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不归 道不亏

2021-04-12李娟花周玉琰鲍媛媛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学生

李娟花?周玉琰?鲍媛媛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可见,德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也是其他各类课程的主要任务。将德育带进各科课堂,融德育于课堂,润物无声;将学生代入思政情境,启迪心智。孔子曾称赞颜回“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颜回不但勤奋好学,而且从不把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更不会重犯同样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也是多么渴望有颜回这样的学生,可是现实情况不尽人意,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学生总是“贰过”。如何将思政融于英语课堂,让学生在德育渗透英语课堂的过程中“不贰过”,是我的这次思政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一、案例描述

网络游戏中的“独行侠”

同学小A,高一(6)班学生,一年前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考入市重点中学。由于家境贫寒,父母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有光明的前途。他本人也很刻苦,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都能看到他孜孜不倦的身影。然而,事与愿违,他的努力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相反地,那些平时不怎么努力的城里学生,不但衣着光鲜,而且成绩也如他们的衣服一样亮眼。小A的心理逐渐失衡,他渐渐地变得不爱说话,独来独往,上课来,下课就走,像一个“独行侠”,在自己日渐封闭的世界里闯荡。无独有偶,他迷恋上了游戏,在游戏的虚拟空间里,他尽情地发泄着自己的愤懑与不平,抒发他怀才不遇、英雄末日的感慨。就这样,这个昔日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亲引以为豪的儿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沉迷于游戏不可自拔,成绩一落天丈。班主任、科任老师都苦口婆心地规劝他,父母也泪眼婆娑地劝他、求他。可是没过几天,他又禁不住游戏诱惑,偷偷溜到网吧打游戏。

作为他的英语老师,我既为他感到难过,又无计可施。作为曾经的学霸,他对高中的“洋文”排斥得非常厉害,每次上课一提问到他,他总是以一副傲慢又懒惰的样子回答“I don't know”,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也让我感觉很尴尬。但是,我也明白,他是用一副“刺猬”的样子在掩饰自己的无知与惶惶不安。经过一番思考,并与班主任、生活辅导老师商议之后,大家决定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改变他对学习以及生活的态度。于是我设计了一节与网络及网瘾有关的写作课。这节课的大体流程是:热身—讨论网络的利与弊—迷恋上网络怎么办—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小组互评—综合评价。在这节课上,我放弃了以往用英语表达的方式,要求学生用汉语来讨论主题,因此大家都显得很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有的同学说,网络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只要“百度一下”,就会有所需要的信息;有的同学说,网络让朋友遍布天涯海角,有“全球一家人”的感觉,无论人在哪里,都因为网络的存在而彼此相连;有的同学说,网络固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然而“网络垃圾”如影随形,为博眼球、蹭流量,各种不入流的媒体使出浑身解数来混淆我们的视野,各游戏运营商无不使出各种招数诱惑青少年上网打游戏、买装置,让不少青少年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显然,同学们对网络是又爱又恨。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对这个问题,轮到小A发表观点时,他明显地陷入沉思,似乎也在做一些思考和挣扎,我装作没看见。转而去关注其他小组的动态,等我回到小A的小组时,他正在结结巴巴地说:“我,觉得网络游戏很有趣……”,但是,小组成员对他的回答不是很满意,他红着脸,继续说道:“可是,我还是觉得去网吧的次数应减少一些。”虽然他的回答也不是尽如人意,也没有达到我的期待,但是能有这种改变与勇气,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带头为他鼓掌,同学们看到我的举动,也鼓起掌来。他站了起来,红着脸,突然抬起头来,肯定地说“我再也不去玩游戏了。”教室里再一次响起来掌声。小A的头抬高了,萎靡不振不见了,少了唯唯诺诺与结结巴巴,取而代之是一个淳朴、坚定的少年,曾经的学霸重新“王者归来”,不可小觑。在小组互评阶段,小A的小组被大家评为第四名,是六个小组中表现较为靠后的一个小组。在综合评价中,我将他的小组评为第二名,我这样评价他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就值得肯定。”小A和其他同学一起鼓起掌来。这节课算不上一节完整地道的英语课,甚至因为较少的英语表达而只好把一部分教学任务推后。然而,这节课的收获却比真正的英语课更加让我满意与感动。

