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省高校教师科研诚信的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

2021-04-13金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高校教师对策

【摘要】近几年,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科研诚信缺失问题日趋严重,促使我国科研诚信建设面临较多的问题与挑战。为了避免科研资源的浪费,加强对科研人员科研诚信建设。此次研究以本省高校教师科研情况为例,首先介绍了当前高校教师科研诚信的现状,然后结合具体情况,分析高校教师科研学术不端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加强教师科研失信行为的规制。

【关键词】高校教师  科学研究  科研诚信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8-0017-02

高等院校作为重要的科研阵地,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建设规模扩大,受社会环境、文化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科研失信等问题。虽然科研诚信作为学术研究的根本准则,但科研诚信问题由来已久,且所带来的危害比较严重,若不加以控制,不但会对科研工作者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造成影响,还会大大制约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由此,把握当下高校教师科研诚信现状,对其科学研究失信行为深层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可确立良好的科研风气,保障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1]

一、科研诚信概述

诚信作为我国最古老、最普遍的道德要求,对人类交往、修身及具体事物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2]关于科研诚信的概念,国内外有着不同的见解。相对于科研失信行为而言,美国学术界将科研诚信定义为: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而从事研究的行为规范。其特征表现有三点:一是科研诚信与一切科研活动相关,具有内在核心要求;二是科研诚信责任主体具有广泛性;三是其不但是一种道德原则,也具有社会规范的一般特征。

目前,高校教师科研诚信缺失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存在科研内容抄袭或剽窃,主要将他人的科研成果照搬或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但内容无变化;二是科学研究内容存在篡改及数据伪造,主要是对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与内容进行虚拟编纂,这有悖于科学研究的初衷;三是科研项目存在造假,主要是将科研项目改头换面,甚至是申请书造假;四是科研署名随意,主要是在科研项目上根据自身影响力,在未参与科研行为下署为第一作者,或者未经作者本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署名的;五是存在滥用科研经费,主要表现为由高校或相关部门资助的科研项目用于真正研究的不足40%,剩余的大部分进入研究人员囊中[3]。

二、高校教师科研诚信的现状

近几年,高校教师科研失信问题时有发生,在高校、政府部门及学者前辈的不断倡导下,形成了一定的约束机制,对高校教师科研失信情况加以规范。在此基础之下,科研诚[4]信状态有了较大的改善,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高校对教师科研诚信问题引起重视

高校是我国高质量人才输出的地方,而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人员,自身道德行为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部门的引导下,高校对校内存在科研失信教师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对此问题加大惩处力度,要求依法依规终身追责。[5]

(二)政府在高校科研诚信查处中责任不明

科研失信问题由来已久,虽然我国政府部门自改革开放以后对科研参与人员颁布一系列的文件要求,但具体相关失信问题上查处与如何处理存在不清晰,甚至要求不明确的情况。比如党中央国务院2016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2018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等,以上文件对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科研诚信建设等做出了明确的部署,但关于出现失信行为时,政府部门只能处于指导、督促的状态,重点突出科研组织、高校等科研单位查处的“第一责任”,并由科研单位作出处理,规避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法定查处职责。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科研呈现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保障机制尚不完善,有效的遏制手段与防范意识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由此科研参与人员在项目研究中存在种种问题。

(一)科研诚信理念相对薄弱

据调查,本省各大高校科研成员在科研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失信现象。科研诚信理念比较薄弱,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科研不端行为较多,且占据较高的比例;二是对科研不端行为认识不足。虽然高校与相关部门重视教师科研诚信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措施,但高校教师对科研诚信认识尚未达到理想水平,为了自身利益或获得相应回报,作出失信的举动。

(二)科研诚信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对高校科研诚信问题的出现,我国教育部门及高校出台相关的政策与规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科研失信现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科研不端行为总会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我国现有的关于科研诚信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三)科研不端行为监管力度不够

