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学校推进家校共育的策略探讨

2021-04-13王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立德树人

王芳

【摘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对家长学校的创新完善有着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学校不但可以“产出”高质量家长,也可以产出高质量的学生,但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新教育问题冲击着家长,也冲击着学校,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家校通力合作共育学生,可以缓解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压力,也可以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但是实际中,家校间未形成高效协作的局面,本文在对镇原县家校共育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长远目标,探讨推进家校共育的策略,旨在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充分结合,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  家长学校  合作共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县域家长学校“331+X”办学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086。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021-02

一、家校共育的现状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方针的核心要求,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经验积累、身心健康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家庭应发挥关键作用。但现实中家长很少主动介入学校管理,很少以合作者身份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也比较窄,调查发现,镇原县85%以上的家长表示,自己家庭教育的知识来源于家校合作群中的相关知识链接;家校共育过程中还面临很多困难,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家长学校对家长的培训缺乏明确目标

镇原县对家长的培训和教育主要通过家长学校和相应的沟通群,途径比较单一,且家长学校设立在中小学之内,依托的是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开办家长学校以来,大致设置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这样的目标只是一个方向性和概括性的,因此设置得很模糊、不清晰。在实际中因为家长学校缺乏细化了的实施目标,因此上课大都以开家长会为主要形式,内容也有很大局限性,仅限于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沟通了解上,这些内容也与家长学校设置的目标背道而驰,毫不相关。总的说来,家长学校的教学目标没有体现立德树人宗旨,设置教学目标时方向比较盲目。

(二)家校共育的制度体系不健全

在调查中发现,镇原县的家校共育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专门负责管理家校共育的部门,有的时候是当地妇联,有的时候又是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且在对家校共育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上也基本处于空白,家校共育的效果怎样,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没办法作以科学有效的评价,很多家长不知道自己对学校的教育想法该如何反馈。因为缺乏硬性的评价指标,导致家校共育虽然被提上日程,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比较混乱,也比较随意,很多家校共育的机制因为种种原因面临着无法继续运行的困境。

(三)家校共育中缺乏专门的指导教师

家校共育中很多学校将自己学校教师作为指导家庭教育的导师,特别是班主任承担了大量工作任务。众所周知,班主任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家庭教育的专业知识,也有很多学校外聘了一些兼职的教师,他们来校为家长指导家庭教育知识的次数很少,以专题讲座开展的形式使得很多家长的获得的知识比较碎片化,不能学到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这就是说,在实际中学校缺乏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兼职教师,他们能指导家长学习教育心理的时间比较有限,无法达到长远的目标。

(四)家校共育中对家长的指导缺乏针对性

家校共育中应该充分考虑家长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等,对家长进行分类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实施一定的指导教育。但是实际中却并非如此,很多学校对家长的指导主要通过家长学校,但是实际中家长学校的课程组织形式与班级授课制不谋而合,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讲、家长听的形式,这种上课形式比较单一,也比较枯燥,很多时候家长都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听进去的内容少之甚少,能吸收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的知识就更不用提了,长此以往,家长很容易对家长学校失去信心,之前想要获取知识的欲望也因为无聊枯燥的课堂形式而磨灭殆尽了。另一方面,上课的内容以普遍的家庭教育为主,没有考虑到不同家长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家长来学校是带着不同的需求来的,而学校的课程却是比较普遍的,没有针对每一个家长的需求做出具体的规划,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很多家长都不愿再来参加,容易将家长学校的运行形成恶性循环,也无法将家校共同合作教育孩子的目標贯彻到底。

二、家校共育的改进策略探讨

(一)在家长学校中树立明确的办学目标

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父母,应该树立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的理念,这样才会有动力去提升自己,壮大自己,但实际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仅仅依靠家长的力量很难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最为紧密,因此需要构建学校以对家长进行指导教育,让他们成为合格的父母,而对家长进行指导的起点和基础就是了解家长的需求,从家长的需求出发,制定家长学校的办学目标,笔者通过小程序发放问卷的形式和走访的方式对镇原县的家长进行了摸底,知道了家长的需求,学校的办学目标才能向着满足家长的需求方向不断迈进。对家长需求的了解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是对家长的整体需求,想要通过这个课堂,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课堂上希望专业的老师讲授什么知识,自己最想获得什么知识。通过对家长整体需求的了解,可以制定整体的教学内容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让家长对学校有整体的了解;第二步是课堂知识的吸收,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内容大纲,了解家长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疑惑,以便教师随时解答家长疑惑,调整教学内容;第三步是课后知识的反馈,根据家长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当中是否有所运用,效果如何,与之前的行为相比,教育孩子的成果是否有所改善。通过对家长需求的了解,也加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向着孩子更好成长的方向迈进。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也不会盲目。

(二)完善家校共育的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家校共育运行中应该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教师的岗位职责、学校监督考核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制度应该是完整的体系,每一项制度都应该经过专门的评估,方能实践,且在家校共育学生的过程中,有这些制度的保障和支撑,且在實际中应该不断修正和完善,促进家校共育的各项工作都能依靠制度开展,使得家校共育机制的运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2.设置专门家校共育管理机构

在学校中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家校共育的运行进行管理,也改变多部门混合参与管理家校共育的现状,将管理的权限交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责任、有义务,为建立家校共育的合作机制输送专门的管理人员、专门的师资资源,把对家长的教育也重视起来,不断地为学生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推进家长的素质教育,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贯彻到底。这就需要当地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家长学校也纳入到教育规划当中,实现家校共育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3.监督评价体系的完善

家校共育机制缺乏明确的和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和体系也是家校共育工作停滞的主要原因,为此,应该构建完整的评价监督体系,不仅要对家校共育整体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从事家校共育指导工作的教师建立评价制度,不要让家校共育工作流于形式,也不要让从事家校共育工作的指导教师敷衍了事。在建立了监督考核制度之后,还要有具体的考核细则,让家校共育工作整体运作和教师的工作都能有章可循。

(三)科学地为家长开展教育教学指导

1.规划适当的指导内容

在对家长进行指导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适合家长需求的教学内容,根据家长的受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孩子情况等对不同的家长进行分类指导,这样的指导更有利于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家长上课之前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找到心理落点;其次,在对家长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系统性,而不是碎片化的,这就避免了教师指导的随意性,教师也会按照不同的内容规划,系统地、全面地让家长学习和吸收。

2.采取多样化的指导形式

在实际中应该避免那种教师讲、家长听的单一指导形式,而采用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家长参与,改变家长被动接受的指导方式,让家长变成主动获取知识,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意识,比如可以采取一些亲子互动的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可以解决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问题,也可以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3.培训专业的指导教师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应该通过校本培训,让教师能够获得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和理念,不断丰富家庭教育的载体和途径。学校要成立家庭教育教研中心,订阅家庭教育系列教材,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这样,教师才能真正重视家庭教育,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时才会游刃有余。

四、结束语

家校共育要实现以德育人的长远目标,在实践中应该从上述各个方面做起,从家校共育的外部和内部入手,完善管理体系,充实师资力量,丰富指导形式,明确指导目标,虽然发展过程可能比较艰辛,但是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家校共育定会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家胜.浅议家长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现实意义[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

[2]胡杰.影响家长学校办学效益的因素分析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2016:158-158.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立德树人
引育人理念,助和谐发展
家长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和思考
家长学校要有名更要有实
学前教育专业“家长学校”有效教管模式的探究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对家长学校课程设置的研究
莫让“家长学校”成为“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