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作品中的道家文化与传播
2021-04-12张兰心唐卫红
张兰心 唐卫红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李子柒的视频,通过解析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剖析李子柒作品中所体现的道家思想文化及展现方式,并进一步探讨其展现方式在国外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本文期望通过分析李子柒作品中道家文化的体现与传播,了解到当今新技术下跨文化传播特性,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
关键词:道家文化 传播 自然
一.前言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文化交流的方式也凸显着时代的特征。从早期的传教士推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到现如今电子技术的兴起带动了跨文化交际以更加快速便捷的方式进行交流与传播。在这样新时期的背景下,中国本着继往开来的理念,复刻并创新了丝绸之路。
国家对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视,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众以自媒体的方式弘扬中国文化,这其中当属李子柒最为瞩目。李子柒,四川绵阳人,于2016年开始拍摄有关美食和生活的短视频。2018年,李子柒的自媒体作品发布于外网,获得了外国网民的赞美之声。他们惊叹李子柒作品中优美的自然风光,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更重要是可以通过较为真实的方式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国内目前对于李子柒现象的研究范围大致包括跨文化传播类(张艳霞,2020),美食类(张正,2020),哲学类(曾一果,2020),对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并不多。
本文旨在于分析李子柒短视频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爆红的现象来探讨当代传统文化传播与新技术相结合,突破文字的障碍,让外国人通过网络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源生机与活力,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道教文化
道家,以老子为代表人物,产生与春秋战国时期。其核心思想为“道”,道家认为,万事万物均应遵守“道”,守“道”才能够发展。其中,最為著名的言论有“道法自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道家思想的重要性。
道家思想分为多个流派,以“黄老列庄”,“黄老学派”,“纵横家”等为主。道家所推崇的“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自然,或是我们所认知的“道理”。“道”是对万事万物所要遵循的规律的统称。以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为例,他认为“道”是一种本源,不可见,不可触摸。但必须遵循这个本源,万事万物才能够生存发展。将“道”理解为不可见的规律,一种探寻的真相,这是老子所认为的“道”。
解释完“道”的含义后,老子从自然的角度出发,说明“道”的重要性。据《道德经》第六章记载,“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谷神”即生养出天地的“道”,是天地存在所遵循的规律,即万物的本源。这个本源是连绵不断的,对于万事万物发展的作用是无穷尽的。
老子通过“道”这一概念,诠释了在自然万物中,因循守恒的准则是十分重要的。所谓“道法自然”,更多的是强调万事万物生存发展的规律是浑然天成的。正因为浑然天成,没有经过人为的改变,就能让世界有序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去遵守“道”这一规律。
道家思想,不同于儒家文化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宣扬的是“道”的思想。所谓“道法自然”,万物皆因遵循“道”才能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道家文化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蓝本,而“道法自然”也被认为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子柒的作品中有着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她的一系列活动都遵循着自然中的规律。李子柒做出的菜品,进行的农业活动,都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说,李子柒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将道家文化创造性地传播给世界,让世界能够更加容易地领略到道家文化的魅力。
三.李子柒作品中的“道”
