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微课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2021-04-13钟全静
【摘要】微课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学前教育专业中,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幼儿更好地进行知识学习,增强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幼儿树立学习的信心。微课作为基础进行学前教育改革,能够使得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增强幼儿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幼儿教育的教师应当做好微课的引入与应用,采取有效的形式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推动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将对微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進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正确把握教育机遇,怎样才能发挥微课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 微课 家园共育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1-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8-0101-03
一、微课的简单介绍
1.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过程以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重要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也涵盖了与教学主题相关联的素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幼儿反馈以及教师评价等方面的教学资源。总体来看,微课是教师采用视频的形式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录制下来,并发送到相关平台上,让幼儿能够充分利用课下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学习的一种形式。其不仅是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件、教学课例、教学反思等资源,同时又是在这些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
2.微课的特征
微课作为当前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具有自身的特征:第一,教学的时间较短。微课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视频,每一个视频包含一个知识点,通常其时常在5~8分钟左右。第二,教学内容较为集中。由于微课的时间较短,每个视频包含一个知识点,具有较强的主题突出性,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其内容更加精简,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第三,针对性强,能够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需求。微课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要是针对课堂中重点内容所录制的,如此幼儿能够在课下随时随地进行微课的观看,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暂停、重复播放等,这就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二、微课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一)微课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在幼儿阶段,他们对世界上的东西都充满着好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能够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入微课,增加课程的一个生动有趣性,以变化多样的可视、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信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在幼儿阅读学习中,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视、电脑和手机等在每个家庭中基本都得到了普及,而此类电子产品对幼儿的吸引力非常大,让幼儿安静地去阅读传统的书籍较为困难。除此之外,幼儿阶段,其年龄较小,并且自控能力较弱,如果让幼儿自主地去进行阅读,较为困难。帮助幼儿培养阅读习惯需要有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但是由于大部分家长工作繁忙并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导致幼儿对于阅读的兴趣一直停滞不前甚至降低,最终兴趣也被逐渐抹杀。一个简短的微课程能够满足幼儿的各种阅读爱好,充分地按照其兴趣爱好而进行阅读,如果幼儿有一个自己感兴趣材料阅读,则其可能会主动地对其进行阅读。而对于一些对于阅读并不感兴趣的幼儿,教师可以将其感兴趣的一些方面融入到微课程之中,通过其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
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发展其理解能力的过程,其理解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微课程能够将美术、影像、音乐、语言等多种效果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
在对幼儿进行教学中,对幼儿进行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幼儿如何去运用自己的双手去制作作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仍然是需要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的态度。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询问幼儿在画作中发现了什么、在众多的作品中最喜欢哪一个作品并且为什么会喜欢这个作品,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幼儿去进行语言表达。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会先对作品进行鉴赏以及讲解,然后再让幼儿自己独立地去完成一个画作。虽然这些在教师眼中都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幼儿年龄较低并且其意识并没有完全的得到发展。因此,这些操作对于幼儿而言有着一定的难度,而当幼儿感觉到困难,教师又并没有对其进行指导,幼儿便会对这件事情失去耐心,不会非常认真地听讲,从而降低了课堂的效率。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程,使得幼儿能够足够地了解这一制作的过程,激发其学习兴趣。
3.提高幼儿的记忆力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他们很容易被自己感兴趣的、形象鲜明的、动态的事物吸引。因此集体活动中单一的图片或者实物的展示已经无法满足幼儿的需要。同时又由于幼儿活泼好动,容易受外界干扰,常常不能完全掌握当天学习的“本领”,或是很快遗忘。而微课程则能够辅助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牢牢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认真听、仔细看,记住视频中的重要知识点,也不至于很快忘记。
(二)微课在学前教育上的发展前景
我国最早将微课应用于中小学,在多年实践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通过短小精悍的微课内容,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其知识点的内容集中,更加容易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幼儿的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在信息技术日趋成熟,互联网环境广泛拓展的基础上,微课在应用环节中存在着较高的技术支持。[1]微课中的共享功能,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针对性教学的功能也十分突出。多数高校在此技术上进行了广泛研究,不仅体现出微课教育的优势,而且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针对学前教育结合微课的广泛应用作出了理论支持。在技术支持与理论支持的基础上,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必将逐步完善微课制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在此技术上的优势,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学前教育专业综合能力更高的幼儿。
三、学前教育中微课应用上的策略
(一)教师确立正确微课改革思路
1.在课程学习运用微课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会采用统一的模式,导致幼儿听课兴趣不高,课堂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幼儿注意,从而导致课堂吵闹杂乱等现象。如果能够在课堂中运用微课的形式,那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图形的形式进行结构的制作,让幼儿在观看图形的过程中对课程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还可以加入一些特效,标注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这就能够加深幼儿的印象,增强幼儿的记忆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2.在重点或者难点教学中运用微课
重难点的内容对于幼儿的学习非常重要,幼儿只有做好这些内容的学习才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增强学习的效果。然而,重难点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幼儿的学习并不是十分容易,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可能会导致幼儿无法理解透彻,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合理运用微课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教师可以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微课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等,也可以附加一些卡通人物,对重点内容或者难点内容进行详细地说明,这一方面不仅能够使得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生动,降低理解难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教学具有趣味性,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使得幼儿更容易地学会这些知识点。
3.在集体活动的任务布置中应用微课
传统形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任务布置中往往会采用口头叙述的形式,并通过观看幼儿的完成效果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传统性,缺乏新颖性。而如果能够在集体活动的任务布置中引入微课,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任务布置,就能够使得活动的形式更加新颖,并且能够调动幼儿的完成积极性。
(二)建立及时的家园反馈机制
在传统的家园互动中,家长活动过后我们往往使用反馈表的形式收集整理反馈情况。在活动中家长积极参与,热情很高。但是活动过后,家长要去反思在活动中幼儿们的表现,在活动后再去体会活动时的心情,往往反馈的效果会打些折扣。试想一下,如果在活动中家长就可以参与讨论,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反馈,这样的反馈不仅及时而且针对性强。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活动的“失败”,家长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幼儿园和教师也完全可以用这种现代化的方式将其融入到家园活动中来。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教学紧密相关,即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支持教学、游戏活动的辅助教学等,使教师真正做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的备课、活动过程、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去,使家园互动得以高效。在制作微课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班级QQ群或微信群进行互动。
(三)微课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微课的运用要把握好时机
微课虽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幼儿教育中,能够推动幼儿教育得到更好地改革,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教师也应当把握好时机,要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以及需求情况进行微课的运用,避免过度使用微课,导致幼儿和家长面对众多的微课内容不知道从何下手开展学习,从而起到不好的效果。
2.注重教师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微课属于一种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要想制作出质量较高的微课视频,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能,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自身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使得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将该技术运用到微课制作中,提升微课的制作效果,使其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3.要做好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
微课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要想推动学前教育得到更好地改革,增强微课的应用效果,就必须要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使得教师认识到微课的优势,并积极进行微课的运用,优化思想观念,如此才能够为微课的更好运用做好铺垫。
四、结语
在这样的“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幼儿教育开发微课资源,将微课引入幼教课堂,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育领域之中的表现,它能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来提升幼教的效果和效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但这对老师的考验也非常大,因此教师在面对现代化的进展中也不能迟缓,应积极主动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将现代化的技术运用到课堂中来。
参考文献:
[1]李晓巍.中国学前教育现代化:契机与实践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6):24-29.
作者简介:
钟全静(1987年-),女,汉族,上海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