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藤野先生》的结撰艺术

2021-04-12陈慧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藤野先生叙事结构

陈慧敏

内容摘要:《藤野先生》是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散文篇目,是鲁迅回忆起青年时代在日本留学的一段难忘历程,通过分析贯穿文章的线索,典型事件的选择及“闲文”的描写,从而体认藤野先生在鲁迅精神中的作用,感受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永远的敬意与怀念。

关键词:《藤野先生》 结构 叙事

《藤野先生》现在收录于统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选自《朝花夕拾》散文集,是鲁迅先生回忆性散文的典型代表。在这篇散文中,是鲁迅对自己青年时代在日本留学所见所闻的回忆,抒写自己人生道路的一段轨迹。文章中主要通过回忆与藤野先生先生交往事件,从而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我们阅读鲁迅作品可以知道,他一辈子只写过三个老师:一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严厉又可爱的寿镜吾,二是《藤野先生》里的尊重弱国子民的藤野先生,三是《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里的人生重要导师章太炎。这三个老师,刚好出现分别在鲁迅的少年、青年和中年时代。其中寿镜吾先生是儿时启蒙鲁迅学习文学知识的老师,在他严厉的教导下,鲁迅学会了习字、对课,还看了很多文学书籍,对其的文学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章太炎先生则是中年鲁迅在革命道路上的精神导师,为其辩诬、正名。不同于前两者,藤野先生一位解剖学教师,不仅是鲁迅留学日本的医学课老师,更是悄然改变鲁迅学医初衷的关键性人物。那么,在鲁迅的笔下,藤野先生于他有何独特的意义?那么,本文将通过梳理《藤野先生》的结构脉络来揭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独特的意义。

一.三条线索贯穿全文

《藤野先生》在体式上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其内容主要侧重于记事写人。因而,在事件中隐含着作者的心路历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情。

1.时空线索。本文以“东京—仙台—回国”的时空叙事顺序,记叙了鲁迅去仙台前后的所见所闻。鲁迅所经历的三个地方,都是他青年时期特殊的人生经历,即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在关口遇到的哪些人和哪些事,触动心灵的某个角落。这几个地方的人和事,都影响了鲁迅的选择,是他情思变化中不可缺少的载体。

2.叙事线索。《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叙事线索主要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开头写东京生活,是交往的缘起。接着写仙台的生活以及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的典型事件。结尾写怀念藤野先生。为什么在文章开头5段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鲁迅在东京的生活?这是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嘲讽,同时对他们逃避祖国困难境地的心痛,对自己救国无门现实的无奈与痛苦,期盼着到别的地方学本领,这是鲁迅到仙台学医的缘起,在叙事中鲁迅的爱国思想流露其中,又交织到了鲁迅的思想变化,即文章的情感线索。

3.情感线索。鲁迅赴东京学医的初衷。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于1896年因病去世。其父亲在生病期间,请尽所谓的名中医全力救治,父亲的病情也没有有所好转。鲁迅那时候看着父亲被庸医折腾的样子,鲁迅心疼而又无力,不禁发出慨叹:“中医都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丧父之时,鲁迅虽然只有15岁,但作为长子的他,自然要接过家庭的重担,承担着生活带来的艰难。在这个过程中,他体验到了人情世故的冷暖。因此,“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这是他学医的初衷。所以,鲁迅作为公派留学生到日本学医,同时他也希望以此方式来拯救当时病态的国人。

初到东京的彷徨。我们可以看到在文章的开头,鲁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用了一些笔墨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在东京,以嘲讽的口吻,侧面描写“清国留学生”盘发辫、学跳舞两个方面,形象地揭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的保守思想和生活西化。“富士山”、“发髻”、“响得震天”、“烟尘斗乱”等说明了清国留学生通过打扮和学舞试图达成与当地人形象和举止上的贴合。这是作者对国人画虎不成反类犬和无法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之处的嘲讽,也是对于惺惺作态、不伦不类的“清国留学生”最深的揭露和最辛辣的讽刺。鲁迅在东京孤独地冷眼旁观,在这样的地方,自己的救国愿望怎么可能实现,于是他到了仙台。

学医想法的转变。在仙台,艰苦的生活条件也没有让鲁迅动摇学医的初心。这时,他遇到了一位给予他这个异国学生关怀的藤野先生。从文章可知,藤野先生具有是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美好品质,在青年鲁迅心中种下了温暖的种子。但在其他人的眼中,鲁迅也是一位备受歧视的异国学子。漏题嫌疑、匿名信事件以及幻灯片事件,让鲁迅这个弱国子民备受歧视的悲哀:“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时候他意识到要改变人们的想法,“医学并非一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愚昧麻木的精神。

