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作用与演进

2021-04-12程逸芸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居民主体党组织

程逸芸

[摘 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有序的社区治理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微观基础,亦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党组织作为参与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力量,是实现社区有效治理的载体。十九大以来,我国政府多次强调各地区应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推进社区治理社会化,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助力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以基层社区为切入点,深入梳理基层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与发展演变。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社区治理

[中图分类号] D26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1)01-0024-04

Abstract: Community is the basic unit of society, and orderly community governance is the microcosmic foundation of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cornerstone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s the leading core force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re the carrier to realize effective community governance. Since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repeatedly stressed that all regions should promote the socializa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help build a social governance pattern featuring "joint governance, joint contribution and Shared benefits". In this paper, the role and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ssroots communities.

Key words:Primary Party organizations; Community governance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微观基础空间,是构成社会系统的子细胞。[1]社区治理是政府与市场、政策与环境、基层党组织机构等多种力量融合发展和共同推进的结果,亦是多元主体助力下推动社会环境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基层党组织作为参与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以其独有优势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行动推进,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也随之变化。[2]因此,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时代背景下,聚焦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发展演变是契合社会善治目标的要求,亦是推动我国社会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助力。

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时代契合性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时代要求

社区作为一个“亚社会”场域,是实现良性社会治理的微观基础。以时间为脉络综观社区的发展历程,可知我国社区基本经历了由单位制到社会化的体制转变,也完成了由管理到治理的理念跃升。随着社区治理社会化的行动推进,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基层治理水平的改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基层社区已迈入“治理”时代。[3]社会治理能力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基层社区组织的稳定是我们党坚实的执政基础,亦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安定空间。[4]因此,立足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也应因时而变、开拓创新。在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实现社区治理的有序性和现代化发展。[5]

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行动回应

社会稳定是促进国家繁荣发展与人民生活幸福的环境保障,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层面和重要依托,基层党组织则是实现社区有序治理和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组织力量。[6]社区是社会成员生活的基本空间,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开放包容程度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社区居民也对基层社区的治理能力和功能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且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要。基层党组织作为我们党的基础队伍,必然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因此,在社会治理新时代,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融入社区治理是对人民需求的行动回应,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实现和发展广大民眾的利益。

二、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作用

政治领导作用

政治性是政党的最根本属性,反映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方向。[8]基层党组织作为一个政党队伍的微观组织基础,是我们党政治路线的执行者和政治立场的践行者。[9]首先,在社区治理中,基层党组织严格把控社区治理的方向,在坚持正确政治立场、落实政治指令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社区善治。其次,基层党组织参与制定社区发展建设的行动规划,坚持以正确方向引导社区的持久发展。最后,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还集中体现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指挥领导和行动处理上,具备合理高效的应急处理能力是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性要求。总体而言,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社区治理指示科学的前进方向。[10]

资源整合作用

社区治理是一个调动多元主体、链接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和问题解决的行动过程。社会治理社会化的行动推进为基层党组织调动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外部空间。一方面,基层党组织以整合人力资源为基础,充分调动以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为代表的社区内人员和以志愿者、慈善家等为代表的社区外人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及未来规划。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通过链接社会资源,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调动各资源主体为社区发展提供支持,充分激发组织活力。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基层党组织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通过发布线上信息,创新资源整合的形式。形成以社区内外资源整合为基础、以线上信息整合为依托的资源联动力量,为社区治理提供丰沛资源。

文化引领作用

社区是容纳一定数量社会成员在此生活和居住的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讲,社区便是一个小型社会。人们在交流沟通中彼此熟悉并保持联络,居民群体间的交互联系会产生一定的社区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个体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11]营造良好且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文化亦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社区文化建设可帮助居民对所在的社区信息、文化资源有更充分了解。基层党组织可通过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和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社区活动,吸引居民群体积极参与,促使居民在实际活动的参与中切身感受社区文化,形成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并逐步上升为社区归属感。社区文化的形成和塑造反映着一个社区的居民融合度及凝聚力,是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因此,基层党组织应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营造社区文化来带动社区发展。

组织动员作用

社区是以基层党组织队伍为指导、以居民为主要服务群体、以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为行动力量的多元主体并存的场域。社区中各项事务处理及各类发展规划的制定同样是不同主体相互配合的过程。基层党组织作为社区的领导力量,始终坚持为居民服务的基本立场,以人民群众的问题解决为己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对群众路线的坚持使得基层党组织更易获得各主体的信任与支持。因此,基层党组织可通过协调分配和组织动员,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问题解决。作为组织动员者,基层党组织充分调动社区内外资源助力社区建设和发展,形成良性的社区治理合力,塑造着协作共生的社区治理环境,努力实现社区善治。

需求满足作用

社区治理的直接目标在于满足居民对社区生活的实际需要。从需求满足层面而言,社区治理是通过调动各方资源、凝聚多种力量以帮助居民群体在社区中开展美好生活的过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人们不再仅仅将社区视作个体生活的空间,而是对社区有着更高的功能性需要。社区宜居环境、基础设施、医疗条件等均是居民群体对所在社区的综合考量。为了更好地回应、满足居民对所在社区的多样化需求,基层党组织更当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要作为自身行动的出发点。积极改善社区环境,链接社区资源,并制定以人为本的社区发展规划,不断满足居民群体对社区美好生活的期望与要求,提升居民对所在社区的幸福感及满意度。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发展演进

