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整体设计

2021-04-13李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整体设计课程思政

【摘要】通过对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做了基于“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将本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资源充分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从“学习到知识”和“感受到责任”两个方面深刻领会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X5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8-0162-02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中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任何专业课程都要挖掘体现自身特色的思政资源,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学载体,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本文以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安排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对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与融入方式进行整体设计。

一、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地位

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习总书记的这些讲话,深刻体现了国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决心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这对于大气环境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大气环境质量不仅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相关。因此,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除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通过“课程思政”进行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德育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其作为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3]。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社会需求为导向、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职业素质与技能培养并重为原则,以“蓝天保卫战”为主线,将教学内容重构为“蓝天之殇”“蓝天之敌”“蓝天之约”[4]和“蓝天之战”四个教学主题,这四个教学主题分别对应介绍大气污染现状、大气污染物及危害、大气污染控制方针政策以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先进生态理念与深厚的为民情怀。以激发学生参与“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有关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方针政策;熟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及危害;掌握除尘技术、脱硫技术、脱硝技术、VOCs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工艺,会运行控制污染治理设施等。为实现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一开始便注重思政思想,提前构思教学中大众性、生活性、民族性的思政内容,开发课堂中可以融合的途径[5]。具体的课程设计如表1所示。

三、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一)课前

教师将相关时政新闻、行业新闻、教学视频、案例、标准规范等学习资源上传至在线教育平台,并在平台上发布预习任务。预习任务形式有观看或阅读与环保相关的时政新闻、观看教学视频、阅读案例、标准规范、主题讨论等。具体的预习任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定。

学生利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完成预习任务,在线分享学习心得或完成预习小测等。例如在“蓝天之殇”教学主题中,布置的预习任务是查找国内、国外大气污染典型案例各一个,并结合案例谈谈对“会呼吸的痛”的理解和蓝天也是幸福。通过这一任务让学生深刻理解“同呼吸、共命运”、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6]的内涵。

(二)课中

教师利用典型案例或时政热点导入新课,然后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分析课程学习的现实意义。利用典型工程实例讲解知识的应用;借助三维动画讲解处理装置与设备的内外结构、工作过程。借此任务驱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培养学生安全生产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良好职业操守的目的。

学生利用3D虚拟仿真工厂进行燃煤电厂污染物治理设施安全生产培训、运行操作、工艺控制与事故处理等岗位技能训练与考核,如图1所示;利用综合实训平台进行技能实操训练与“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赛项职业技术竞赛。

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实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以破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后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反馈情况,重新梳理归纳本节课的难点知识,并在在线教育平台上发布有助于解决难点知识的辅助学习资源及相应的在线测试题;布置社会实践类主题,如调查校园食堂烟囱污染情况及提出治理措施、编写低碳校园建设方案、学生宿舍内务整理等。

学生通过阅读学科技术发展前沿资料、参与社会实践与主题讨论,巩固专业知识、扩展专业视野、提升技能应用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育人教学效果评价

(一)评价原则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课程思政内容供给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这一中心。因而,课程思政评价也要围绕这一中心,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各维度展开:学生对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认知与把握情况、学生基于专业角度的理想信念發展情况、学生基于专业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运用能力发展情况等。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选取支撑课程思政目标的观察点共计20分。观察点包括学生的言论(基于参与主题讨论所折射出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采取的态度)和行为(基于专业技能学习态度所折射出的职业素养)等方面给予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等不同等级的评定。

(二)考核模式、内容与成绩

各单元思思政考核模式、内容与成绩分配情况如表2所示。

五、结语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能培养学生家园情怀的“思政元素”,正确有效地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习近平主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学生做坚定的“环保者”,为实现中国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学好本领,积极投身于“持续打赢蓝天保卫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2]刘洁,刘盛余,刘雨露.“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21(4):133-136.

[3]付玲玲.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索[J].大众文艺,2019(3):198-199.

[4]王美艳,黄超,张长平,孙优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论坛,2021(1):77-7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戴晔,白丽华,张萌颖,张义邴.“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9(8):84-86.

作者简介:

李英(1976年-),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污染检测与治理。

猜你喜欢

整体设计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
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初中数学自主教学初探
智慧校园建设整体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