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远程教育深度发展初探

2021-04-12张小永史永博王慧茵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张小永 史永博 王慧茵

[摘 要]“一村一名大學生计划”是农村远程教育的典型代表,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乡村培养了大批本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十余年发展中,“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也遇到了诸多困境,深度发展遇到了瓶颈。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解决面临的困境,实现深度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远程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中图分类号] G7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1)01-0005-04

Abstract: "One village, one college student program"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rural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re than ten years, it has made certain progress,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local talents for the countryside, and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than ten years, "one college student in one village" program has also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and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has encountered bottlenecks.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ut forward by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into the rural areas. The "one student in one village plan" has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hich can solve the dilemma of the "one student in one village" plan, realize deep development 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Rural distance education;One village one college student plan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未来乡村发展规划,是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入的战略决策。时至今日,“乡村振兴战略”已推进3年时间,对农村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农村人才问题。有鉴于此,教育部在2018年12月专门发布《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引导和鼓励高等教育积极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远程教育是乡村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乡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背景下,理应为乡村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但,农村远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其深度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有望解决这些问题,助力其深度发展。本文拟以农村远程教育的典型代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为例,探讨农村远程教育深度发展的问题。

农村远程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村一”自2004年首次招生至今已走过了16个年头。在这16年里,“一村一”的发展起起伏伏。随着2012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步入内涵发展阶段,“一村一”也随之转型。不少省级电大开始探索“一村一”特色发展之路,助力本地乡村振兴。但由于“一村一”起步较晚,加之性质特殊,一直以来在发展中都面临着诸多困境。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些困境,才能真正推动“一村一”深度发展,也才能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生力军。

资金困境。

早在“一村一”实施之初,考虑到农民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广播电视大学便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的策略,具体而言就是学校减免一部分、政府资助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的资金政策,尽量将学员的学费降到最低。此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还在2004年至2006年,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选取经济状况较差的120个县级电大,采取中央电大支援10万元,各省级电大及地方政府配套支援10万元的方式,扶持这些县级电大“一村一”工作。2014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再次降低“一村一”的收费,据统计,注册费、学分费、考试费共计减免1.3亿元。但,即使费用不断下降,对于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西部农村地区而言,学费支出对广大学员来说也是一项不菲的开支。这也是造成“一村一”招生一直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对这种局面,各地方电大积极寻找出路。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积极同当地政府沟通,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免费培养“一村一”学员。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将“一村一”与“精准扶贫”相对接,争取扶贫专项资金支持,全额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一村一”教育。但这仅仅是部分省份采取的措施,且河北、河南等省份仅仅是给贫困户免学费,并未实现“一村一”学员免费全覆盖。另据研究者对37个省级电大调研结果显示,仅有7个省级列出了“一村一”发展资金,其他省级电大“一村一”资金需要市级以下基层政府支持,这些省级电大想要实现学员免费全覆盖不现实。想要破解农村成人教育深度发展的难题,必须彻底解决教育经费问题,真正实现学员免费全覆盖。

资源困境。

广播电视大学虽然一直以来致力于远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但“一村一”是针对农村开展的远程教育项目,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和课程的特殊性,之前积累的大量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很少能被直接利用,因此“一村一”教学资源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另起炉灶建设的。据研究者统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师资力量,专门开发制作了用于“一村一”的140多门“合一型”课程学习包;对1990年教育部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内设置的用于农村教育的燎原广播电视学校制作的大量学习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制作网络课件500门;针对缺少本土化课程资源,2011年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启动了100门“三农”特色课程建设项目,资助地方电大建设地方课程资源。

虽然课程资源建设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毕竟“一村一”仅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的一个类型,且限于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它并不是主流教育类型,在师资和资金配备上均显不足,现制作的这些教学资源对农村学习者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习需求显得不完善、不充分。特别是,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大量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各类学习需求而言,尤其显得杯水车薪。

师资困境。

自2004“一村一”开始运行以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门设立办公室负责该项目的管理实施工作,也专门抽调教师从事“一村一”课程管理及资源建设工作。各省级电大也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办公室,抽调了师资负责“一村一”项目。但,如前所述“一村一”处在试点阶段,限于招生规模,一直以来不是远程教育的主流业务,师资配备情况并不乐观。为了解决“一村一”师资不足的短板,各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积极行动起来,从学校、企业聘请专家、技术人员,从农村当地聘请当地本土专家、退休教师、大学生村官担任兼职教师。但由于缺少相应的保障制度,兼职教师队伍的规模不大,也缺乏稳定性,并不能完全满足“一村一”的教学需求。而且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返乡人员的不断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参与农村人才培养的期望和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师资队伍更是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新要求。

二、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

大量资金的流入。

农村资金的流入首先是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2005年起,国家开始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据统计自2005年至2017年,12年时间,国家累计向农村投资超过13万亿元,平均每年就有1万亿资金用于农村建设。这样的投资力度是什么概念?有学者指出:“到目前为止,国家十余年来用于‘三农的投资已经成为财政支出的最大项,大概60%国家财政用于县以下的乡村投资。”按相关统计數据显示,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8.52%计算,也就是40%多的农村人口可享受60%的国家财政投入,这是何其巨大的投资力度。且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这种投入有持续增长的可能。

