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在“巨变”
2021-04-12宦菁
宦菁
中国农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化与升级。
农业是国之基业,“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今年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从重要会议到重要文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发展现代农业仍是国家的第一大事。
回望2020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已经达到475公斤,而全球77亿人平均粮食拥有量为351公斤。从这点来讲,我国农业总体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透露,2020年,农业农村发展克服疫情、灾情严重影响,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为“十三五”画上圆满的句号。
农业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农民收入持續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1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64:1缩小到2.56:1,农民人均收入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突出短板加快补上,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乡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我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业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并快速恢复增长,农经景气指数连续3个季度回升。第四季度,农经景气指数为100.0,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农经预警指数也回升至“绿灯区”,农业经济总体上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农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互联网+”激活农村经济
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较2020年3月增长5471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55.9%,较2020年3月提升9.7个百分点……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称《报告》)勾勒出当前中国农村互联网加速发展的图景。
互联网在农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为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军农业农村市场,农村电商不仅拓展了农村信息消费,更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农村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经济正成为提振农村发展的新引擎。一方面,政策利好不断,农村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农村电商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信息化发展纲要》和“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文件均将农业农村摆在重要位置。在此背景下,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完善,互联网普及率加速。当下网民人口红利呈现“从城到乡”迁移特征,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为23.9%。另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下,“无接触配送”模式兴起,农村电商得以充分发挥优势。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农产品成为刚需,农村电商积极组织农产品上行,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而在一些偏远山区,当地政府也积极推进电商民生工程,完善电商服务站点、培育电商企业,进一步助推农村电商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电商热潮涌现背后,电商直播“带货”这一互联网应用成为一抹亮色,并逐渐从城市下沉至农村地区。《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9.89亿网民中网络直播用户占据网民整体比例的62.4%,规模达6.17亿。其中电商直播用户为3.88亿,在这3.88亿人群中,购买过商品的用户已占到66.2%,近20%的用户电商直播消费金额占网上购物消费额的三成以上。伴随着5G等技术的普及,电商直播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下,互联网技术正在加速向农业农村延伸和渗透,在农业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精准脱贫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农村电商为例,《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9万亿元。
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业内人士指出,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应用,特别是促进县域人民群众之间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可以为基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新动能。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互联网+”的赋能。
未来挑战
放眼当今社会,全球化演进、技术革新、产业转型……无一不作用于农业,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粮食安全保障问题,尤其是耕地和种业保障。中央一再强调要严格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并密切关注新近出现的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问题,就是为了保护生产粮食的土地。当前,保障耕地数量的同时,提升耕地质量,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国家多次强调保护耕地质量,到2022年,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由于种粮食收益低,导致许多小农户种粮食的积极性下降,解决这类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办法。
近几年来,我国重点农作物种业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当前我国种业发展还有许多问题待克服,种业科学与技术研究还存在明显滞后的情况。比如,种业基础研究成果很多,发表论文也很多,但这些成果如何真正应用到农业产业中,如何尽快转化成粮食与作物产品的现实生产力,还有许多难关要克服。我们看到,已经有多家国外种子强势企业进入中国,影响着我国种业市场的竞争力,这更说明提高我国种业科技与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多,“三农”领域实用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多,但与乡村振兴的现实之需还存在较大缺口。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发布《2020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详细分析政府、企业在推动中国农村电商人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农产品上行电商人才需求作出预估,2025年缺口为350万人。在专家看来,目前农业农村领域的实用人才、高技术人才、终端人才等非常缺乏,如何解决农业院校非农化倾向问题值得思考。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培养更多扎根农村、知农爱农的新型农业农村人才,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沃土,广袤乡村就会充满勃勃生机,迎来更有希望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