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施途径探索

2021-04-13张琳琳王佳欣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4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价值意义实施途径

张琳琳 王佳欣

【摘要】榜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榜样教育具备价值引航和行为养成两项价值意义,挖掘榜样教育的基本原则,总结榜样塑造培养的方法和榜样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从而为高校开展榜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榜样教育    价值意义    培养方法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4-0015-02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如何开展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榜样教育法作为思想教育有效途径之一值得我们探讨。榜样教育即以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物为榜样,以他们的优秀事迹为载体,发掘提炼其精神内涵,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和行为动机,进一步夯实育人成效、发挥朋辈示范效果,从而带动群体素质提升、形成和谐社会风尚。榜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榜样人物的培育及榜样教育的传播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养成以及全面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发掘各种榜样人物及精神内涵,探究榜样教育的价值意义、基本原则,总结合理有效的榜样塑造培养方法和榜样教育的实施途径,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价值引领、增强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有重要影响。

一、榜样教育的价值意义

塞·约翰逊说:“榜样良好的感染力。”榜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阶段,榜样人物可凭借自身具备的影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在价值引领方面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行为养成方面激发学生形成奋进的不竭动力。

(一)价值引航

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激烈、矛盾冲突频现、不同价值取向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榜样教育可对人的价值观形成起到不可或缺的引领示范作用。榜样人物往往能以其真实可见的行动、易于模仿的行为,在价值引领中传递高尚的精神内涵,敬业、勤奋、进取、拼搏的道德规范给学生带来价值观的洗礼,榜样文化、精神传承,最终会凝聚成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融入个人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基因,影响价值观的确立。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于即将接过奋进旗帜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榜样教育应在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个体思想的独立性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与国家社会“同心同向”“同理同行”的价值观建构,实现价值引航的作用。

(二)行为养成

榜样教育始于价值引航,终于行为实践,重要的是价值信念对实践的指导和养成。习总书记曾经讲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有理想即为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有正确坚定的价值观、思想信念和动力,有本领即为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掌握真学实干的技能,有担当即为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胆识和魄力,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突发事件从容面对,真正实现一个人对集体、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贡献。

榜样精神内涵指导行为养成,这有利于强化责任、果敢和担当等优秀的道德品质,以“传递式”的继承特征延伸价值引航的载体,以“辐射式”的示范效应拓展价值引航的半径。

二、榜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榜样教育以模范先进、共感可信为基本准则

榜样的选择和宣传是榜样教育的核心,在榜样人物的选择方面,应该遵循人物的模范性、先进性为基本准则,同时还应注重人物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榜样人物能够在学生之间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优秀事迹,不可过度拔高甚至是捏造事实。榜样教育以模范先进、共感可信为基本准则,有利于最大化榜样人物和学生的交叉点和可比性,激发学生“向榜样看齐”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榜样人物的应用价值和榜样教育的实践目的。

(二)榜样教育以思行合一、立体多元为实施途径

榜样人物及事迹的宣传是榜样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实践源于思想引领,实践始于理论指导,思行合一是重要的实施途径之一。此外,要注重榜样教育方式方法的立体性和多元性。当下宣传媒介众多,应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将理论宣传和“活”的政治热点相结合、和“动”的身边榜样人物相结合、和“灵”的演绎方式相结合。在明确学生诉求的基础上,丰富教育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度,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行合一。

(三)榜样教育以延展深拓、实效践行为育人目标

榜样教育持续发挥影响是高校育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榜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当下和本校范围内,应对榜样人物优秀个人事迹充分挖掘,结合个人、社会和国家从不同角度提炼其精神品质,并将其展现给更多的学生。结合共感可信的基本原则,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榜样人物,从纵向的时间和横向的空间延伸榜样教育的覆盖面、提升榜眼教育的实践指导影响力。

三、榜样塑造的培养方法

更新榜样塑造的理念,主要可从以下三点进行:第一,注重学生需求和高校榜样教育双向结合,既要滿足学校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同时注重学生成长成才对榜样的需求;第二,榜样人物不应片面追求成绩优异,应重视榜样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能力;第三,榜样塑造要打破选择的藩篱,不仅仅局限于校园之内,对校园外的优秀榜样事迹深入挖掘,推动人才培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把握榜样塑造的节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涌现出大量的先进模范的优秀事迹、脱贫攻坚战取得优秀成果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合力贡献,还有校园内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的评选及典型事迹宣讲,高校应把握好、利用好榜样塑造的关键节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开展各式各样的研讨活动,激发榜样学习的主观努力,推动从情感共鸣到行为养成再到先进示范的教育成果转化。

重视朋辈示范的效果,充分发挥师长的指导引领作用。榜样选择方面,老师应积极指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做到客观公正;榜样事迹方面,整理真情实感的典型事迹,师长要以身作则,向学生教育、感动和传递榜样力量;榜样宣传方面,注重参照群体的塑造,从学生需求出发、从社会需求出发,形成长效稳定的机制,持续不断地产生学习动力。

四、榜样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理论为基指导实践开展

首先,明确榜样教育的价值意义,把榜样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构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其次,加强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和指导,遵循榜样教育的客观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榜样教育活动;最后,不断更新榜样教育理念,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与时俱进地强化榜样教育的效果。

(二)立体多元丰富实践形式

重要时间节点普遍引发舆论关注和讨论思考,把握关键时间节点,让榜样教育“活起来”;结合网络社区和新媒体媒介,组织开展直播宣讲、视频评比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塑造时代新偶像、新榜样,深入挖掘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榜样人物的时代精神和道德品质;注重朋辈示范效应,从身边人身边事人手,激发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从而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推广传播延展实践效果

榜样教育最终要实现的是道德品质的实践化、持续化和常态化,通过道德渲染和情感共鸣的教育环境中,实现学生由价值引航到行为转化的全过程。对榜样人物而言,强化典型人物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提升榜样教育的示范效果;对受教育者而言,利用榜样教育的渗透性特点,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并积极鼓励其参与其中,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在更广更持续的范围内增强对榜样教育的认同,使其逐渐演变成为学生的普遍行为。

参考文献:

[1]杨敏.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59-60.

[2]李艷玲,刘清生.开展大学生榜样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45-46.

[3]蒯浩然.思想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路径研究[J].财富时代,2020(12):85-87.

[4]孙守湖.当前我国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5]辛怡.民办高校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施途径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1):53-55.

⑹张志刚,王曦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榜样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青年与社会,2019(11):174-175.

[7]陈华洲,张明华.榜样力量的构成及其转化条件和路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128-132.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价值意义实施途径
论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从课外活动视角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榜样教育:小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
区域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和实施策略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大学生榜样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