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融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1-04-13熊钰冰石俊刚
熊钰冰 石俊刚
【摘要】如何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地进行融合,且融合后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价一直是高校教育者们研究的难点。本研究以运输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为例,明确了思政融入对学生学习效果有促进影响,并基于实际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了五项具体的思政元素融入措施,该研究可为思政融入课程建设的效果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指导。
【关键词】思政融入 运输经济双语课 学习效果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0-0151-02
一、研究背景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育人大格局。“交通强国,思政领航”。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提高英语水平,把握国际前沿,将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实现全方位学科德育。
运输经济学是高校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相关专业的特色核心课程,聚焦于经济学理论在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铁路、航空、海运、公路和管道运输五大运输体系中的应用。基于我校本科生培养方向及就业目标,本课程采用中英双语教学,着重讲授经济学在铁路和公路运输体系中的应用。课程主要针对国内外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运输系统存在的交通拥堵、供给需求矛盾、定价方法及运输政策制定等问题,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对交 理、运输成本与价格、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选择行为分析、运输基建项目投融资与经营、运输政策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该双语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对资料检索能力要求较强,对数据处理及技术要求较精,且蕴含丰富的国际文化、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学术和工程思维、攻坚克难、互利共赢和团队协作等思政内容要素,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如何讲授或融入这些思政要素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本双语课程建设的重难点。因此,本研究以运输经济学双语课为例,探索思政融入是否会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该研究可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融入高校工科类学科德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
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一直是高校教育者思考的难点,因为学科德育,其育人效果具有滞后性[1],且缺乏有效性的衡量指标[2-3]。宋素娟(2021)强调专业课与思政内容应有机糅合,思政融入的有效性应以目标为导向,其效果的评价应聚焦于思政元素的提炼与使用[4]。黄衔鸣和潘娜(2021)研究指出学生基础、教师能力、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资源与环境等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教学内容与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教师能力、教师资源与环境、学生基础。刘芳和李小东(2021)则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内容与方式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以短视频和动画的形式呈现思政内容于日常教学中,学生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较高,可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及课程的黏性,也能为授课方式注入更多的选择与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杨扬和韩东海(2021)为了研究如何有机融合思政元素于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红色专题的教学方式将辽宁红色历史故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并从知识、情感、能力、自我践行和作用发挥五个方面对该教学效果进行了考核评价[5]。费英秋和于欣宜(2021)基于498个调研数据,发现教学情境对学习效果影响最大,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很好地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会促进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其次,平等、和谐、有序、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带来更好的思政元素学习效果[6]。由于现对思政融入课程的有效性评价极具复杂性且缺乏一致性,因此本研究中学生学习效果以学生期末成绩来进行表征。探究思政内容融入双语课程与否会对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助于对思政内容的建设进行有效性的评价。
三、研究数据与分析
本研究中学生学习效果以学生期末成绩(优、良、中、差)来进行表征。该双语课程为考查课,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各占40%和60%,优为90~100分,良为80~89分,中为70~79分,差为70分以下。学生作为双语课的直接受众群体,在学生基础、教师能力、教学内容、思政内容、教学方式與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其对于课程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可以通过学生学习效果即教学成绩来进行衡量。为了研究有无加入思政内容是否会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本研究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设计及数据调研。
由于该双语课程于2019年首次开设,且该课程为大三秋季进行授课,因此本研究以2017级(228名)及2018级(220名)交通运输专业共448名已完成该课程教学任务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由于本校在2019年对于2017级的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双语教学过程中并未提出思政融入的教学改革需求,思政融入始于2020年,授课对象为2018级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因此该两批数据样本正好符合本研究所需。该研究将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思政融入是否会对双语课程教学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样本数据主要来自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交通运输专业,于2021年6月7日至6月11日进行线上线下的问卷调研。本次调研共获取有效问卷448份, 2017级学生228份(50.9%), 2018级学生220份 (49.1%),男生 286名(63.8%),女生162名(36.2%)。完成该教学任务学生最终成绩分布如下表1所示。
表1 完成该双语课程任务学生最终成绩分布情况
由于两年所授课程均为双语,教学重难点、平时成绩考查内容,考试的考点均无较大不同,唯一的不同仅有思政元素融入与否的区别。从表1成绩分布情况对比发现,思政融入可促进学生的最终成绩提高,其中,优秀和良好的学生比例显著提高,中等和较差学生的比例有所下降。
四、思政融入双语课的有效措施
该研究经调研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思政融入会对学生的最终成绩有促进作用,也就是说思政元素的融入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正向效果,双语课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至关重要,应注重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将思政融入双语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现以运输经济学双语课为例,提出五个思政融入课程的有效路径。第一,通过提高双语课程的沉浸程度,适当增加英语授课的比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更多地使用英语进行对话、发言、讨论、作业展示等,建立沉浸式的英语环境,提升学生使用英语的思维能力及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不畏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精神。第二,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对交通运输需求理论,交通运输供给理论,交通运输市场均衡理论,交通运输企业经济分析理论等内容的掌握,理解交通运输工程问题的实践活动对国内外环境、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对我国实际综合运输现状的了解,提高对国内外运输与经济现状的对比认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情怀的思政融入。第三,通过国内外各类案例分析学习,以视频和动画的形式增强可视化及代入感,加强学生对各类运输经济问题进行判别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思路的掌握,能够结合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及经济学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运输问题,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立自强的精神。第四,通过工具运用,对学生的数学及计算机工具使用能力、文献资料检索和收集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运输问题能力的全面培养,能够实时跟踪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国际前沿,分析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的国际形势及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勇于创新和追求卓越精神。第五,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情境,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对各类思政元素有更好的接纳度与认可度,自我激励,實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松岩,田洪艳,徐冶.基于“课程思政”视阈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4):2.
[2]赵仕宇,郭丽霞,陈小梅.“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探究[J].机电技术,2019(2):4.
[3]苏小菱,洪昀.基于层次分析评价模型的课程思政有效性评价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3.
[4]宋素娟.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评价文献述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748(7):91-92.
[5]杨扬,韩东海.辽宁红色历史故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1.
[6]费英秋,于欣宜.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1,251(5):147-160.
作者简介:
熊钰冰(1989年-),女,汉族,江西南昌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
石俊刚(1986年-),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