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北京商业空间与当代北京老城商业空间对比研究
2021-04-12宋尚瀛孙佩韦寇成龙
宋尚瀛 孙佩韦 寇成龙
摘 要:商业空间是人们进行商业交换的各类空间,它包含着空间、设施、商品、服务对象等属性,而商业空间的各种属性又综合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物质水准。本文以中华书局1923年出版的《北京便览》和百度地图为数据源,主要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了huff模型作为评价标准,旨在以清末民初的北京为研究对象,探究北京城区商业空间的特点以及商业中心的规模、范围,对比当代同区域的商业空间变化,以及商业区域的变迁。
关键词:北京老城;对比;商业空间
1 绪论
清末民初是北京商业蓬勃发展的一段时期,期间北京商业迅速发展,诞生了一批流传至今的老字号,因此研究清末民初的商业区对于今天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商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北京老城(今二环以内)作为研究对象,老城是清末民初北京的核心区域,至今大体城市格局仍保留完好,因此可以在更详细的区域中探讨百年来北京城区的变迁和商业网点的迁移。
通过研究百年来北京老城各商圈内商业网点的发展与迁徙,可以发现北京二环以内商圈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老城的保护与商圈的发展,建设与人口发展相适应的商业空间,优化商业空间布局,缓解北京老城的“大城市病”,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市的商业网络等级结构体系中,最高一级是三个全市性的商业中心,即:围绕天安门广场的前门、王府井和西单。我们可以认为,它们所组成的三角形商业组合地带,就是目前北京市的中心商务区。三个商业中心各具特色,在竞争中共同担负着中心商务区的职能。[1]发展到21世纪10年代,北京城的商业空间分布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前门商业区是与五百年历史一脉相承的作为北京核心商圈而存在,作为最为现代化的新兴商业区,西单商业区具有极具竞争力的地理区位优势,地近北京的城市中心和范立农中心,因此杨吾扬等预测西单商业区将结束北京商业网络近百年的过渡阶段,作为北京单一的中心商务区而存在。
在清末民国时期,由于辛亥革命运动的兴起、手工业的繁荣、外国商业资本的进入以及前门火车站的出现,北京商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北京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西单商业街为骨干的大型商业街区,东四商业街、朝外商业街、护国寺庙会市场为代表的常规商业街区以及花市绢花一条街、烟袋斜街、厂甸民俗文化商业街等专业商业街这三类商业街区繁荣发展的局面[2]。从发展方向上看,外城经济发展加快,据1926年时的统计,琉璃厂附近的文化街有店铺230多家,其中书店占全市书店的60%,古玩店占到27%,[3]可见琉璃厂文化街在北京商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研究数据及方法
2.1 研究数据
以中华书局在1923年出版的《北京便览》的信息为基础,经过人工打点,得到了民国初年北京的9069条商业店铺信息,我们从中选取了6864个有效店铺作为数据,分为饮食、日用品、建筑业等36个大类和236个小类,作为对比,选择了104471条2018年北京老城百度地图商业店铺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2类。
2.2 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北京商业网点数据的特点,将商业网点的分布现象抽象为点模式,点模式分析提供了区域上点位置空间布局的分析过程,商业网点具有鲜明的聚集效应,因此利用点密度分析可以精确找出区域的核心商圈。在模型上选取huff模型提出了购物场所各种条件对消费者的引力和消费者去购物场所感到的各种阻力决定了商圈规模大小的规律,huff模型的公式如下:
在本次研究中,huff模型表述为以下形式:
Pij代表i年代的j商圈对消费者的影响力,Sj代表该商圈的竞争力,Tij代表该商圈的交通通达性,b代表消费者对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的敏感度,为研究方便,我们将它设为定值1,SjTijb代表该商圈对i年代北京地区消费者的吸引力。
其中,商圈的竞争力由商圈的规模和商圈内的店铺丰富程度两个部分来赋予,商圈的规模主要通过统计该范围内的店铺数量在同时代店铺总数中的比例来实现,商圈内的店铺丰富程度由该范围内店铺种类占同时代店铺总种类的比例来实现;
