效果跟踪及学情统计。
5.考核方式多元化,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效果
常规的教学考核内容较为单一,引入线上教学平台以后,学生的学习环节任务更多,同时信息技术也非常便利老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量化统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合理设计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做到公平公正、积极有效地教学效果考评。
《现代支付基础》有面向本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有面向全校非本专业的选修课,因此考核方式略有差异,专业必修课定位为“考试课”,平时成绩占40%,期末60%;选修课定位为“考查课”,平时成绩占50%,期末50%。其中,课堂表现包括综合评估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堂问答等学习参与过程,课前预习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设置视频知识点预习、课前问题回答等,便于通过课程平台的“统计”功能看到学生的具体表现,然后给出综合得分;课外作业、课程论文/案例、课程实验均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部署,便于学生可以根据作业要求提交不同风格的作业,如文档、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用更开放的方法去完成知识点考核,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文本文档。
四、《现代支付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成效
《现代支付基础》自授课以来,教学效果良好,2016评价分数:93.41,2017评教分数:97.80。2019—2020(2)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利用超星平台进行课程网站的完善,所有课程内容均进行提前讲解录播并上传课程平台,课前发布课程学习指南,每周课前都会进行本周学习任务通知、签到,上课时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资料阅读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建立了微信群进行实时沟通和课程学习内容答疑,整体学习过程效果较好。2020—2021(2)恢复线下授课后,授课中仍然充分利用超星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预习、签到、课堂讨论、课堂问答及作业,包括案例分析、期末知识点考核等都与线下授课交叉进行,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系统化地完成课程学习,一学期下来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更加紧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五、《现代支付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总结
本文将《现代支付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未来将会进一步按照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进行“金课”的建设,这对课程的维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课程资源及教学手段方面要更有深度与广度,课程建设不再是局限在单一学校单一专业之中建设,而是可以融合在如MIT的OpenCourseWare为代表的开放课程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之中进行校际共建,进行课程建设资源利用最大化。最后,随着“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等理念在教育中的日益强化,课程思政将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一大改革,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也逐渐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合进来,打造更为全面立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苗秋华,管志光,闫勇增.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1(16)
作者简介:
刘岚,女,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子商务理论及应用/现代支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