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师范类专业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1-04-13刘长妹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7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摘要】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物质基础。高校对师范类专业应高度重视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确立评价目标,建立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学经费  预算管理  绩效评价  评价体系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师范类专业教学与实践经费精准预算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YB248)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7-0028-0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持续加大。各高校尤其是高校师范类专业,如何合理地使用教学经费,并对教学经费的使用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国家在加大对高校教育投入的同时,却出现了教学经费的配置不尽合理、使用管理不严、使用效率低下、教学资源浪费等问题,尤其是教学经费预算的绩效管理不严,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对高校教学经费预算管理效果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对于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教学经费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指标。教学经费是保障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加强高校教学经费预算管理,构建高校教学经费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优化教学环节,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改革措施,拓展办学思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

同时,对教学经费预算的绩效评价有其必要性。表现在,一是教学经费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能为教学经费的合理分配提供参考和借鉴,科学地管理经费。通过预算绩效目标申报,目标明确,科学论证,为科学管理经费打下基础。二是教学经费的使用缺乏控制和约束机制,缺乏事前计划、过程监控和事后评价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部分教学单位不按规定使用教學经费,挪用教学经费作他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中期预算绩效目标的检查,及时纠正偏差。

因此,对高校教学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尤为重要。但是,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其对高校教学经费预算的绩效评价,目的是通过对高校教学经费预算的使用及效果的公正、合理的衡量比较和统合评价,优化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教学质量。所以,不能用企业的“投资回报率”等指标来评价,同时,在设计高校教学经费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要符合客观规律,确保主观要求与客观实际的统一;要明确教学经费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能科学地反映出高校在教学经费使用上的整体效率;评价指标本身所要有代表性,客观反映教学经费预算整体绩效评价的相关特征,保证教学经费预算评价的科学性。二是坚持全面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在教学经费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教学经费预算评价指标确立,是为了全面评价教学活动的绩效,全面反映高校教学经费使用情况,必须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制定教学经费预算评价指标,体现高校整体办学成果。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影响教学经费管理绩效的因素是多元的,不可能将所有的因素都放到指标体系中,只能考虑关键性的因素,把不重要的因素排除。同时,选取评价指标还要考虑可操作性,相关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如果数据获取比较困难的评价指标,不予选取。

二、高校师范类专业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现状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近年来高校开始关注教学经费预算绩效的评价,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经费来源以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主,因此,大多数高校对经费的预算集中在高校经费总额的多少上,能否多争取资金用于学校的办学和发展,而对经费的使用,尤其是教学经费使用的效益问题,普通关注不够。

虽然,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了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指导性意见,要求对高校经费预算管理进行绩效评价,部分高校也先后建立了经费预算管理委员会,还有部分高校开始进行经费预算管理改革,制定和完善了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经费预算,尤其是教学经费的预算管理,只存在于表面,没有对教学经费绩效评价的原则、方法、指标、标准,教学经费绩效评价的对象、内容、考核结果等做详细的规定,教学经费预算的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三、高校师范类专业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一)对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视不够

各高校都将精力放在如何获取更多的办学经费方面,通过获取更多的办学经费来促进学校的发展。而对经费的使用,尤其教学经费的使用效果,关注度不够。哪怕在二级学院,普遍关心的是教学经费的多少,至于教学经费预算的事前评估和事后跟踪反馈较少。而且,二级学院对教学经费的合理使用缺乏前瞻性,缺少专家的论证,只重视教学经费的使用,至于教学经费预算使用的效果如何,普遍关注度不够。

(二)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单一

高校作为非赢利性机构,对于经费预算管理的评价,尤其是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的评价,应该是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相结合,事前计划与事后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大部分高校对于教学经费预算效果的评价,往往重视经济指标和定量指标,而对于社会指标和定性指标,尤其长期发展指标重视不够,没有体现出各高校办学的特色与个性化发展,从而使得教学经费预算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很难真正对教学经费预算效果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

(三)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对高校教学经费预算效果的评价必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形成教学经费预算的闭环管理。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完善的教学经费预算效果的评价机制,缺乏对教学经费预算绩效评价的完整流程,评价随意性大,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且,还缺乏完善的教学经费绩效评价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评价结果得不到重视,也没有与教职工和绩效挂钩,缺乏奖惩制度,也没有后续反馈,从而使教学经费预算绩效评价很难落实到位,即使有绩效评价,也很难发挥作用,提高教学经费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是高校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有力手段。但是,当前高校预算管理系统滞后于高校财务管理需要,缺乏个性化模块来满足高校预算管理人才的需求,而且大部分高校的预算管理系统没有与经费核算系统、设备采购系统等部门对接,处于“孤岛”状态,预算管理系统的财务数据与各部门之间不能共享,也就无法监管部门绩效评价部门及时了解教学经费预算的使用状况,也无法反映和监管教学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因而很难及时监管和评价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的绩效。

四、高校师范类专业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工作

深入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加强财务监督建设机制为切入点,高度重视高校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切实提高教学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前瞻性和效率性。要加大高校教學经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宣传,让大家明确教学经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性,进而重视教学经费预算的评价工作。

(二)要确立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具体目标

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要将学校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具体目标,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四个方面来确立具体的目标。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明确了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目标后,围绕目标构建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四个方面来设定评价指标体系。

(四)高校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信息化

构建高校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借助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高校财务部门、教学部门以及监督评价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接口,使教学经费预算管理数据不同部门传递实时电子化、准确化,打破“信息孤岛”,让各部门及时了解教学经费预算的使用状况,及时监督和规范教学经费的使用,从而提高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的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毛建荣,徐永刚.战略规划目标导向下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财经界,2021(10)

[2]张新妍.高校教学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

[3]张雯亭.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应用现状思考 ——以湖南省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29)

[4]李小娟. 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20(24)

[5]张月武,王愉,孙毓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J].河北企业,2020(9)

作者简介:

刘长妹(1965年-),江西南昌人,南昌师范学院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