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思政路径探索
2021-04-13范懿明
【摘要】课程思政是教育部于2020年提出的,给每个高校教师的责任。大学英语教学在经历了学术英语的改革后,也应积极地回应教育部提出的思政要求。本文从《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出发,分析课程的思政要点,并以“学术标题拟定”一课为案例,描述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过程。
【关键词】思政 学术英语写作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8-0133-03
一、“课程思政”改革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育部在2020 年 5 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强调“课程思政”是每个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2]上海市教委也在2014年的《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计划》中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倡导综合教育理念,突出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
外语类课程方面,大学外语的教师也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夏文红、何芳老师在2019年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文化认同感,既能激活传统思政教育的生命力,又能丰富英语课程的内涵。[3]
本文立足于本校《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探索,致力于挖掘课程中的思政点和这些元素与教学实践融合的过程。
二、《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概述和思政要素(以下简称《写作》)
《写作》课程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全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学生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已经学习了通用学术英语综合课程,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了学术英语阅读课程。因此,学生对学术英语的特点已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学术文章技能。学生在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后,将开始专业英语学习,并有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的需要。本课程的教学基于真实的英语学术文章,教学任务覆盖了学术论文的几个板块,包括摘要、引言、文献综述、方法论、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部分的撰写。本课程采用自编教材、自主学习视频结合,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师生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课程每周2学时,总计2学分。
文秋芳老师提到:“在全方位理解育人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深入分析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思政元素通常内嵌于教学输入材料中,也可能隐含在练习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在课堂上教授的显性的外语语言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但不能就此停步,还要进一步挖掘育人元素,包括价值导向、情感品格和自我管理等。”[4] 基于《写作》课程的学科特点,本课程在思政元素方面有如下优势:
(一)建立正面积极的科研态度,培养爱国爱家的情怀,建立文化自信
经过多年的通用英语写作,学生习惯于宽泛主题的写作,认为科研是遥不可及的。事实上,科研选题蕴藏在无处不在的生活中。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对我国的各种领域进行观察研究,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声音。因此,引导学生阅读与中国有关的学术论文,鼓励学生发现科研选题和周围生活的关联,激励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生活进行深入研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建立远大的学术理想。
(二)提升批判思维、学术逻辑、学术规范
学术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批判思维的建立,无论是针对国内现象,还是英美文化,学生都应当持有批判的思考。《写作》通过学术论文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批判思考在科研中的重要性,理解批判思考的路径;并且在“文献综述写作”中能够正确地进行表达。同时,学术能力也包括建立正确的学术逻辑和规范,《写作》课程在“避免抄袭”“改写”“引用”的讲解上,将国际通行的写作伦理展示给学生,并且交给学生具体的写作办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学术逻辑和学术规范。
(三)丰富学生的国际视野
《写作》课程会以真实的、英文论文为案例,学生在阅读论文后,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视野,了解国际上对学术研究的态度、研究方法,这些也同時能够反哺自己的科研。
(四)建立积极、负责的学习态度
《写作》课程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作为和教师平等的课堂建构者,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帮助者、课堂秩序维护者,本着人本主义理念,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理解知识,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基于任务型教学法,将多个任务分布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发现、解决问题,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程中还有丰富的团队协作,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三、以“学术标题拟定”部分的教学环节为例
“学术标题拟定”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学术标题的内涵和写作要素。“标题拟定”在《写作》课程中处于比较靠前的课程,只有掌握正确的标题写作要素,才能为接下来的论文写作指明方向,并且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和科研思维的启发都有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在于,学生习惯于宽泛、话题式的四六级标题写作,本课的难点在于挑战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具体的、符合规范的学术标题写作,从而将学生引入学术写作的大门。“标题拟定”将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学术标题案例,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术标题的规范写作,培养了学生理性严谨的写作态度和逻辑性。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Step 1.启发式导入。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使用导入问题让学生区分“标题”(title)和“主题”(title)之间的区别;提示学生两者区别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通用英语写作多给出的是“主题式”的标题,导致学生写作内容宽泛、语言日常化。案例使用是导入的主要手段,例如,下列哪些属于“标题”,哪些属于“主题”:Grades and Ability;Online food delivery;Countryside v.s. City life ;social media;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amera technique in Hitchcock’s The Birds。在經过概念提示后,学生通常能快速分辨两者。
Step 2.归纳学术标题的特性。经过对“主题”和“标题”的辨析后,学生已经“标题”的特性燃起兴趣,此时,会将本课的重点引出,即学术论文标题的特点。耗时约10分钟。主要使用的教学手段是使用案例和学生的头脑风暴。主要分三步:(1)首先提问学生:“《飘》Gone with the Wind作为小说标题,是否适用于学术论文,为什么?”学生此时可畅所欲言。(2)继续使用案例。同样一个主题,在不同媒介下(报纸、畅销书、电影、学术文章),标题的使用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媒介需要达到的功能,最终引导学生思考学术标题的功能和特性,即学术标题需要具备“可预见性”“具体”“严谨”的特点。(3)课堂考查。在学生讨论理解学术标题的特性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测验,旨在考查学生对第一阶段的学习的理解。测试题为多项选择题,题目如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are) NOT a proper title for academic writing?
A. The Bluest Eyes;
B.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C. The Irrational Side of Hester Prynne of The Scarlet Letter;
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网络平台的即时统计显示,此项任务的正确率达到71.4%,因此,大部分同学掌握了学术标题的特点。
Step 3.归纳学术标题的构成要素。在了解了学术标题的特性后,学生在实际操作上仍有困难,给出具体的标题构成要素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标题写作。教学手段仍然是给出真实案例,案例来自于真实的学术论文,扩大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案例标题如下:
An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of Computer Hackers;The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Approaches to Lung Cancer; Female Consumerism and Household Authority in Early National New England;Workers and the Wild: Conservation, Consumerism, and Labor in Oregon, 1910-30; Creating the New Egyptian Woman: Consumerism, Educ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1863—1922。学生将对案例标题进行观察和讨论。经过观察和讨论后,学生将发现,构成学术标题的基本要素为:主题关键词、限定词、论文方法词。
Step 4.实战演练。采用基于项目式的教学法,在学生理解学术标题的特性,掌握学术标题的构成要素后,本节的重点是能将所学进行产出,因此,教师将在网络平台发布写作任务。任务为:将“City development”改写为学术标题,需符合学术标题要素和特性。教师选定的City development是宽泛的“主题式”标题,在学生曾经的通用英语写作中较常见。
四、教学反馈
在完成如上教学过程后,学生还将完成课后任务,旨在检测本堂课的学习质量。学生经过课中和课后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学术标题写作的特点,并且能后进行写作产出,为今后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方向,同时,学生反馈积极,认为丰富的教学案例,提高了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转变了一直以来的通识写作习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夏文红,何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J].人民论坛,2019(30):108-109.
[4]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J].学术探索,2021(3):48.
作者简介:
范懿明(1983年-),女,上海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