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视角下《三体》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2021-04-12孙星雨
孙星雨
内容摘要:翻译规范理论的产生开始于利维和霍姆斯,图里进一步深入研究,集大成于切斯特曼。该理论以文化模因为切入点,涉及哲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覆盖翻译过程的所有阶段,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职业道德紧密联系,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都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从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视角出发,提取《三体》中文化负载词的社会文化负载词,分析讨论其中使用的翻译策略,探究其中的翻译特色。从而得出结论:刘宇昆在翻译时,很大程度上遵守了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
关键词:《三体》 翻译规范 社会文化负载词 期待规范 专业规范
《三体》是刘慈欣2006开始连载的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和《三体Ⅲ·死神永生》三部组成。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同时入围“星云奖”,“轨迹奖”决选。长篇力作《三体》开创了科幻世界连载原创长篇的先例,一举成为2006年度最受关注与欢迎的科幻小说。2008年首次出版,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小说之一。但在2014年,《三体》才在美国出版,由托尔图书出版社出版,刘宇昆翻译英文版的《三体》,The Three-Body Problem,在美国也是广受好评,获得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三体》在国际上产生的轰动效应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文化要走出去不能只靠传统的官方媒介或是依赖国家牵头去译介和传播中国的经典文学,而应更多地通过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去渗透,其中就包括翻译一些在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大众文学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三体》呈现的不完全是虚拟化的时间与空间,现实背景和过往的文革背景在小说的第一部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其中涉及很多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在《三体》中得到了珍视,作者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在科幻想象之中,使它们在精致的构思中得以表现,将中国五千年历史与宇宙一百五十亿年现实融合在一起,很好的实现了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在国外《三体》也是大受欢迎,这与刘宇昆的翻译是分不开的,而刘宇昆凭借着精通汉英双语这一优势,通过灵活的翻译技巧,将《三体》成功地介绍到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
1.研究背景
1.1文献综述
虽然《三体》由刘宇昆翻译的英译版在2014年才正式出版,但是英译本的良好的受众反应为研究中国科幻小说的英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路径。在小说出版之后,关于《三体》英译本的研究,在国内涉及到了翻译理论的各个层次,陈建生和王琪(2017)从语料库翻译研究视角出发,从词汇,句法两个方面,考察《三体》的英译本中仅存在翻译共性中的部分显化特征;许欣(2019)、李洋(2017)和常安怡(2017)分別从操纵视角、翻译伦理和多元系统理论来看译者主体性;在众多研究中,对于其中涉及中国元素的词的也有分析,李卓荣(2019)从模因论研究《三体》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问题;陈莹(2018)从接受理论视角研究《三体》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问题,王毅(2018)从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看《三体》的翻译,均得出结论,译者在翻译策略选择上,翻译策略不一,灵活选择,使其英译本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以上研究涉及翻译理论各方面,但难免不能全部顾及,部分研究过于片面,不够深入。本文试图从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视角出发,提取《三体》中文化负载词的社会文化负载词,分析讨论其中使用的翻译策略,探究其中的翻译特色。
1.2理论基础
1.2.1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
在此吸收和发展图里的三阶段理论基础上,切斯特曼(Chesterman)提出另一套规范,涵盖了图里的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包括产品或期待规范、过程或专业规范。具体表现为,他创造性地将文化模因这个元素引入翻译,文化模因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通过翻译这项行为载体,来进行跨文化传播和交流。翻译活动以文化模因为纽带,二者互相影响,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受特定的文化影响。而从事翻译工作的译者也不是孤立的个体,也会受到文化模因一定影响。
1.2.2文化负载词
社会文化负载词是指政治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体现,它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演变和意识形态不同,不同文化之间的政治制度也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和西方国家由于历史进程的不同,采用的政治制度也不同。因此,西方读者大多对中国政治缺乏足够的了解,有时甚至因此存在偏见和误解。(李卓荣,2019)