在交通通達性的计算中,选择道路服务指数来作为衡量通达性指标,道路服务区是指以研究区域内的道路为研究对象[5],道路服务指数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因为道路临近性的存在。这种与道路距离不同而造成的通达性不同就可以用道路服务指数来研究。道路服务指数的算法为:B=∑nL=1sS×100%,[6]其中,s为该商圈的服务区域面积,S为该商圈的总面积,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考虑不同等级的道路服务范围的不同,但是根据两个年代西单、王府井和前门大街的道路实际情况来看,低等级道路占多数,且胡同与次级道路数量远远大于其他等级的数量,所以本文不打算考虑道路等级不同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次研究中所有道路缓冲区的半径定义为20m。
经过研究,因为道路服务指数与商圈的吸引力呈正相关,而Tij在模型中处于分母位置,与商圈的吸引力呈负相关,与事实不符,因重新定义公式中的Tij为1-B,表示该商圈的交通通达性。重新定义后的公式如下: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缓冲半径并建立缓冲区得到的区域,该缓冲区范围是道路能够服务到的区域。而道路服务指数是道路服务区的面积与研究区域的面积之比,随后进行区域相减,以区域相减所得数值占本商圈总面积比例作为交通通达性的值;由竞争力除以交通通达性得到该商圈对于该时代北京地区消费者的吸引力。
3 对于核心商圈对比研究的构建的结果分析
3.1 商圈的划分
通过图1(a)清末民初北京商业网点密度图可以得出,当年北京的主要商圈有前门大街、珠市口大街、琉璃厂、打磨厂、王府井、西单,东四、西四、崇文门内、崇文门外大街、王府井、鼓楼大街、阜成门内、北新桥和新街口,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前门大街(清末民初前门改称共和门),其分布特点是以前门大街为核心,多中心存在。
通过图1(b)当代北京商业网点密度图可以得出,北京的商业网点密集分布在王府井、西单、崇文门外大街、前门大街,其分布特点是数量巨大且分布广泛,存在西单和王府井两个核心以及以生活广场为形式聚集的多个核心。
通过以上的对比,容易得出,清末民初北京的商业核心是前门大街,当代北京二环内的商业核心是西单和王府井,为方便研究,不妨设清末民初北京的前門大街商圈为a,当代北京西单商圈为B,王府井为C。作为对比研究,设清末民初北京的西单商圈为b,王府井为c,当代的前门大街为商圈A。由于缺乏明确的商圈范围,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根据点密度来确定四个商圈的范围。商圈a的范围是点密度1035.33—1552.99,商圈B的范围是58830526—75639248,商圈C的范围是42021804—75639248,商圈A的范围是与商圈a重合所对应的当代区域,商圈b、c的范围是与商圈B、C重合所对应的清末民初的区域。
3.2 核心商圈竞争力的计算和分析
3.2.1 核心商圈竞争力的计算
根据统计,得到以下表格:
3.2.2 核心商圈竞争力的分析
由数据可知,清末民初的核心商圈前门大街内的店铺数量占同时代店铺总数量之比要远大于当代核心商圈西单和王府井,这在本研究中表现为商圈竞争力更强,不过这意味着比起清末民初,当代的北京二环内人口分布更加均匀。但商圈a内店铺的丰富程度要远低于当代的核心商圈B、C,这有可能与前门大街以大量同类店铺形成聚集效应的经营形式以及生活广场为满足消费者多种购物需求以提升竞争力的经营方式有关。比起清末民初,当代的前门大街商圈竞争力大幅下降,原因是商圈规模不足,无法与商圈B、C竞争。
今天的王府井商业区在清末民初时包含了王府井大街为中心的西起东安门,东至帅府胡同的一片地区,在清末民初,这片地区中的商业空间仅有王府井大街和东安市场,其他多居民区以及公署用地,像豫王府、电报总局、邮政总局一类的非商业用地大大压缩了商业空间的占地面积,而王府井作为新兴的商业中心,尚未行成足够的竞争力,由于服务人群的数量无法与前门商圈所竞争,以及用地规模的原因,王府井的店铺数量以及店铺种类远远不足,其规模比东北方的东四牌楼商圈更小,这进一步削弱了王府井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
到当代,西单和王府井地区已经成为专门的商业区,而随着商业网络逐渐发展成熟,邻近地区的甘石桥、东安市场等次级商业中心逐渐汇入西单和王府井商圈,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人口主要集中在南城的现象得以解决,北京老城的人口分布更加均匀,这使得超越前门成为北京核心商圈成为可能。
3.3 核心商圈交通通达性的计算和分析
3.3.1 核心商圈交通通达性的计算
通过建立缓冲区计算几何面积,可以得到以下表格:
不难得到,道路服务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清末民初前门,当代前门,清末民初王府井,清末民初西单,当代王府井,当代西单,因此清末民初前门的交通通达性为最好,其次为当代的前门。
3.3.2 核心商圈交通通达性的分析
在该研究中,交通通达性所表述的含义为消费者从道路进入目标店铺所要移动距离的远近,并不涉及交通运输发展程度。