很显然,一节课的力量远远解决不了小A的“网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各位老师“强强联手”,班主任老师找他谈心,生活老师“盯紧”他的作息时间,不让他有机可乘,英语老师、语文老师等都给他安排适量的任务,让他忙得停不下来。一个月,两个月……一个学期过去了,小A终于摆脱了班级“尾巴”,在班级排名中前进了20多个名次。这次团体抗“网瘾”终于以胜利告终。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因此,于集体中推动个体的觉醒与崛起,让一朵云去推动另一多云,就多了友谊与进步;用心去启迪、唤醒另一颗沉睡的心灵,用爱与美去润泽、去浇灌,总会开出美丽的教育之花。

二、背景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将触角伸向社会各个领域,影响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网瘾”也随之而来。所谓“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是指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使用者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我国上网人群中有“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症状的比例约为6%,青少年中这个比例高达14%。80%的中学生网络游戏玩家的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在这80%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因为网络游戏而成绩下降。如果对这种迷恋网络现象不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教育,就会造成网瘾,后果将会更加严重。

三、主题分析

本案例以一节思政英语课为契机,帮助迷恋网络而导致学业荒废的小A同学走出网络陷阱,重拾信心,重新开始学业的事例。目的在于通过一些实效性的方法,帮助高中生摆脱网络的不良影响,重新评估网络的利弊,让学生扬长避短,有效利用网络。在此基础上,探索将思政融于学科课堂的可行性,实现立德树人的学科素养目标。

四、实施环节

这一课例来自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Computer ”的第一课时warming-up and writing 部分,学习目的是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在warming-up 部分,我用“ Who am I ?”为标题,将computer的发展阶段用漫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由此导入新课。接着,我又将描绘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的高中学生的漫画、图书馆里聚精会神读书的高中学生的图片,分成两组呈现给学生,标题是“Who am I going to be?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对比,从直观的漫画和图片中作出正确的选择,指向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进入presentation 环节之后,我将一些有关网络游戏、网络利弊的英语表达方式呈现给学生,并将一些较为难懂的英语句式讲授给学生。在接下来的Discussion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发言,书记员做好笔记,发言人做好发言准备,我特意关照了小A同学,并指定他为发言人。在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之后,让学生选择“Who am I going to be?”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并说出原因。在学生作出选择之后,追问如何去做。这个环节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小A以及潜在的迷恋网络的学生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学情来源,将小A指定为发言人,让他在小组的帮助下说出自己的选择,就显得非常必要。接着是Practice环节,要求学生以“My suggestion”为题,在前面问题“Who am I going to be?”的基础上,以第二组高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的漫画为背景,要求学生给这些沉迷于网络的高中生写一封建议信,在这封信中,告诉他们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如何戒掉网瘾。然后是Evaluation环节,让学生互评,并且打分,然后老师点评。最后,以宋祖英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结束课堂教学,意在激励学生,长大后成为优秀的人。

五、案例反思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指出: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本节课主要依据学生迷恋网络这个学情展开,意在帮助学生纠正已经存在的错误,让学生回归正确的軌道。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上,采用了新课改的思路。新课改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为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本节课中,笔者通过设计一系列个人、小组活动,并依据学情和了解学生的特殊情况,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确定思政主题,让学生参与体验、合作、分享与交流,从而将思政融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渐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然而,仅仅依靠课堂的40分钟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课堂教学中所认识的道理、激发的情绪,最终要转化为道德行为。加强高中生思政教育以及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贯穿于英语课程中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以多种方式来增加学生知识面,多方面、多层次渗透德育,本节课只是一个缩影。

【作者简介】李娟花,甘肃省华亭市第一中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周玉琰,鲍媛媛,甘肃省华亭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学生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