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与表达共生语文课堂的思考与尝试

2021-04-13康丽云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

康丽云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到,语言表达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心人,就能构建阅读与表达共生的教学境界,这样在教学中,阅读理解和表达之间互相促进激活,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与表达共生  语文课堂  思考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0-0119-02

小学语文进入三年级后阅读难度加大,需要学生深入进行判断与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识。对于写作,灵活的写作方法与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是学生写作的精髓所在,这些知识与方法都是在阅读中吸取。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课堂中需充分理解课文知识,把握关键词与关键段落,同时在阅读中需积累写作方法与表达方法,这是人类大脑输入的过程。我们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表达出口头语言,通过平时日记等方式进行书面表达,这是大脑输出的过程。语文学习可以使学生与他人进行流畅交流,教师可挖掘教材资源与设计表达话题,增加学生书面表达机会,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共生课堂的基本概述与特征

(一)基本概述

自2014年以来,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将教育教学行为全面统一到培育人才目标上来”。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节奏,本文对基于国家课程体系框架教学资源整合,对语文课程进行合理完善补充[1]。以“阅读与表达共生,立言与立心并进”为核心思想理念,构建小学阅读课程。多年来,我们在教学课堂中不断精进与实践探索,对“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共生”课程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基本特征

1.全系性基本特征

所谓全系,是指生物体相对独立的部分,这每一部分的化学组成与整体都是完全相同的,相当于是整体比例的缩小版。在阅读与表达共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构建阅读与表达的至高教学境界,通过大量的解读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内涵,是需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内容的制定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这就是全信息特征的精髓所在。

2.发展性基本特征

教师要建立语言阅读与表达共生的发展链条,凸显发展性内涵,指导学生深度理解阅读文本内容,学习表达方法内容与技巧,教师需对语文阅读文本进行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表达能力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发展,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水平。

3.全程性基本特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持续有力的学习阅读时间,语文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相互融合是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共生课堂中所追求的,需确保阅读与表达共生理念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共生教学不足问题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与表达关系中的不和谐、发展失衡等现象,主要表现为:

(一)教学导向失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要求确定、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等有着重要的实施推进作用,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对老师教学要求的明确定位,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要求等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在目前明显出现教学导向失衡问题,使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出现了盲目模糊的指导现象,无法有效兼顾阅读理解与学生表达,更无法构建共生课堂。

(二)教学内容选择混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仅是要理解本文旨意还需理解表达形式,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2]。在现实教学中需对“表达形式”的解读进行充分引导。但是教师目前明显存在教学内容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没有在教小学过程中合理调配教学策略,在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等方面基本呈现出共同发展的不良现象,导致教学过程引导不利。

(三)教学时间配置不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这是因为教师将太多时间运用到阅读理论教学上,而忽略了学生表达。例如仅仅留下5~10分钟用于学生表达,使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

三、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完成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对此,小學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课程中,还需要有效结合写作教学,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教师更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导致小学生在进行口语练习后,开始写作时,无法有效落实,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写作,思维逻辑混乱,没有清晰框架,这成为目前小学生写作能力不高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小学生思维锻炼的培养,并不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更需要让小学生深刻理解阅读的内涵意义,并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充分地表达出来,让小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提升一个层次。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积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共同练习,以此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根据本文中的描写特点,进行仿写,最终实现高层次的写作练习。

(一)句子仿写法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首先需要让学生的表达语句保持通畅、准确。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先要求学生练习整个句子的表达形式方式的准确性。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中经典的字词以及语句,并可以灵活运用比喻以及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还可以通过对标点符号的有效应用,加强表达语句的真实效果,如学生在学习完《悉尼歌剧院》这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的比喻句进行仿写,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比喻词语,为小学生今后的写作内容打好基础。再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完《放风筝》这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联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对省略号的有效运用,如,邻居家的小哥哥非常专注地看着天空……等等。让小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经典符号作为仿写范例,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

(二)段落仿写法

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写作方法之后,需要对学生进行过渡练习,从句子写作练习到段落写作练习。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经典范例,如具有代表性的段落、精彩的段落等等,并針对性指引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如在教学完《惊弓之鸟》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提醒学生模仿文中对话的形式进行写作练习,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词语积累,促进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文仿写法

在小学生充分掌握段落写作之后,可以让小学生尝试对课文进行仿写,如在教学完《瑞雪》这一课内容后,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文中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描写语句进行模仿,让该文成为小学生提升表达能力的参考范本。让小学生在具体的写作练习过程中,按照文中的表达顺序,将一件事情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四、案例分析

《鲸》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的文章[4],教师可结合这一课为学生设计语文阅读与表达共生课堂,通过阅读情境创设反映情趣,为学生创造阅读表达机会,让课堂教学更加有声有色。

教师可首先采用一封虚拟来信来展开教学,导入问题创设教学情境,信件的大体内容即为谈论有关鲸是否属于鱼类的问题,其中假设提出鲨鱼作为状告人,而学生则作为法官来进行考察,情境假设与角度扮演模式充分结合,能够让小学生快速投入到课文内容当中,快速推进教学过程。虽说《鲸》是典型的说明文,但教师通过巧妙的情境创设却让它拥有了更多抽象趣味,例如不同的角色扮演、赋予给学生的角色责任唤醒了他们的审美期待,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深入探索知识内容。这堂课的结尾同样用一份回函信件来构建,这其中体现了学生在课上讨论后的结果,表明学生的想法和态度。

五、总结

语文教学中的定位要求与教学内容实践等,是建立阅读与表达共生课堂的重要途径。“阅读”与“表达”其核心内容都是语言文字的应用,这里也涵盖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运用,让学生学习到语言与文字交融结合,充分在生活中使用,实现阅读与表达的共生,达到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江涛.阅读与表达共生,立言与立心并进——小学养护阅读课程的实践探索[J].小学语文教师,2017:141.

[2]桂容.小学语文生长课堂的教育意蕴与实践表达[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2019.

[3]赵美英.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与表达共生教学的思考[J].孩子天地,2020(2):293-294.

[4]陈莺.读写融合,推促读写共生——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读写结合实效性探讨[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6).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让有效提问激活语文课堂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
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