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SS的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国家通用语言应用研究

2021-04-13王天成尕藏才让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相关性分析

王天成 尕藏才让

【摘要】研究青海省少数民族数学教育情况,应用SPSS软件对某校2015年各年级学生成绩及部分学生后来就读某高校数学专业的课程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型学生在采取的教学模式下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对数学成绩的影响程度,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学  学科成绩  相关性分析

【基金项目】青海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qhnujy2019130)。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044-02

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特殊教学形式,承载着既要维护国家统一,又要促使各少数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使命。少数民族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以达到顺利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同时要通过學习本民族语言与文化从而较好地保留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青海省是少数民族聚集区,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607.82万人,其中汉族占52.29%,藏族是该省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24.40%。据2018年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省民族中小学534所,占全省中小学学校总数的48.50%。其中民族小学412所,占小学学校数的56.36%;民族中学122所,占普通中学学校数的32.97%。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718460人,占全省学生总数的58.94%。

实践证明,青海省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提高高考升学率、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面、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少数民族人才、保障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经过最近三十多年青海民族教育的实践和不断探索,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掌握了民族教育基本的特殊规律,但是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各个民族中学由于所处地域和文化发展水平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地区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有明显差异。这就要求民族高校的教师需要加强教学研究,面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合适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研究设计

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是基于划分的k-means 算法,首先随机地选择k个对象,每个对象代表一个簇的初始均值或中心。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个簇均值的距离,将它指派到最相似的簇.然后计算每个簇的新均值,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准则函数收敛。

衡量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强弱,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相关分析。采用二元相关统计量常用的是皮尔森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二、抽样过程

青海省某县民族中学是初级中学,是海南州某民族高级中学重要的生源地。海南州某民族高级中学学生的升学渠道之一是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国家特色本科专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与探索,该专业塑造了少数民族数学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构建了较成熟的数学教学新模式。

2015年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曾采集了青海省海南州某县民族中学学生的期末考试各科成绩。2019年调研了海南州某民族高级中学并采集期末考试成绩。近期收集本系数学专业四届海南州籍共113名大一学生有关课程的成绩(抽样课程是民族语言授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三、测量方法

将样本的各科成绩输入SPSS软件的变量表,应用菜单栏中的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命令,按数学成绩将学生三个聚类(最终聚类中心是聚类1最高,聚类2中等,聚类3最低)得到一系列数据表格。

四、结果分析(Result analysis)

(一)聚类1相关性分析

表1显示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聚类中,数学成绩与民族语文成绩从九年级开始在 0.01 水平(双侧)上无显著相关性;数学成绩与汉语文成绩从九年级开始在 0.05 水平(双侧)上无显著相关性;民族语文与汉语文成绩从七年级开始的中学阶段在0.01 水平(双侧)上都是显著相关的,到大一时无显著相关性。

(二)聚类2相关性分析

表2显示数学成绩中等的聚类中,数学成绩与民族语文成绩从七年级开始的中学阶段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到大一时无显著相关性;数学成绩与汉语文成绩在八年级、高二、大一在 0.01 水平(双侧)上无显著相关性;民族语文与汉语文成绩在高二阶段无显著相关的,在大一时负显著相关。

(三)聚类3相关性分析

表3显示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聚类中,数学成绩与民族语文成绩在初中阶段和高二在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到大一时负相关;数学成绩与汉语文成绩在初中阶段是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高二大一无显著相关性;民族语文与汉语文成绩在初中阶段是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高二无显著相关性,大一负相关性。

结果一:样本点学生半数以上的学生数学知识薄弱,成绩较差。因为各阶段聚类3样本占比为初一39%、初二64%、初三51%、高二50%,并且各阶段聚类1样本占比仅为初一28%、初二13%、初三16%、高二14%。

结果二:样本点数学成绩好的中学生,从初三开始教学语言对学习不产生显著影响。因为初三年级和高二年级民族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是无显著相关性,民族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也无显著相关性。

结果三: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教学语言对学习的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在中学阶段民族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是显著相关的;此类学生在大学阶段教学语言对学习不产生显著影响,因为数学成绩与藏语文成绩不显著相关。

结果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教学语言对学习的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在中学阶段民族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是显著相关的;此类学生在大学阶段教学语言对学习不产生显著影响,因为数学成绩与民族语文成绩负相关。

五、结论(Conclusion)

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在青海省少数民族地区选定一所初级中学,对学生学科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并跟踪调查部分学生就读的高中及大学的课程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5年前样本点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一半以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没有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跟踪样本点学校学生后续就读的高二和大一阶段学习情况,数学成绩和汉语文成绩无显著相关性,数学成绩和民族语文成绩也无显著相关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教育事业得到党和国家的更多关注和高度重视。国务院召开了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念,提出“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少数民族在学习好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双语教育中国家通用语的学习,才能够具备顺利进入现代化社会的主观条件,从而跨越文化上的障礙,获得个人在社会上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在现代化过程中处于同一起跑线,才能够顺利升学、就业。

参考文献:

[1]王荣,尚玛.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四期.

[2]王天成,代钦.基于聚类的双语背景下学科成绩相关性研究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四期.

[3]虎技能,滕星.民族类中学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队伍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第三期.

[4]才果.对青海藏族师范生教学语言兴趣的调查研究 [J].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第三期.

[5]梅瑞迪斯·高尔等.教育研究方法[M].徐文彬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6]张善鑫.双语教学:理论困惑与现实难题中国民族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16年第四期.

[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15年.

作者简介:

王天成(1971年-),男,教授,研究方向为代数组合与密码学、少数民族教育。

猜你喜欢

相关性分析
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网络交易安全与民商法保护的相关性分析
滨州市城区苔藓植物主要重金属含量的调查与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入境旅游相关性分析(2002—2016)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淘宝星店成长中的粉丝力量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城市泾流对受纳水体的污染特征分析
基于协同理论的徐州地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规模与效益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