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运算核心素养下培养四年级学生简算能力的研究
2021-04-12曹晓燕
曹晓燕
【摘 要】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较为薄弱的部分,甚至通过期末复习,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还是提高的不明显。本文主要基于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征,通过明确运算对象、理解运算算理、选择适当的算法、算法优化等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关键词】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状扫描
笔者连续两年教授四年级数学,在四年级下册一次期末测试中,发现简便计算部分,学生的错误率较高。而卷中其中一道题:38×38+19×24(能简便的要简算),这道题在考前一天刚分析讲解过,然而这道题的错误率还是很高,我班学生的错误率达到56%,可见学生对简便计算部分掌握得很不好。笔者思考简便计算错误率这么高的原因是什么呢?
1.运算对象不明确
学生在计算的时候经常对算式中的数字及运算符号还没看清楚,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还没弄清楚就下笔,如52×43÷52×43=(52×43)÷(52×43)=1,这是典型的运算顺序不明确。
2.算理混乱
多数学生在理解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存在障碍,不能很好地理解运算定律及性质的意义,不知道到底是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其实质是对运算定律的算理理解不够到位,出现了滥用与错用的情况。
3.算法不会选择
很多题目都是有多种算法的,如在计算234-66-34这道题时,可以从左往右算,可以按照234-(66+34)这样的顺序运算,也可以按照234-34-66这样的顺序算,显然后两种计算方法比较简便,然而很多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不会选择算法,仍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增加了计算的难度。
(二)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是指在明确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的法则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运算包含掌握运算法则,理解运算对象,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求得运算结果等。
四年级学生具有以下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四年级孩子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在快速发展,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增强,对比、归类、推理等能力也慢慢在增强。
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借助运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二、优化实践
本文基于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四年级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一)充分感知,明确运算对象
1.通过反复读的方式明确运算对象
很多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往往没看清运算对象,也没弄清楚运算顺序就下笔导致失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做题时先把算式反复读几遍,明确运算对象后再下笔。
2.通过运用生活情境明确运算对象
基于核心素养出发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要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培养及提升数学运算能力,以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减法的性质一课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看书这一情境导入,《格林童话》这本书一共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学生列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234-66-34;(2)234-(66+34);(3)234-34-66,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算式中的运算对象,从而感受到算式二和算式三的简便性。
3.通过培养学生数感明确运算对象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数学运算核心素养下学生数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在实例中感受和体验。
38×38+19×24,学生对这道题的简便计算掌握得比较差,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缺乏数感,看到38和19不能很快地想到38是19的两倍,可以把38拆成19乘2,從而根据乘法分配律来计算。
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从实例或错题中去感知、体验,从而建立数感,更好地明确运算对象,为进行简便计算作好铺垫。
(二)深度学习,理解运算定律
1.设计训练,由浅入深
教师应以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深度展开运算思维训练,为学生的运算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教师可以设计一定量的题目,由浅入深,分层次教学。下面是笔者某次给学生出的题目:(1)245+185+15+55(2)123-55-45(3)57+224+576(4)25×(4+8)(5)24×50+6×50(6)376-85-76(7)999×78+333×66(8)990-90×9+90(9)300÷25+300÷75。这9道题中前面6题是基础题,而后面三题是提升题,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算式中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运算定律。
2.抓住错题,以外促内
“错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很好地衍生点,教师应抓住学生的错题这个契机,进一步带学生巩固计算的算理。
在计算25×32×125这道典型例题时,学生的典型错误是算成了25×4+8×125,错误的原因很显然是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弄混淆了,学生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运算定律的本质。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改正,通过错题沟通算式背后包含的运算定律及运算定律之间的关系,达到以外促内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借助几何直观,理解算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探究部分,教师通过下图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求出4套校服一共多少钱,我们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等式。板书:(30+25)×4=30×4+25×4。
借助几何直观,数形结合的方式,学生对这两个算式的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有效地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注重算法的选择,培养优化意识
1.突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灵活性
《运算定律》这一单元例8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多样化思考。例如在计算12×25时,学生的计算思路如下:一是将12看成3×4,再根据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二是将12看成10+2,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比较异同,体会简便计算的关键是根据数据特征找到合理的方法,培养思维灵活性,提升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2.合理选择算法,培养优化意识
在教学234-66-34这道例题时,学生会呈现三种算法:(1)从左往后计算;(2)用234减去66加34的和;(3)用234先减去34,再减去66,在这里要请学生结合情境说说每种算法的思考过程,并重点交流:为什么想到这样算?引导学生体会第2种和第3种方法更加简便,即关注学生根据数据特征选择简便算法的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四)注重回顾,加强运用
1.知识整理,形成网络
在新课教学之后,对单元知识点梳理是非常重要的,四年级学生已具备简单的归纳能力,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这个单元学了什么,并说说每个运算定律表示什么意思,在知识整理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理清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
2.变式练习,提高技能
学生在期末卷中遇到的38×38+19×24这题就是乘法分配律的變式练习,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遇到的比较少,计算不够熟练,因此错误率比较高。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可针对性地出一些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技能。
3.自主编题,拓展延伸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编可以简便计算的题目,然后同桌互换进行解答,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教后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的体会如下:
(一)以生为本,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通过实践,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其对运算定律本质的理解更为透彻。在实践过程中,减少了单纯的技能性训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感悟简便计算的算理。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数感,加深学生对运算算理的理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二)教学中侧重运用实际生活开展简便运算训练
数学运算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应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反作用于学生数学运算水平不断提升。
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四年级,应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我们应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就不断向学生渗透简算的意识,让学生的简算意识逐渐地成为一种本能,不断地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玉珠.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计算精准率的有效策略[J].才智,2020(1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