农村资金的流入其次是民间资金的进入。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相对于城市,农村拥有绿水青山,拥有纯净的空气和天然的饮水,拥有舒适的慢节奏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娱乐和养老养生的最佳场所,这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消费需求。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周立教授预测:乡村振兴内涵的养生养老产业,将会带来大于11万亿元消费需求;乡村旅游会带来1.7万亿需求,合计每年创造12.7亿元的新需求。加之,随着乡村投资环境的改善,消费需求的剧增,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会携带资金到未被工业开发的乡村投资创业。另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也会选择带着资金回乡创业。这些无疑是更为巨大的流入资金。

大量基础设施的兴建。

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根本改善可追溯到1998年,当时为了改变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提出“西部大开发”,共投资3.6亿元用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国家又推出“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分别向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投资2万亿和3万亿,用于基础设施的改善。2005年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平均每年给农村投资1万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据统计,截止2016年,全国8.6%的乡镇已建有火车站,7.7%的乡镇有码头,21.5%乡镇建有高速出入口,99.3%的村建有村通公路,99.7%的乡村已通上了电,89.9%的村已开通宽带互联网,21.5%的村已有电子商务配送点。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升。

大量“新乡贤”回乡养老。

如前所述,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优良的自然资源成为巨大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周立教授认为,“四洗三慢两养”成为乡村新价值与乡村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的代名词。所谓四洗是指:喝乡村天然水,吃乡村生态饭,可以“洗胃”;呼吸乡村新鲜空气,可以“洗肺”;观赏乡村青山绿水,可以“洗眼”;过上乡村闲适生活,可以“洗心”。而“三慢”是指,乡村的“慢食、慢村、慢生活”。“两养”是指乡村提供养老、养生空间,帮助城市人安度退休和休闲时光。周立教授还预测,以当前2.4亿老年人口计算,即使只有三分之一退休老人愿意下乡养老,就会有8000万人。这些下乡养老的退休人士,大部分是从农村中走出来的成功人士,他们有农村情结,回乡村后必然成为“新乡贤”。

三、对破解农村远程教育深度发展困境的思考

充分利用大量流入资金,破解资金困境。

如前所述农村远程教育现阶段遇到的第一大困境是资金问题。资金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农村远程教育尤其如此。长期以来,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存在,广大农民收入总体都比较低下,这也是造成农村青年纷纷外出打工的最主要原因。在收入较差的农村地区搞教育必须首先考虑资金问题。虽然“一村一”在实施之初,便通过各种方法减少学员学费,但在不能全免费的情况下,学员上学的意愿并不强烈。因此,部分省级电大在免除学员学费上下功夫,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是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与省政府积极沟通,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全额资助“一村一”学员,推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入学积极性极高,据统计截止2017年春,共计招生达36462人,为乡村培养了一大批致富带头人。但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大多数省份并没有像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一样解决经费问题。不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国家已经下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将高等学校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列进计划,必然会考虑教育经费问题,每年投资1万多亿资金必将有一部分会投入教育。加之,远程教育本来就提倡多举并措筹集资金,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进入农村,只要方法得当,会有越来越多企业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为远程教育解决资金困境出一份力。

充分利用返乡新乡贤,破解师资困境。

第二大困境是师资困境。师资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农村远程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教育对象的不断增加,师资困境将更加凸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依然需要向乡村振兴战略要师资。前文已经论及,至2017年,返乡人口已经累计达740万,其中返乡农民工占72.5%,即就是说其他返乡人员占27.5%,亦即200多万其他人员返乡。在其他人员中肯定包括自农村进入城市工作,退休后返乡养老者,他们一般都有一定学历,有许多可能还是专家学者或者技术人员,这些都是农村远程教育可资利用的师资资源。前文提到,学者认为未来将有更多城市人口到农村养生养老,在生活之余,让他们发挥余热,体现价值,他们肯定也乐意为之,他们也是未来农村远程教育潜在的师资力量。另外,我们眼界必须长远,资源共享不仅仅是课程资源共享,也包含师资资源共享,随着国家引导高等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将有更多高校投入乡村成人教育,和这些高校进行师资资源共享也是我们解决农村远程教育师资短缺的一个有效途径。

充分利用各方力量,破解资源困境。

第三大困境是资源困境。资源是远程教育的生命线,资源的丰富程度及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由于农村远程教育限于资金和师资问题,一直以来资源建设并不理想。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资金和师资问题逐步解决,资源建设情况也会不断改善。同时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到,当今时代是资源共建共享的时代,随着国家要求高等学校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会有越来越多高校参与到乡村人才培养的行列中来,“一村一”不应该视这些高校为竞争对手,而应该视其为合作伙伴,同他们积极合作共同开发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共同享用这些资源,共同推进农村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四、结语

现阶段农村远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如资金困境、资源困境及师资困境等诸多困境,影響了其深度发展。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致力于乡村复兴,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这对农村远程教育既是挑战又是巨大的机遇。乡村振兴战略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返乡人口、巨额的政府专项投资及民间资金、更加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更多高层次人才,这些使农村远程教育面临的困境迎刃而解。农村远程教育只有顺势而为,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不断提高自己的办学能力,才能实现自身深度发展,也才能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温铁军,等.乡村振兴十人谈 [M].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

[2] 张曼茵,等.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9(10).

[3] 顾莹,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4).

[4]张小永.从“一村一”试点到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对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回顾与反思 [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

[5]易安.从“乡贤”到“乡村振兴带头人”——成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J].当代继续教育,2019(5).

[责任编辑 李 帆]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