理念转变:从管理走向治理

纵观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发展脉络,主要经历了由“管理”到“治理”的理念转变。[12]社区管理更多依托政府的行政指令、社会政策而展开,基层党组织作为核心领导力量具体管理社区事务。十八大后,随着我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行动推进,“治理”一词得以广泛应用。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的转变,不是简单的字面变更,更深刻反映着政府和社会间的治理关系及治理理念的根本变迁。社区治理意味着社区事务不再由政府一体独揽,而是在政府引导下多元社会主体协同参与的过程。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给予了社区更广阔的行动空间,使得基层社区在事务处理中具有更大自主性。同时,在秉持、贯彻中央行政指示的基础上,各地社区可根据所处环境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治理方案,并吸纳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治理理念的与时俱进和积极调整必会更好地调动基层社区的发展积极性,为社区营造良好的治理空间。

职能转变:从集中管理到简政放权

我国社区在经历由“管理”到“治理”这一理念转变的基础上,也伴随着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由集中管理走向简政放权的職能变化。简政放权意味着社区的事务处理不再由基层党组织独自包揽,而是在基层党组织的指导下将部分社区服务置于市场环境中,选择合适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实现社区治理的社会化。在社区治理社会化发展的新时代,从主要层面而言,基层党组织仍是参与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并在坚持政治领导的基础上集中管理社区事务。从次要层面而言,随着社区治理社会化的行动推进,基层党组织可将部分权力有序下放,在统筹领导的基础上将部分社会服务让渡于市场,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社区治理与服务的社会化。引导市场中的社会主体积极承接社区服务,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发展格局。基层党组织从集中管理到简政放权的职能转变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举措,有助于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

治理主体转变: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

社区治理是一个集合多元主体、链接多方资源处理社区事务、进行社区建设并努力实现社区良性发展的行动过程。在治理社会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社区治理正发生着以基层党组织为代表的单一主体向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转变。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有助于提升社区治理效率,减轻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负担。其中,社会组织是推动社区治理发展的媒介基础和有力载体。社会组织作为非政府、非营利的行动主体,可在政府与基层社区之间搭建沟通与服务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承接政府服务,参与、助力基层社区的发展。同时,社会组织机构还可通过组织化形式于市场中动员、凝聚社会力量,整合、发展社会资源,从而为社区治理提供资本支持。因此,随着社会治理社会化及政府购买服务的行动推进,会逐步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以社会主体为重要力量的“一核多元”治理格局。社区治理在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机构等主体的参与下持续向好发展。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协调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及主体间的合作关系也较为重要。

组织结构转变:从单位制走向社会化

组织结构是基层社区治理的脉络与轮廓,它从组织层面规定着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空间。综观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主要经历了有单位制组织和社会化管理这两大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社会曾长期处于社会城乡二元体制的组织架构下,城市基层社区以单位制为核心,通过自上而下科层化的组织管理方式处理社区事务、制定发展规划。这种偏重行政色彩的单位制组织管理方式容易束缚社区创新发展的空间,使得基层社区治理走向僵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核心指导,应进一步推动我国社区向社会化组织结构的转变。同时依托社会治理社会化的趋向,创新社区治理的组织形式,推动社区组织结构向网格化治理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通过优化社区治理的组织结构,创造具有凝聚力的社区治理模式,形成多元治理合力,进而推动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

需求满足转变:从普适性到独特性

从需求层面而言,社区治理可视作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动员多种社会力量、链接丰富社会资源,不断满足居民群体需要的过程。社区治理的直接目标在于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立场。伴随社会发展和公民意识的提升,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受到重视,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居民需求的回应也实现着由普适性需要到个体独特性需要的跃升。在社区治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对社区居民需求的关注仍停留在多数居民共同反映的问题上,对居民个体化的需求不够重视。随着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基层党组织通过多种渠道征集居民需求,充分把握当地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以需求满足为导向调整社区治理措施。此外,基层党组织还积极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主动表达自身需要,并将收集到的居民意愿信息向上级政府传递,充分尊重、反映社区居民的使得社会治理政策吸纳群众意见,真正实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治理。

结  语

在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社区治理是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领导、以社会多元主体为行动力量、以实现居民对社区美好生活愿望为目标的综融式发展过程。面对社区治理的新时代要求,应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融合,实现基层党组织指示下多元主体的合作共生。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有力引导,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努力打造社区内外联动、资源整合高效和个体需求满足为导向的社区善治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永胜,等.基层党建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问题及创新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0(05):112-118.

[2]王同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J].中州学刊,2018(08):15-19.

[3]高丹.构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J].党政论坛,2020(09):18-20.

[4]彭勃,等.组织嵌入与功能调适:执政党基层组织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13(02):34-40.

[5]林尚立.社区党建: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生长点[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03):10-13.

[6]罗跃坤.试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世纪桥,2016(11):36-37.

[7]周胜强,等.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功能研究——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视角[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5,17(05):1-6.

[8]孟祥林.困境与出路:城市社区善治与党组织领导方式转变[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9(05):39-46.

[9]周志平.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制度创新研究——以武汉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07):45-46.

[10]杨妍,等.基層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现实困境 实践创新与可行路径[J].理论视野,2019(04):78-85.

[11]齐卫平. 论高校党建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4).

[12]孙晓红,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融合发展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02):96-97.

[责任编辑 杨晓燕]

猜你喜欢

居民主体党组织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石器时代的居民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石器时代的居民
何谓“主体间性”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