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
2021-04-13沈惠娜
沈惠娜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化,让更多人不得不从中小学阶段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培养,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让人才同时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与能力之外,更是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阶段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行为和思想品质的关键课程,教师应当加强对该课程的教学的重视。文章以生活化教学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生活化教学在该课程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有效提升基于生活化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5-0032-02
生活化教学是借助生活中的情境而创设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将生活中的情境与课程内容进行关联,为学生创设出适宜学生理解课程的途径,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1]。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本身正处于生长和发展的初期,不仅生活阅历较少,本身的思维水平也未完全能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借助生活化教学为学生在生活实践和课程知识之间构建出一条桥梁,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学习。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生活化教学法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产物,其本身具备较高的教学价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法的研究,明确其存在的教学优势,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运用,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培养。就当前生活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其存在的优点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实现学生注意力的提升。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而言,其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重要阶段,容易对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各种事务产生好奇心,从而导致课程教学的效果下降。生活化教学就是借助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打下基础[2]。
第二,教学氛围的营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生活的融入,借助学生的生活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且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也能实现有效缩短,进一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氛围,为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础。
第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知识密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法律和社会道德哲学的升华和简单描述,直接将其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学生无法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有效理解,而生活化教学法则可以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到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被丰富,还能实现知识密度的提升,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发展,从而提升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的正确培养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需要相关教师给予求充足的重视,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但就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分析,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限制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而这种不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观念落后,未能完成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融入。在当前的教育理论的发展下,虽然已经提出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就仍然未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第二,教学能力不足,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不高。为实现对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引入,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之外,还要充分地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并要对当前的一些教育技术有一定的了解[3]。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未充分地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不仅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单一,而且其引入的生活情境也只是基于教师的视角进行引入的,未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记住的只有机械性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夸张的表演,未能实现对课程知识的有效理解和内化。
三、提升小学《道德与发展》教学生活化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立足于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为实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运用,让学生的兴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推力。比如教師在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快乐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平常生活中常见的卡通形象“喜洋洋”入手,借助羊村中这些“小羊”故事的引导,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二)立足于学生的生活
生活化教学法的精髓在于生活的引入,但教师在采用生活化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的生活进行生活化教学,而不是基于教师的视角进行生活情景的融入。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我们的学校——说说我们的学校》时,教师不妨将课程交到学生手中,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的对学校中的一些事务进行描述。比如,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一个句式,如“我喜欢我们的学校,因为春天的花园一片,让我感到放松”。让学生利用“我喜欢我们的学校,因为……,让我……”。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去感悟课程内容,还能借助这种方式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激发,提升课程的教学价值。
(三)立足于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将一些更加直观、立体的生活情景引入到课程教学中,这样就可以在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对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在课程《安全护我成长 ——心中的“110”》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动画,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境制作成动画,然后将其引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立体的教学资源的帮助下,明白如何规避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并将110记到心里,让学生记住,有危险就拨打110,让警察叔叔去护她健康成长。
(四)立足于学生生活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只是借助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根本无法深入地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是无法帮助学生实现课程内容的内化。为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生活化实践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感受,完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让生活化的教学小学方式能够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家庭的记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我的成长故事”进行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收集学生自己成长中的趣味故事,让学生在与家长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明白自己的父母多爱自己。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出来。
(五)立足于课程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机制不仅是课程教学的保障,更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引导,能够对学生和教师形成一种引导作用,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必须将课程评价机制的创新重视起来,借助趣味化、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将学生的言行也纳入到评价机制中,让学生逐渐学会如何正确的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交距离,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四、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培养和发展的价值是不置可否的,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研究,及时对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思想以及方法进行研究,以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将其引入到实际课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入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學方法时需要掌握各种教学理论、思想以及方法的融入要点,逐步实现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石志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2):15-16.
[2]庄培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7):55-56.
[3]王碧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