了解“道”为万物本源,是一种普遍规律后,再看李子柒的作品,能较容易地感受到“道”的存在。整体来看,李子柒的作品主题都是和自然紧密相连。她的拍摄地位于四川绵阳的平武县,该县位居培江上游,依傍天然的山川地貌。相比于经济发达的现代都市,平武县浑然天成的美景显得独具一格。在这种缺少现代化气息的地方,李子柒展现了“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遵循于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李子柒的作品能够吸引国内外目光的原因。李子柒的作品有着非常鲜明的季节性,即便是不太懂中文,或者是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也能毫无困难地观看她的作品。
李子柒作品中最为突出的是饮食,春夏秋冬四季的饮食均带有季节的独特性,如夏天闷热,就有了解暑的豌豆凉粉;秋天天气干燥,便有了止咳润肺又祛躁的秋梨膏;冬天严寒,就做出了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春天万物复苏,又是中国人迎接新年的时候,那当然少不了年夜饭的出现。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佳肴,食材均是从原生态的大自然里获取的。李子柒的作品中,每当要做一道菜时,观众们首先看到的,是李子柒获取食材的过程。有一期视频中,她以鸡枞菌为食材制作一道普通的中式菜肴。视频一开始,便是李子柒编着头发,挎上竹篮到山中去寻找菌菇。在寻找菌菇的过程中,山中的自然美景,菌菇生长的环境,全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到观众的面前。除了用手摘采以外,碰见根茎较深的鸡枞菌,还得用锄头挖掘。拍摄的时间正值夏季,高温潮湿,正是菌菇生长的好时节。纵观李子柒所有的作品来看,鸡枞菌一共只出现过两次,均是在七月份,而别的时间点都没有出现过。在现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工养殖菌菇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以鸡枞菌为食材的佳肴更是数不胜数。若是单纯地展现厨艺,可以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来实现。而李子柒这种“慢”,也正是蕴含了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李子柒顺应着鸡枞菌生长的“道”,没有过多的采撷,也没有在不该鸡枞菌出现的时节去做有关的菜肴。这种顺应着鸡枞菌生长规律的做法,体现了道家中遵循“道”的思想,这里的“道”,便是自然的“道”。
在向“自然”索取后,李子柒也懂得回馈,随即又拍摄了一支短视频,主题内容是去往之前采摘菌菇的地方,将真菌埋种回去,让其在大自然中生长。这也正是“道”家提倡的遵循。倘若李子柒看中了鸡枞菌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而进行无限制的挖采,或是强行让科技介入进行人工种植,这是破坏自然之“道”的行为。
除了佳肴,季节分明的农忙活动也十分吸引眼球。在李子柒的所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最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农耕活动。2019年6月,李子柒发布了家酿啤酒的视频,视频开始并没有直接酿酒,而是展现大部分中国人看了都感到十分新奇的农活——收小麦。从田地里将麦子收割并捆在一起,然后摊在宽阔的地面上打晒,最后使用风谷机将小麦剥离出。等到这些工序做完后,才酿制啤酒。在2019年9月,李子柒又上传了名为“月儿圆圆,稻米飘香,正逢农家收谷忙”的视频。在视频中,水稻的种植和生长的过程简单又有趣地展现给了观众,以“放水打田”的方式来浇灌稻田;待到水稻秧苗长成后,就要“抛秧”、“插秧”、“守水”、“巡水”,等到丰收时节的来临。
以上的视频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小麦和稻米作为农作物,播种时间,生长周期,收获时节都遵循自然规律。中国从农耕文明开始,一直遵守这个规律至今。历史的经验和现代科技都证明,强行违背生长规律进行反季節耕种,是不会有好的收获。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法其实十分普通,虽然人们不能看见,但天下却没有谁能够征服它。与其破坏道法,破坏规律强行为之,不如遵循规律做事并长久地发展。
四.李子柒作品中道家思想在国外的传播
2018年李子柒的作品登录YouTube网站,获得众多好评。李子柒的视频让许多外国人对宛若仙境的自然风景赞不绝口。原本多数只能通过含有中国的电影才能看到的景色,李子柒却以日常生活的方式展现出来。
同样是美味的中式佳肴,李子柒不仅展示烹饪的方式,还将食材的来源也展现出来。从国内角度来看李子柒的作品,大多人为能够在如此快节奏的现代化时代里,居住在桃花源般的世界简直是不可思议。而国外人看来,除了惊叹中国文化魅力的同时,对李子柒作品中“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遵循于自然”的生活方式感到新奇。在西方文化观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状态。西方“天人相分”的观念认为,人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他们崇拜的对象是完美的神,而不是自然中所蕴含的规律。
以西方文化的起源,古希腊文化中的神话为例,希腊神话中所谓的天神,除了有超乎常人的神力外,其他方面与人类几乎没有差别。他们也会因为一己之私而行事。这些类似于人的神灵掌管着万物,自然对于他们来说,可以是武器,也可以是管控凡人的手段。在古希腊神话中,“天人相分”的理念十分明显,处于最高的是拥有神力但类似于人形的神,凡人被神所统治,而自然,要么被神所利用,要么被人所掌握,处于最低的位置,即“神,人,自然”。