2.切斯特曼翻译规范在社会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体现
2.1社会文化负载词的总体策略使用情况
《三体》系列第一部有用大篇幅来描述“文革时期”,讲述了叶文洁在文革时期的遭遇和红岸基地的往事。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作者刘慈欣用大量的社会文化负载词描述这一时期特有的中国文化。这就使得译者在翻译这些词汇时的策略尤其重要,这些策略的使用关乎中国文化“走出去”,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可以从表1看出,《三体》中,涉及“文革”时期的社会文化负载词共75个,译者使用最频繁的策略是直译,占73.3%,其次是加注释,占12%,值得注意的是,译者还使用了自创词汇。
2.2切斯特曼期待规范的体现与实例分析
切斯特曼的期待规范是指“基于某一特定类型,某一译作的读者对该种类型译作的期望而确立的。”期待规范允许对翻译作品做出评价,对于某一文本样式,何谓“恰当的”或“可接受的翻译,读者已有本身的看法,并会认可迎合他们期望的译者。期待规范有时候是由某类规范权威所确认的。(杰里米·芒迪,2014)简单来说,期待规范是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期待,在翻译风格、语法或者可接受性等方面。在此基础之上读者可以凭借期待规范,进而对不同的译本作出评价, 一版译本在不同读者的阅读下,可能比另一版译本更符合期待规范。刘宇昆翻译英文版的《三体》,在美国也是广受好评,获得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从译本的认可度上来看,刘宇昆译版的《三体》较大程度上符合英语读者的期待规范。这与译者在翻译时选择的策略息息相关。
译者刘宇昆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到了目标语读者的期待与需求,尽量减少某些受到文化因素影响,晦涩难懂,让人感到困扰的翻译情况,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目标语读者想要了解异国文化的需要,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不随意删除或添加,保证对原文的忠实。从表1可知译者使用最多的翻译策略是直译,其次是加注释。因为考虑到读者的潜在需求,直译是在确保不影响目标语读者的阅读理解下,加注释又可以最大程度下保留原文文化特色的翻译策略。
例1.原文:“以后欢迎你带孩子常来,但有一条,不要来追究历史旧账……”
译文:“…Do not try to pursue old historical debts…”
读者在阅读该片段时,已经有大概的文化了解。每个文本都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而其内在价值的实现与译者解读原文的视角和过程紧密相连。刘宇昆译本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原文,对原文的忠实性,他会站在一个客观的视角去看待翻译中特有的文化现象,而不是随意添加或删除。(王毅,2018)译者在翻译时,选择直译,没有过多解释,去干涉读者的理解。译者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读者希望读到忠实、通顺的译文,期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文化障碍降到最小化,以达到最佳阅读体验。
例2.原文:“不了,谁都可以考,连村里的‘黑五类的娃都行呢!”
译文:“…Five Black Categories…”
Footnotes: The Five Black Categories, the target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ere five political identities used during the revolution: landlords, rich farmers, counter-revolutionaries, “bad elements,” and right-wingers
“黑五類”是中国特殊时期特有的文化词汇,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充分考虑到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希望有通顺的阅读,一方面也有对异国文化的向往。因此,译者在翻译原文文本中频繁出现的文化特色词汇以及对原文情节推动有非常重要作用的社会文化负载词时,译者不会随意在原文中,用大段话去阐释文化内涵,而去打断阅读,译者更倾向于选择在直译的基础上,加注释,保持阅读时的流畅感。这种翻译策略既可以为目标语读者提供关于异国文化的详细历史背景的信息,又可以不破坏读者阅读的流畅度和阅读感受。
2.3切斯特曼专业规范的体现与实例分析
切斯特曼的专业规范理论既从属于期待规范理论,也受制于期待规范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了期待规范,由此提出了三种专业规范。一是责任规范,属于道德规范,聚焦于译者是否诚实和认真的专业标准,译者必须为译作对委托人与读者承担责任;二是交际规范属于社会责任,必须致力为确保各个当事人得到充分的交际;三是关系规范,属于语言规范,关注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摒弃侠义的对等关系,恰当的关系应由译者判定,“根据文本类型、委托人的意愿、原作者的意图以及未来读者的需要”来判定。(杰里米·芒迪,2014)
专业规范的关键在于制约和协调翻译过程中可接受的方法和策略。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对原作者负责,又要对目标语读负责,保证各方面当事人充分交际,同时译者也应该具备专业素养。译者刘宇昆在翻译时,明显尽最大可能尊重原作者,忠实于原作,保持译者的忠诚度,最大程度还原文本的文化特色。刘宇昆认为最好的译本,不是读起来像英文文本一样流畅。译者应该保持原文本、合适的表达和风格之间的平衡。(陈子越,2015)刘宇昆在翻译“文革”时期的文化特色词汇,尽量保持既对潜在目标语读者负责,又对原文文本负责。并使目标语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相互交际感。
例3.原文:“与其他牛鬼蛇神相比,反动学术权威有他们自己的特点。”
译文:“…Monsters and Demons…,”
Footnotes: Originally a term from Buddhism, “Monsters and Demons” was used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o refer to all the enemies of the revolution.
