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地方高校党建引领文化建设的研究

2021-04-13齐小维苏文捷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立德师生育人

齐小维 苏文捷

【摘要】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凝聚师生精神力量的纽带。在高校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无论是培育师生的德操和品格,还是提升师生的素养与才干,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地方高校作为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应切实发挥党建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引领大学文化建设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践中实现以文化人、文化育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  地方高校  党建  文化建设

【课题项目】2020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重点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地方高校党建与大学文化一体化育人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20GXDJ-ZD055);2021年沈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沈阳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究(课题编号:SDSZ-2021-005)。

【中图分类号】D267.6;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0-0062-02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将“文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服务国家战略是应有之义、应尽之责。地方高校党组织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掌舵者,要坚定这一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党建工作对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多元共融,不断优化文化建设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制度环境,以文化育人能效提升立德树人的内生动力与工作成效,更好地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做出积极回应。

一、党建工作对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党建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政治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学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作为高校党建的主要任务之一,并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了党的领导是推动大学文化繁荣创新的根本政治引领。同时,随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深化,高校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大学人文精神、核心价值和办学特色更加强化与彰显,进而对高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了方向引领和实践推动,有力说明高校党建直接引领着高校文化建设的取向与成效。

(二)高校党建是大学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保证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高校立德树人成效。《意见》指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学文化是高校学术传统、文化精神和基本理念的总和,对校园思潮影响重大,其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以文化人”注入正确的时代内涵。因此,高校必须以党建作为文化建设意识形态的根本保证,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切实引导广大师生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切实为立德树人筑牢思想防线。

(三)高校党建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高校“以文化人”赖以实现的基石。高校党组织作为管理体制核心,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机制规范和制度保障。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能否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各项建设能否落到实处、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更关系到大学文化能否通过机制创新,构建起统一协调、组织严密、功能健全、力量聚合的大学文化建设工作体系,提升大学文化的育人效能。可见,发挥好党建工作对制度建设的引导作用,是实现大学文化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要加强理念创新

当今时代,任何国家和民族置身于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都避不可免的受到多元多極文化的冲击。在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吸收和整合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意识形态相互融合冲击的挑战。为此,党中央把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发展,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战略任务。高校党建工作要牢牢把握好这一时代脉搏,从工作思路上强化文化建设工作的“开放性”理念,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深入思考吸纳整合世界多元多极文化为己所用的思路和方法,确保文化建设始终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步调一致、同频共振,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

(二)要加强机制创新

高校以党建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师生来推动。因此,高校要加强文化建设的机制创新,树立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以崇高精神塑造人的目标追求,着力在基层党组织中建设高素质的党务工作队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引导和鼓励师生特别是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学生干部参与并承担文化建设工作,丰富文化建设工作形式,健全完善党建引领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和工作体系,使之更好地为立德树人发挥作用。[1]

(三)要加强实践创新

大学文化建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内容,以党建引领文化建设需要高校结合时代要求和任务,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和改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高校要引以为纲,认真审视已有的文化育人效果,在党建引领文化建设的工作实践中不断优化方式方法,不断丰富文化建设内涵,以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方法和创新可行的实践手段来促进文化建设的进步,实现文化建设的目标。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地方高校党建引领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明确自身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育人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培养适应需求、素质过硬的可用之才。因此,地方高校要时刻牢记自身办学使命,紧密围绕办学宗旨和理念,以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和党委科学决策为引领,深入研究在办学历程中取得的育人经验和发展优势,准确把握自身在高等院校和同类院校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和存在的差距。以此为依据,放眼传统文化传承方向和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在立足校情、认清形势、开放包容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打造既满足自身办学需求和追求,又适应属地化人才需要,中外文明兼容并蓄的大学文化,努力在共性中凸显个性,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品质和风貌。

(二)促进环境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协同建设

环境文化是对大学文化的视觉表达和内蕴彰显,其融汇校园规划布局、校舍建筑、人文景观和校园绿化美化而综合形成的静态文化,是学校历史文脉、人文精神、校风学风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更是学校精神文明最直观展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师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地方高校要着眼于“两个文明”一起抓,充分认识环境文化对精神文化的重要促进意义,立足传承和发展所属地的地域文化,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经典故事、杰出人物、历史遗迹、英雄事迹和学校积淀淬炼出的文化特征,以及引导教学研风、师德师风建设的典型人物来合理规划校园建设,将区域的文化亮点、学校的文化传统与时代风貌有机融合,突出“现代、人文、开放、生态”的特点,一体打造具有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彰显学校精神文明的校园环境文化,一方面使校园更加整洁美观,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突出地方高校浓厚的精神文化色彩,彰显大学精神,使师生在环境文化的熏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进一步陶冶性情、锤炼品行、培养情趣、激发潜能,培育更为深厚的爱党爱国爱校情怀。

(三)不断完善和加强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

作为大学文化中的内在机制,以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为主要元素的制度文化是大学日常运行中对权责义务的综合体现,是高校在发展实践中总结形成的对师生行为的统一管理准则。大学文化蕴含于管理之中,而制度是对管理行為的规范和约束,其面向对象和执行主体是广大师生。因此,高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应切实突出师生在大学文化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着力在全校上下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纪必严、违章必究的良好风气;以制定或修订学校章程为契机,完善校内治理结构及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制度,制定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教授治学、加强学术权力的相关制度;健全完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的规章制度等举措,推动文化建设从观念价值层面固化为制度形态,进而在立德树人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加强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使之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切实保证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实践性。[2]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党建工作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指引和根本保证,要使文化建设切实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支撑和动力,高校必须要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地方高校要围绕贯彻这一理念,结合自身特色,切实通过强化党建工作成效,打造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特色文化,以独特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建设为立德树人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晗.高校党建引领大学文化育人建设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8):50-52.

[2]白双翎.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使命及要求[J].理论视野,2021(8):68-73.

作者简介:

齐小维(1999年-),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

苏文捷(1963年-),男,河北辛集人,博士,硕士生导师,沈阳大学党委书记,主要从事高校党建和教育管理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立德师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麻辣师生
“严以修身”先立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