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锐藏区研学旅行实践研究

2021-04-13杨大全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7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作用中学

杨大全

【摘要】本文立足于研学旅行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华锐藏区的现状,从结合乡土地理,选择合适旅行地点;融合多门学科,制定合适研学任务;教师积极引导,合理渗透知识教学;合理构建小组,提高学生研学能力;转变评价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反思五个方面对中学教学中研学旅行开展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中学  研学旅行  作用  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华锐藏区研学旅行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894。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7-0090-02

游学自古以来就是学生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如今,以学校为主体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不仅能辅助学生增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优秀的品质,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华锐藏区,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绿色天祝,青藏之眼,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这在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中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全面多样的研学旅行活动成为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研学旅行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

研学旅行是一种校本的实践活动,其与传统的探究式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地点的不同,即变教室内的探究为“游中学”的方法。而在中学教学中,其既能以旅行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习者中心的地位;也能以多学科融合的特点落实学科融合的理念,培养学生多学科融合的生活实践能力;当然,其与乡土地理的充分结合也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品质。可以说,研学旅行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法,而如何将研学旅行活动充分应用于中学的教学中也成为了每位一线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中学教学中研学旅行开展策略

(一)结合乡土地理,选择合适旅行地点

研学的路线与地点是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要素。相比大学生,即使是在由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中,受安全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的旅行活动也不宜选择太远的地方。乡土地理一般指县域内的地理环境,是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主要环境。以县域区域内的地点为研学旅行的地点,教师不仅能以生活化理念的落实切实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优秀品质。但区域的限制也带来了主题和路线的限制。因此,在具体的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需要积极结合华锐藏区的乡土地理资源,选择合适的主题和地点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例如松山古城是天祝县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古城池,其不仅是优质的人文地理旅游资源,距离天祝县城也仅有36公里。以其为研学旅行的地点有着距离短、成本低的优点。这对于研学旅行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关于社会人文方面的研学旅行中,教师需要积极结合天祝县乡土地理资源,选择松山古城为研学旅行的地点。这不仅能增进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人文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品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融合多门学科,制定合适研学任务

与普通的旅游不同,研学旅行是以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如何将旅行活动与中学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相比单一的學科教学,研学旅行本身就存在着学科融合的特征,在研学任务的制定中,教师也不应该单单考虑一个学科。因此,在华锐藏区研学旅行的实践中,教师需要积极将乡土地理状况与多门学科结合起来,以此合理确定研学任务,让学生在旅行活动中获得足够的收获。例如在以国家级高标准藏土民俗文化村为地点的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地理和艺术文化学科向学生布置研学旅行的任务。其中,本地与地理相关的内容主要为旅游、聚落方面;而与艺术文化学科相关的部分主要表现在民俗中。在研学任务的制定中,教师一方面需要让学生以实地考察的方式调查当地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问卷调查法调查游客满意度状况;另一方面也需要让学生以访谈法了解居民在旅游业中获得的收入和本地的特色工艺品。这样,通过与多门相关学科融合制定的任务,教师不仅能增进学生对国家级高标准藏土民俗文化村的了解,还培养了学生地理实践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教师积极引导,合理渗透知识教学

研学旅行是以学习为目的的一种旅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渗透知识的教学是相当必要的。相比教师,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在一些需要专业知识较丰富的研学地点并不能获得足够的收获。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需要以合理的引导渗透学科知识的教学,以让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收获更多。例如华锐藏区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在研学旅行中,教师就可以以“丝绸之路”为主题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教师需要先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和重要性,才能让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基于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将引导和教学置于两个环节:一是研学旅行活动开展之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河西走廊》这一纪录片的相关片段。二是在研学过程中,即教师可以在研学之前就阅读茶马互市对华锐藏区影响的文献,并在研学的过程中进行讲解。这样,通过合理的引导,教师让学生更好地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充分发挥了研学旅行的作用。

(四)合理构建小组,提高学生研学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学习者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这一观念不仅要落实到日常的探究式教学中,也需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同样需要充分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但相比一般的探究式学习,研学旅行难度较高,对学生的各个学科、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个人或者教师随意构建的学生小组是很难满足需要的。因此,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需要以科学的指导理念构建学生小组,有效提高学生研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效果。例如华锐藏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广袤的抓喜秀龙大草原、古朴沧桑的松山古城、秀丽的天祝三峡山水风光、圣洁的马牙雪山冰川天池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人文底蕴深厚的少数民族博物馆、国家级高标准藏土民俗文化村等人文历史资源,所开展的活动对学生地理、历史和艺术水平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探究方法方面,景点内徒步旅行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能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社会调查活动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在小组的划分中,教师即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语文、地理、历史、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成绩,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擅长不同学科的学生。而应对不同的状况,小组内的学生都可以合理发挥自己的作用。如在访谈法的应用中,口语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然地理问题如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的探究中,地理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向其他不明白的学生讲解专业知识。而在民俗文化和古建筑的探究中,历史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通过合理的小组构建,教师有效提高了学生小组能力的全面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研学能力。

(五)转变评价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反思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部分,而其和教与学的过程并非是彼此孤立的。“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相应的教学评价要置于同一理念要求下。而在这样的理念中,能否根据研学旅行的方法构建相应的评价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研学旅行整体的效果。相比过去的教学方法,研学旅行无疑更加注重过程,注重学生中心地位的突出,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也需要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指标,多个评价主体。也只有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评价环节,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充分反思,从而切实有效地发挥研学旅行的效果。例如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可以以量表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方法。其中,量表分为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个量表。其中,过程性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出勤率、回答问题积极性、是否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等。而结果性评价则主要分为分指标的定量评价和综合性的定性评价。其中,分指标的评价主要以三维教学目标为框架,再根据研学旅行的内容细分。如天祝三峡山水风光的研学旅行与地理学科联系较为紧密,在定量评价指标中,教师就需要充分融入地理学知识和地理核心素养。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教师可以加入“能否充分了解天祝三峡山水风光的形成原因”这样的有关综合思维的指标。而在定性评价部分,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构建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部分。这样,通过合理的评价方法,教师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反思,这对于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是当今教学中辅助学生增长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实际的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一方面需要结合乡土地理状况和学科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研学旅行地点和研学任务;另一方面也需要选取合适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切实提高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教无定法,也只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教师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研学旅行的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各门学科的素养的能力,满足当今教学对学生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薛博文.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价值意蕴与发展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20(1):19-25.

[2]徐海龍,曹东.研学旅行课程化浅探——南菁高级中学“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纪实[J].地理教育,2018(11):56-57.

[3]宁志丹. 湘潭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参与动机与制约因素研究[D].湘潭大学,2018.

[4]盛捷.初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作用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