此句中的“牛鬼蛇神”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译者没有选择顺从原文,而是选择了替换的翻译策略,选取适合目标语读者的“Monsters and Demons”,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和阅读需要,也体现出译者双语转换优势以及其专业态度。
例4.原文:“顺山倒咧……”
译文:“Tim-ber…”
“顺山倒咧”是叶文洁在被下放,生产劳动时期,伐木工人劳动时喊的号子。此处译者没有选择直译,也没有选择替换,二是巧妙处理为 “Tim - ber”,从翻译的选词来看,像是不符合用词规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译者的专业素养,使得交际各方充分交流,并且使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此处翻译灵活巧妙地从语言形式和音韵上模仿了中国特有的号子,十分逼真和贴切原文。虽然语言和文化中的双重缺失导致了看似不可译的窘境。但在译者创造性的翻译下,虽原文文化因素有所缺失,却其完整保留了原文场景的音韵特质,也是对原文的尊重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阅读感受。
例5原文:“ 指挥官心急如焚,他并不惧怕大楼的守卫者,那两百多名“四二八”战士,与诞生于 1966 年初,经历过大检阅和大串联的“红色联合”相比要稚嫩许多。”
译文:“… the tumultuous experience of revolutionary tours around the country and seeing Chairman Mao in the great rallies in Tiananmen Square…”
此处涉及多个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译者没有选择一一对应翻译,而是在本着对原文负责,对读者负责,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了进行增译,用两句话恰当地解释清了“大检阅和大串联”的文化意义。适当的增译,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读者在阅读时的文化障碍。这种翻译策略不仅仅是单纯的用较长的句子去阐释,而是一种以服务目的语读者为主的凸显性方法,使文化项更自然地成为读者阅读时的关注点。(王毅,2018)使原文信息没有丢失,保证了读者阅读时的流畅。关系规范的恰当程度由文本决定。而这种增译,使文本明晰到何种程度,是由原文本文类型决定的。《三体》属科幻类小说文本,加之此处原文作者也无意叙述文革的具体历史细节,所以译者为了避免翻译时过于冗长,以“一句为宜”的增补原则非常巧妙地化解了文化障碍。
3.结论
本文通过对《三体》系列第一部,刘宇昆英译本中的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从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研究视角出发,得出结论:译者在翻译时,很大程度上遵守了翻译规范理论原则,即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一方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规范,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文化特色,使读者可以了解到异国文化;另一方面,译者也显示出其超高的翻译水平,既对原作者负责,忠实与原文,又对读者负责,考虑到读者阅读时的流畅度和好奇心理,是各方尽可能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芒迪(Mundy,J)著;李德凤等译.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 第三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出版社,2014.
[2]常安怡.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三体》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3]陈建生,王琪.《三体》英译本显化特征考察——语料库翻译学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17.
[4]陈莹.接受理论视域下《三體》四字成语的英译策略[D].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5]韩江洪.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介绍[J].北京:外语研究,2004.
[6]何罗兰.规范理论视角下《三体》英译本研究[D].四川: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
[7]李林倩.中国科幻小说英译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8]李洋.从翻译伦理视角看《三体》英译本中的译者责任[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9]李卓容.模因论视角下《三体》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J].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许欣.操纵理论视角下《三体》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11]王毅.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中国文化专有项英译策略研究[J].湖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