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问题设计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021-04-13孙月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自主思考问题设置后进生转化

孙月

【摘要】后进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教师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就语文学习而言,后进生指在写作、阅读、说话等方面暂时跟不上的学生。转化后进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教师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逐步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基于学生的认知状况,设计分层问题能够引发后进生自主地思考,使他们对知识点产生不一样的认识,有效地拓展他们的思维,进而也提升教学效果。总之,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能提升后进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也能畅游在语文学科的海洋中,并逐渐发现听、说、读、写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设置  自主思考  后进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9-0121-02

后进生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不努力,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也有教师教学方式欠妥的原因。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后进生,教师都需要立足课堂,优化教学环节,逐步地改变他们。教师可通过优化问题设计,进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使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优化问题设置其实就是将后进生纳入到课堂的思考环节中,以让他们的思维真正地发生。引发自主思考其实就是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改变他们原先的被动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主动地探究,积极地提升。可以看出来基于问题设置引发的主动思考是后进生转化的一条重要的路径,教师要切实做好引导工作,以让转化真实发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上后进生的转化上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上平均用力,没有特别地关注后进生;还因为教师没有站在后进生的角度思考他们的感受,没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

1.提问数量多,提问频繁,后进生来不及反应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会依照他预定的教学节奏来,只是在遇到具体情况时,他们才会再做调整,以让学生能跟上原先的教学进度。但是教师的这个预设针对的只是班上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细致到每一个后进生。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会频繁地提问,这对优等生来说是有利的。但是教师的过多提问会让后进生束手无策,他们来不及思考,只能被动地跟在大多数同学后面,将听到的、看到的写下来。

2.提问对象固定,后进生的参与效果差

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但是随着内容的深入,他们也会出现沉闷的时候。教师为了烘托课堂的教学效果,营造师生互动的热烈场面,教师会在不知不觉中固定提问的对象。一方面,教师不想让课堂气氛沉闷,另外一方面教师也不想将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提问上。但是事实上,教师这样的做法使得后进生在课堂越来越边缘化了。教师提问没有他们的事,他们参与不参与结果都是一样的。可以这样说,当后进生游离于课堂,他们的各种坏的习惯就暴露出来,上课不听讲、说话、睡觉、吃东西都不足為奇了。

3.过度追求标准答案,限制了后进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问学生一些问题,以推动课堂教学。但是教师的这些问题大多有固定的答案,也就是说,学生的回答跟答案不一样就被认定是错误的。后进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是在这个方面多说了一些,就是在另外一个方面少说了一些,就是离标准的答案还差一点点。也是因为不能准确地回答,后进生获得的表扬少,主观努力的欲望也变少,进而也就失去在课上展示自我的那份信心。

二、优化问题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后进生转化的思路

1.适度分层,有效提问,提升后进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设置问题时要注重分层,这能更好地促进后进生的生长与转化。教师设置的分层性问题一般是面向班上所有的学生,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他们能回答的问题,每个层次的问题对于那个层次的学生来说,又都是具备一定挑战性的。只有问题在分层之后,每个学生才都能积极地思考。

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为例,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有层次的问题。教师的第一个问题是,《灯光》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他是谁写的呢?学生只要看到书下面的注解就能回答,这能激发后进生参与课堂的信心。教师再问出第二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显然,这比第一问要稍微难点,学生需要阅读完全文才能回答。再接着,教师问出第三个问题,请大家精读往事部分,将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首先这样的问题不难,其次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只要能划出几处就可以了,不一定要他们一下子都划出来。教师的这一问,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文本的主题上来,也给每个学生以参与的可能。接下来的第四问,教师就稍微增加了难度,以照顾到班级的中上等以上的学生,同时也是在第三问的基础上提升的,也给后进生提供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教师问,“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会感到温暖?注视着那幅图,郝副营长在默默地沉思什么?“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呢?第四问是建立在第三问的基础上的,同时第四问是一串问题,问题间又是呈现递进关系的。这样的分层,能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获得生长。

2.合理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合作,提升后进生的参与度

之所以将部分学生称之为后进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课堂表现不如别的学生,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低。课堂参与度低说到底就是在课堂上消极地对待教师设置的合作。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需要教师改变原先的教学方式,设置的问题后进生回答不了,除了通过分层改变问题的难度,还可以通过合作改变问题回答的方式。也就是说,将原先的一个人回答的问题,改成几个人一起回答;将原先的一个人讨论改成现在的几个人一起讨论;将一个人的智慧汇集起更多人的智慧。总之,就是借助集体的力量转变后进生。

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 为例,教师先是将天安门的位置以口头的方式表述出来。为了学生能清楚地知道其所在的位置,教师将课本的语言进行简单改动,以更容易互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是大多数学生听得还是一頭雾水,不能在头脑形成清晰的轮廓。教师的表述附文:天安门广场上设置着会场,天安门广场大体上是丁字形的,丁字形上边的那一横的北面就是一道河。这条河的上面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这条河的再北面就是城墙,城墙的中央呢,就是著名的高高耸起的天安门城楼。接着说“丁”字,它的一竖向南直伸到正阳门。“丁”字的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在场中就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教师就想到大多数学生不能清晰地呈现天安门的位置,后进生就跟不用说了。因此教师设置这样的合作作业,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先是单独地在纸上画出天安门广场的示意图,接着他们再彼此交流,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再帮助去修改。再接着小组长让两个学生互为师徒,一个说文本的内容,一个画出具体的位置,以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合作能让后进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一分子。

3.及时评价,保证学习积极性,增强后进生学习信心

后进生获得教师肯定与表扬的机会相对于班上的优生要少很多,甚至有些后进生在一学年里都没有获得教师的积极评价。教师评价一个学生时大多看的是他们的成绩,他们的表现,他们的进步,这些方面后进生能拿得出手的几乎很少。但是后进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教师要找寻他们身上的发光体,再尽可能地表扬他们。教师的表扬要及时,就是看到他们有闪光点的地方,就是当场指出来。当后进生获得表扬他们会增强学习的信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展现自己。

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这样的问题,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看出了什么?贝多芬听了谈话,会想写什么?教师设置的问题旨在提升学生对于主题的理解。但是教师在行间走动的时候,却发现两个学生在位置上模仿文本中两个兄妹在对话。仔细听还能发现他们的模仿可圈可点,能将人物的情感都呈现出来了。按理说,学生的模仿不应该在这个时间段发生,这个时间教师已经布置了任务。但是他们这次模仿的水平却是值得表扬的,教师就表扬了他们,还让他们到前面展示了一番。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不但得到教师的肯定也获得别的学生的掌声。在他们表扬的时候,学生再次思考教师的问题,竟然发现了答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及时评价他们,要不拘一格,要彰显特色。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后进生还没有到积重难返的地步,教师要因材施教,精准教学,在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之后,采取有效的方式,使他们在情感上与态度上能有所转变。优化问题设置其实就是优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后进生亲近教师也亲近语文学习;优化问题设置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以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更多地表明学困生的转化主要还要靠他们自己,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要让他们思考起来,让他们展示出来,让他们在思考中提升,在体验中转化。一言以蔽之,作为语文教师要个性化引导后进生,以让他们走出“后进”的泥淖。

参考文献:

[1]张岚.“助学单”促进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转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0(12)

[2]傅舒婷.小学语文后进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探讨 [J].山西青年,2020(13)

猜你喜欢

自主思考问题设置后进生转化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思考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重视德育工作 努力做一位合格的班主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技巧的思考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放飞后进生的创新思维,打造物理学习的幸福课堂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认识误区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