以目前的情况看,我省各大高校相应的学术监督机构不健全,且没有完善的有效预防体系。科研不端行为只有在被发现后,才能得到惩处,而这种不端行为的发现概率却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研不端惩处难度。

(四)学术评价机制尚不完善

高校学术评价机制是否完善对高校教师科研诚信具有一定的影响。据调查,70%以上的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同质化比较严重,大部分高校对科研项目数量考核比较重视,对具体性的内容要求较少。部分教师为了完成高校要求与达到个人目的,做出违背科研要求的行为。[6]

四、解決措施

经以上对高校教师科研失信现象与问题的介绍,解决我国高校科研不端行为十分必要,其对高校发展产生的危害较大,一方面科研失信风气一旦形成,会导致科研原创力受损;另一方面,科研实现造成学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高校创新发展。

(一)开展多形式的科研诚信教育

比如通过教育宣讲、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等方式达到规范科研失信行为的目的。其次,在科学研究中纳入诚信教育,教师通过课程教育,了解科研诚信中遵守的内容,对科研不端行为起到警醒作用。

(二)构建科研诚信保障的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诚信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为了惩处科研不端情况,需要加以进行构建与规范,这样可发挥科研诚信保障机制的作用。首先,从法律规章制度上规范高校科研诚信实施、失信处理等方面的统一性与权威性,在遇到教师科研不端后,可做到有法可依、可循。对那些科研人员失信行为起到警示作用。[7]其次,在治理教师科研不端行为时,可通过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加以明确,改变以往道德谴责的弱势效果,让高校教师知晓科研失信的危害性,以法律法规惩处后,使其他教师可更好地规范自身的科研行为。在以后的工作中遵照律法进行科研,避免科研失信之风盛行。

(三)全面的科研诚信精准监管路径

一个良好的制度建立,监管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对科研诚信监管十分必要,具体措施如下:首先,科研相关行业監管力度的加大。高校在政府部门引导下,结合各部门职能所在,定期对高校内部科研人员信息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要依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为科研研究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防止科研不端行为的出现。其次,加强对高校科研监督制度建设。对高校中出现的科研失信现象进行警告,并以文件形式进行公告,对其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最后,借助现代网路设备与技术,对科研诚信加大教育,发挥社会舆论的影响力,通过净化科研环境,发挥高校、社会及学生监督的力量,归还健康优秀的科研氛围。

(四)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机制

具体措施为:首先,对科研成果评价制度的完善。通过摆脱行政权力带来的影响,同时可引入外部力量公正参与评价科研成果。其次,对科研项目的立结项评审制度完善,通过从源头上加强管理,重视监督,实现立结项公正、公开,借助数据资源共享的作用,对科研项目进行筛查,避免科研项目资金浪费。若发现浪费情况要严肃处理。最后,对科研学术问责加强。由于高校学术研究缺乏过程上的监管,而当科研失信情况发生后,大部分都是匿名暴露,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科研诚信相关内容的介绍,了解到当前高校科研失信现象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开展多形式的科研诚信教育、构建科研诚信保障的法律制度、全面的科研诚信精准监管路径及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机制的措施,以此维护学术尊严与社会良心,达到约束科研不端行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聪,刘玉强.我国高校科研诚信政策中的科研诚信概念研究[J].科学与社会,2020,10(2):127-141.

[2]陈传夫,邓支青.中国科研诚信问题的域外研究分析[J].情报学报,2020,39(3):87-94.

[3]危怀安,韦滨.科研诚信问题的整体性治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21):106-111

[4]吴艳,杨志维.我国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20,4(2):1-4.

[5]刘兰剑,杨静.科研诚信问题成因分析及治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21):112-117.

[6]钱冰怡.科研经费诚信化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18):44-46.

[7]王飞.当前我国科研诚信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性建议[J].科学与社会,2019,9(1):63-71.

作者简介:

金丽(1981年-),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高校教师对策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诊错因 知对策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