1926年秋天,这时的鲁迅,已经与藤野先生分别有二十年了,他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写下了这篇《藤野先生》。因而,这是历经二十年的思想沉淀,魯迅在特殊的环境,回忆藤野先生,在写作时蕴涵着个人化的丰富情感,这是文章的感情线索。

因此,通过梳理文章中的三条线索,了解鲁迅的心路历程,才能初步理解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独特意义,这三条线索互相交织,彼此联通,使全文形成了一个有机缜密的整体。

二.典型事件的选择

《藤野先生》一文,鲁迅在最后是这样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怀念的:“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这可以看作是文本的缝隙,也是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为什么不为人知的先生藤野先生对我而言却是“伟大”的呢?在文章结尾鲁迅是这样说的:“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回忆自己青年时代遇到的藤野先生,试图发掘藤野先生身上的理想人性,当作自己和现实对抗,也和自己内心“坏脾气”对抗的明灯。鲁迅已经把自己对藤野先生深切怀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相统一,这更加突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深刻影响。因此通过分析典型事件来追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独特感情。

回忆性散文中的人物,是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体现着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或者表达作者独特情感的闪光点。所以,在行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生成以及这种过程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必然联系不是回忆性散文人物构建的重点。同是书写一个人物的不同事件之间是一个组合关系,在横线上没有必然的先后逻辑关联,但最终在纵向上统一于某种精神或情感,这些常常是鲁迅在建构回忆性散文人物时的一个特征。作者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主要是添改讲义、纠正血管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足、师生惜别这五个精心选择的典型的事件。在这五件事的叙述中,每件事都有先生与“我”这个学生,一方面表现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求实、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比较全面写出藤野先生对“我”的关怀、爱护与尊重。这让处于精神困境中的鲁迅感到是一束温暖的光亮,对他以后走上革命道理有非凡的意义,鲁迅的精神一定程度上契合藤野先生美好品格,一个个瞬间镜头都在满怀敬仰之情的鲁迅脑海中浮现,并把它们转化为文字的纪念形式。

三.与藤野先生无关片段的着墨

鲁迅在建构人物时,没有全文都围绕主要的人物进行叙述,而是介绍与人物本身看起来好像没有直接关系的事件,因此《藤野先生》一文中也有几处是和藤野先生无关的,如写东京生活(1-5段)、匿名信事件(24-27段)以及幻灯片事件(29-31段)。但实际上是用日本人的歧视反衬藤野先生对弱国子民的尊重,通过这样一个途径更加彰显了藤野先生的伟大形象,这不是直接的描写,而是把藤野先生置于大环境背景下,曲折的笔法,通过自我在事件中角色地位的不同。塑造作者眼中独特的藤野先生,如此一来人物更带有情感性。

钱理群把鲁迅文章中那些看似与藤野先生无关联的文宇,归结为鲁迅作品行文的一大特点:总是有许多所谓的“闲文”,这些“闲文”表面上游离于文本心之外,实则是叙述作者自己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伏笔和交代。”但实际上,这些“闲文”正是揭示了我在日本求学的两次困境,一是是在东京时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与痛心,而藤野先生是在我无法摆脱精神困境下出现的,二是在仙台学医遭受的匿名信事件和幻灯片事件,这激起“我”这个备受羞辱的弱国子民的反省与不甘。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阶段论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阶段,对自己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容易产生困惑。这时,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和尊重学生人格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鲁迅先生,在他心里,藤野先生是寒夜里的一束光,在他的青年阶段寻找自己的同一性,坚定自己革命的道路。

综上所述,通过梳理《藤野先生》一文,感受鲁迅青年时代在日本时的心灵轨迹,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在“我”精神成长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在怀念中得到慰藉与寄托。

参考文献

[1]袁海锋.浅谈闲笔文段的文学作用与教学运用——以《藤野先生》《背影》《壶口瀑布》为例[J].语文月刊,2020(03):46-48.

[2]韩晓辉.《藤野先生》教学课例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9):195-196.

[3]苏夏旺.我这样解读《藤野先生》[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6):56-58.

[4]申长风.细读《藤野先生》,感悟作者心路[N].语言文字报,2020-01-08(006).

[5]龚金平.鲁迅的思想变迁轨迹才是文章的主线与重点——重读《藤野先生》[J].语文教学通讯,2019(26):58-60.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藤野先生叙事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日出》的结构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刍议《藤野先生》中的对比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