由于当代王府井、西单多以高层建筑为代表的商业建筑,而前门大街多错综复杂数量繁多的胡同,同时没有计算地铁和电梯对通达度的影响,因此在本研究中存在一定误差,由于研究为纵向时间上的比较,因此统一比较标准较为合理,该误差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因此予以保留。
3.4 核心商圈吸引力的计算与分析
3.4.1 核心商圈吸引力的计算
通过公式Sj/(1-Bij)B可以计算核心商圈的吸引力,以下是计算所需参数及计算结果:
3.4.2 核心商圈吸引力的分析
在该模型中,作为清末民初北京城的商业核心,对于其时代的消费者而言,前门大街有着远超当代西单、王府井和前门大街的吸引力,在消费者的群体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在百年之后,由于缺少像西单大悦城一类高层商业空间的存在,其商业网点的密度要远低于西单、王府井,这降低了它在核心商圈中的竞争力。而清末民初的北京人口的高密度区是集中在前门大街两侧,琉璃厂和东珠市口的南部,这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前门大街作为核心商圈的统治地位。
4 总结与讨论
4.1 总结
(1)随着百年来北京人口分布结构的优化,商业空间的分布也由前门大街的单中心向更加合理的格局发展,这说明仅仅单一的商业服务业分布格局已不足以满足北京老城的发展需求,事实上这种以大中型商业中心为骨干,众多小型商业中心为基础的分散覆盖全市的网络结构也更适合人群的消费习惯[7]。
(2)但商业网点高度密集的核心商圈仍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除了高密度的商业网点聚集,根据全市区(城区和近郊中同建成区毗连的地段)112个小区的资料,解出了北京大城市区的范力农中心,该点落在西单路口北1.2km的缸瓦市,此外,北京的城市重心位于西单迤北约2.3km[8],这些都是促成西单成为当今北京老城最具吸引力的核心商圈的影响因素。
(3)北京老城没有像杨吾扬等人预测的那样由西单作为北京单一的中心商务区而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铁的修建大大增加了人们的通勤距离,老城区以外的人口可以更便捷的在老城区进行消费,而巨大的人口基数导致人们无法满足于单一的核心商业区所致。
(4)从另一个层面上,前门、西单、王府井商业圈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保护,在历史街区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发展,这证明老城区内的商圈发展呈现了一种在保持竞争力和扩大影响力上的良好态势,对于老城区的保护也行之有效。
4.2 讨论
本次研究尚存在改进空间,如对于当代与清末民初交通出行方式及效率差未进行讨论,随着研究内容的细化必然也会得出更详细的结论。而前门、西单与王府井商业区接下来的发展也存在继续研究的价值,通过研究更多年代核心商区的演变与发展,可以得出更具说服力的模型。
参考文献:
[1]杨吾扬,谢东晓.北京市中心商务区的现状与预测[J].城市问题,1992(03):16-19.
[2]王希来.民国时期北京商业整体布局与三类商业街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9,25(01):14-18.
[3]刘娟.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商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53-57.
[4]Shuhui Gong,John Cartlidge,Ruibin Bai,et al.Geographical and temporal huff model calibration using taxi trajectory data.2020:1-28.
[5]李乐乐,白建军,宋冰洁.西安市交通网络综合通达性研究[J].人文地理,2014,29(05):88-93.
[6]陆龙妹,张平,赵明松.基于GIS的池州市城区道路通达性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33(01):36-40.
[7]杨吾扬.北京市零售商业与服务业中心和网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地理学报,1994(01):9-17.
[8]曹连群.北京商业网点发展与城市规划布局[J].首都财贸,1998(01):3-5.
作者简介:宋尚瀛(2000— ),男,山东淄博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地理信息科学2018级本科生;孙佩韦(2001— ),女,安徽合肥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9级本科生;寇成龙(1995— ),男,北京顺义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文化遗产区域保护规划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