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部编本小学语文提问阅读策略的思考

2021-04-12管毓婧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2期

管毓婧

内容摘要:提问阅讀策略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会的阅读策略之一。提问不仅是读者对于文本理解上感到困惑,更是读者关于文本的自主思考。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经历,分析了目前小学中年段提问阅读策略教学的实施现状,针对现状笔者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提问阅读策略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部编本教材 提问阅读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理念逐步深入,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从接受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解答,这对教师阅读教学能力是一项极大的考验,也是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本、学会阅读的检验。

部编本全新小学语文教材已全面进入课堂,单元目标更清晰准确的同时确立了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最值得注意的是还设立了阅读策略单元,在阅读策略单元中会围绕某一阅读策略呈现不同的课文,教师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某一阅读策略。部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第二单元为提问阅读策略单元,问题意识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当学生脑中有问题意识,才会乐于去提问,带着疑问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强化阅读效果,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层的理解。在第二单元的教学后,针对学生课堂以及课后的提问情况反馈,笔者对于提问阅读策略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提问阅读策略教学的实施现状

学生对于提问并不陌生,在语文教学导入中,教师经常会引导学生对于课题进行提问,从而引出文本的学习,这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所接触到的对于文本的最初的提问,而部编本教材的这一单元将系统性地学习提问阅读策略。在提问阅读策略的教学与学习现状中,学生对于这一阅读策略的理解和运用还处于表层,因此显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教学和学习难题。

(一)学生提问热情不高

初次接触这一单元课文时,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对学生而言,当不能再局限于对课题的提问后,学生对于文本的提问热情并不高。课堂教学时,当笔者抛出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要求后,学生自行阅读文本,全班交流分享时却极少有学生能够积极反映自己的问题,少数能够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只能提出仅有的一个问题。

是什么导致了学生提问热情不高,甚至丧失了质疑能力呢?越来越多的教辅资料进入了学生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就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参照教辅书籍对课文的字词句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在课堂上看似对课文理解颇深,实际上不仅理解存于表面,且对于课文内容也丧失了自主思考提问的兴趣。再者,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不深,加之思考动力不足,学生疲于思考,懒于思考,因此学生的提问热情自然不高。

(二)难以自主提问

提问阅读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但因为较少训练的缘故,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较弱。譬如在教学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笔者在预习作业中布置学生读完课文后写下你对于课文的一个问题,学生的作业反馈中大多数问题来源于课后习题中编者已经列出的问题范例,而真正来自于他们脑中真正的疑问并不多,或是还是局限于“课文为什么起这个题目”这个较为熟悉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往往需要教师做出充分示范,而教师在示范后会固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难以进行自主的思考,提问过程也会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因此自主提问也就更难实施。

(三)对提问角度把握不清晰

系统学习提问阅读策略不仅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还要了解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训练较少,因此对于提问角度的把握不够清晰。存在不理解什么是提问角度,不清楚有哪些提问角度,还有提问角度与所提问题不匹配的情况。

归根结底,学生对于课文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提问时也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在提问时思考较少,所以提出的问题的所属角度不够清晰,譬如在教学课文《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时,要求从课文写法角度提问,学生因不理解写法的范围,导致提出的问题与要求的角度不匹配。因此,在学习提问阅读策略时,学生不能一味地盲目提问,更要自知所提问题的角度,让所提的问题更具有意义,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提问阅读策略教学有效实施的反思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和学习提问阅读策略时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反思。学会提问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体现,也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阅读策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为有效实施提问阅读策略,作为教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一)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任何一种学习都需要兴趣的支撑,提问当然也需要兴趣。教师可采用富有趣味化的手段将有一篇文章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阅读变得有趣,学生才能更深入文章本身。

其次,强化鼓励机制。学生的提问热情还来自于他们的自信,很多学生害怕提问的原因在于害怕出错,害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为了防止出错干脆不提问。因此,教师的行为也尤为重要。教师不能够只挑选自己想要听到的问题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提问,“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问题没有高低之分,反而是每个人阅读后的心得体会与疑惑所在,因此,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提问,给予每一个提问以肯定,学生才能够感受到提问的价值,激发他们提问的兴趣,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的提问意识自然建立起来了。

(二)适当提示示范,强化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学生在刚刚接触提问阅读策略时会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况,这个时候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就需要进行示范演示。而示范却不是代替学生进行提问。在进行课文学习时,笔者常常会给予学生一些提问的示范,但渐渐地我发现,学生会被教师的思维限制,之后所提的问题都会围绕教师所给出的示范的角度,甚至不假思索地将老师的问题换一种说法,其内涵没有任何变化。这就丧失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的确,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依然需要适当的模仿,模仿也存在于各个学科,但模仿的最终目的在于创新。

因此,教师只能够进行适当的示范,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应该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适当模仿,并给予学生少量的提示,在模仿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梳理把握提问角度,加强提问训练

系统地学习提问阅读策略还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提问角度。就学生课堂上的训练来看,学生对于提问角度不够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角度的梳理。教师可以将提问角度以专题形式进行训练,在学习某个提问角度时,首先出示范例,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角度进行强化训练。当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分类后,再将新的一些问题集中,让学生进行判断这些问题是从哪个角度进行提问的。通过这些训练,学生不仅更关注问题本身,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提问的价值也显露出来,学生能够自主判断哪些问题更具价值,更能够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笔者意识到不仅教师的提问要规范严谨,学生的提问也处处充满艺术。作为教师,应当更好地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学会提问,善于解决问题。提问不是单纯地说出写下一个个问号,而是要在提问中寻求答案,寻求所提问题的答案,也寻求如何更好地实施运用提问阅读策略的答案。

参考文献

[1]邓秋蕊.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阅读提问策略教学的调查研究[D].安徽:淮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李玉华.统编本教材阅读策略单元解读——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J].语言文字报,2019,10.

[3]李玉.部编本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