而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宗教——基督教,也明显地表达出“天人相分”的观念。在《圣经·创世记》第一章表明,上帝为着人类的利益与统治而明确地安排一切;自然万物低于人类,除了为人服务之外别无其他目的(黄增喜 2018.10.)。这种思想广泛传播与西方世界,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以过度利用自然来使社会发展活动——第一次工业革命。
纵观中国历史,并没有出现类似工业革命的运动。究其原因,除开当时经济政治坏境以及统治者的治理方式外,还应考虑农耕文明。自学会耕种以来,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明白自然的力量。所谓“靠天吃饭”,这个“天”,指的就是自然规律。若是不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分季种植,人很有可能无法生存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会有“二十四节气”一说,这是古人根据经验总结出的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另外,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祭祀活动,这些祭祀的主题多是“求雨”,“求太阳”,“敬山神”,就连统治者的一举一动也会和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统治者昏庸无度,滥用私权,一旦在统治期间出现天不降雨或暴雨连绵等反常现象,多会归咎于统治者身上。因而,在中国,自然与人类的联系十分紧密,自然的力量凌驾于人类,不遵守必会遭致灾祸。
在科技发达的当代,这种“天人相分”和“天人合一”的观念仍存在于中西方文化之中。现在的中国在饮食方面,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不同的季节,每家每户都会吃应季生长的蔬果。这一现象在西方似乎不明显,西方的菜色种类相较于中国较少,季节性也没有中国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李子柒的作品能够如此吸引西方人眼球。正如前面提到的,李子柒的作品里,对自然的尊敬,对规律的遵守,对“道”的顺应,在西方人的眼中是新奇的。这种自然的“道”的展现方式,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单一的讲解进行,是通过拍摄日常生活展现的,具有一种真实性和普适性,即便是对于中国文化和道家文化不怎么了解的西方人,在看完李子柒的视频后,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种遵循道法,遵循自然的魅力。
五.总结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其思想不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磨灭。李子柒以一种返璞归真的方式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中开垦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她的作品里,极少充斥着现代化元素,而这种生活,正是中国人在很久以前最为平常的生活。这种古朴的生活在当代引起国内外关注,也侧面证明了,遵循“道”的事物,能够恒久发展。李子柒的作品中,不仅展现了独有的菜肴,独有的农耕方式,同时也在向世界讲一个道理:“遵循‘道的思想,是可以长久持续的。”通过李子柒这一现象可以知道,跨文化交际的方式是多变的,除了通过文字,课本外,利用现代自媒体,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通俗易懂地传播出去,让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曹峰.从因循万物之性到道性自然——“自然”成为哲学范畴的演变历程[J].人文杂志,2019(08):9-20.
[2]杜道明.论老子的人生哲学与解脱之道[J].中国文化研究,2018(02):67-78.
[3]黄增喜.从神圣到世俗——伊利亚德宗教史视野中的人与自然[J].世界宗教研究,2018(05):26-37.
[4]江赛民.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5]]张国栋.浅析老子思想之“道”的含义与现实意义[J].汉字文化,2019(10):70-71.
[6]李青青.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J].西部学刊,2019(07):42-44.
[7]林祥雄.文明对话VS文明冲突[J].中国文化研究,2013(01):7-10.
[8]魏光奇.天人交际:中西文化观念[M].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萧无陂.“道”不可道吗?——从“名”“实”之辨重新考察《老子》第一章[J].中国文化研究,2014(04):66-74.
[10]张国栋.浅析老子思想之“道”的含义与现实意义[J].汉字文化,2019(10):70-71.
[11]赵友斌.中西文化比较[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