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ETC电子不停车系统在花山服务区的创新应用分析

2021-04-12王继华

西部交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新应用

王继华

摘要:文章以广西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K28+200段花山服务区增设ETC车道进出口为例,通过服务区联络通道及互通匝道进行交通流转换,分析了ETC电子不停车系统在高速公路交旅融合中的创新应用情况,充分体现出其节约投资、低碳环保和高效节能的优势。

关键词:ETC系统;创新应用;交旅融合;高效节能

0 引言

2020年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以下简称ETC系统)得到了大力发展,其已成为主流收费模式,并将逐步取代人工收费。使用ETC系统,不仅省钱、便捷,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减少空气污染、节约土地资源,是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崇的先进支付方式。基于此,为充分利用ETC系统的便利性,以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经济出行需求为导向,以创新 ETC 发展模式,强化 ETC 应用与服务,提升 ETC 使用率,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交通运输部在2019年大力推行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进效果明显,较大提升了车辆通行效率,基本满足了群众对出行便利性越来越高的需求。但随着目前高速公路交旅融合等相关概念的兴起,如何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出入口与地方城镇道路的衔接方式,尤其是与旅游景区等特殊地段的有效衔接,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1]。本文围绕广西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花山服务区交旅融合工程案例展开分析,通过对其出行线路改造、出行方案变更和ETC系统创新应用的阐述,为相关项目提供一定参考,充分体现其节约投资、低碳环保、高效节能的优势,为以后高速公路ETC系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1 ETC系统的应用现状及交旅融合发展的趋势

2020年1月交通部取消省界站工程全国并网运行,ETC车道建设比例有了较大提高,各收费站ETC车道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但目前ETC系统的应用仅是局限于常规的匝道收费站出入口上,随着各种“交通+旅游”新业态的兴起,尤其是在目前大力提倡发展交旅融合的新形势下,其价值并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缺乏创新应用。

2017-03-01,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规划发〔2017〕24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坚持需求导向,提出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同时,提出服务区的建设需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完善普通公路旅游服务设施,进而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

型服务区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区的功能定位[2],成为交旅融合发展的趋势之一。

2 高速公路ETC系统创新应用案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及创新应用的必要性

广西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崇水路”)沿线旅游资源丰富,花山服务区位于广西著名的花山景区附近,毗邻左江,背靠花山,位置优越,风景秀丽。花山服务区周边有上金古街、花山岩画、紫霞洞、花山温泉度假村等著名旅游景点。根据广西崇水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崇水公司)建设规划,将把花山服务区打造成集团公司第一个汽车旅游营地,为旅客提供营地服务体验,向公众展现服务区“交通+旅游”新业态。花山服务区汽车旅游营地的建成和运营对完善龙州县旅游基础设施,构建综合交通旅游网络,加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花山服务区的对外交通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打通花山服务区的对外交通網络,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当地旅游资源的价值。

受地形限制,崇水路只能在上金乡设置上金互通,通过上金连接线接至上金码头及省道S319。因此游客想进入上金古街、花山岩画、紫霞洞、花山温泉度假村等著名旅游景点时,须先从上金互通出去,然后再返回,才能到达景区。又因受花山风景区、花山岩画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限制,本段左江上无法修建桥梁,因此上金乡车辆无法利用上金收费站车道进、出行,须绕行至龙州县城后通过龙州互通进入崇水高速。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上金乡村民,均受到较大制约,往返耗时较长,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上金乡车辆出行如图1所示。

因此,为解决这一现状,崇水公司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决定在花山服务区增设一进一出的ETC门架系统,并将此ETC车道归属为上金车道的一部分,以便于收费程序的报批。在花山服务区增设ETC门架系统后,既解决了高速公路上的车辆从崇水路快速下景区的问题,又解决了上金乡车辆上崇水路的问题,为花山服务区汽车旅游营地的运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一举两得。

2.2 花山服务区ETC系统建设情况

结合地形条件、路网规划及使用需求,项目采用平交口转换交通流设置 ETC 门架,架设位置设在平交口与服务区的后门处。

(1)路线

本平交口两条主线为X、Y线,主线长235.984 m,最大纵坡为3%,设计速度为40 km/h,路基宽度为8.5 m;转弯匝道M、N为5.5 m宽,匝道长117.433 m。 花山服务区ETC出口连接如图2所示。

(2)路基

项目主线段采用双车道公路标准,路基宽度为8.5 m,结构形式为:行车道宽2×3.5 m,硬路肩为2×0.5 m,土路肩为2×0.25 m。其中Y线终点段由8.5 m过渡到旧路4.5 m。本项目匝道采用单车道匝道,路基宽5.5 m,其中行车道宽1×3.5 m,左侧硬路肩宽1×0.5 m,右侧硬路肩宽1×1 m;土路肩宽2×0.25 m;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设2%横坡,土路肩设3%横坡。花山服务区ETC系统建设如图3所示。

(3)收费制式

收费设施采用简单、实用、可靠、便于维护的系统方案,既考虑系统准确、可靠,有效防止作弊,又要保证车辆的快速通过,并以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投资为准则,实现车道控制系统精确、可靠,保证各级收费业务的正常执行。根据项目管理需求,项目在花山服务区与相邻地方道路处设置1入1出ETC专用道,采用ETC收费方式,保留现有入/出口收费站,实现对ETC车辆不停车快捷通行。具体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3.1 未在花山服务区设置ETC出口前

上金乡车辆出行崇左方向线路为上金—龙州县—崇水高速—崇左市,需在地方道路上行驶31 km才能到达龙州互通,大约耗时45 min,继而通过崇左西环线经崇左西落地互通进入崇左市,在崇水高速上行驶48 km,大约耗时40 min,总共耗时需要约85 min。

上金乡车辆出行龙州需在地方道路行驶31 km,耗时约45 min。

3.2 在花山服务区设置ETC出口后

上金乡车辆出行崇左方向线路为上金—崇水高速—崇左市,无须绕行龙州县,直接通过花山服务区ETC系统入口进入崇水路,通过崇左西环线经崇左西落地互通进入崇左市,高速上行驶33 km,大约耗时20 min,相较未在花山服务区设置ETC系统出入口时,通行路程减少46 km,包括31 km的地方道路和15 km的高速公路,通行时间节约了65 min。不仅通行时间大大降低,还有效缓解了城区、地方道路压力。

上金乡车辆出行龙州仅需在崇水路上行驶14 km,耗时约10 min,相较于未在花山服务区设置ETC系统出入口时,通行路程减少17 km,所需时间节约35 min,且安全风险明显降低。花山服务区设置ETC出口前后上金乡出行路程和所需时间对比情况如表2所示。

4 ETC创新应用对交旅融合促进发展情况

崇水路在花山服务区设立与周边旅游景点道路相连接的收费设施,实现了崇水路与周边景区的交旅融合。在崇水路K28+200段花山服务区上金侧增设ETC出口,与拟建汽车营地相接,通过服务区联络通道及互通匝道进行交通流转换后,既方便了上金乡车辆上下高速公路,又能充分利用附近区域花山岩画、上金古街、紫霞洞旅游景点吸纳车流,更方便“交通+旅游产业”新举措的推行,更有利于促进当地交旅融合的发展。基于此,崇水公司将花山服务区进行了升级规划,将花山服务区打造成一个以交通枢纽功能为主,集旅游服务、商贸服务、物流集散、休闲游乐于一体的新型交通综合体。花山服务区发展框架规划为“一带六区”:“一带”即滨江休闲带;“六区”为综合服务区、旅游交通换乘区、主题游乐区、酒店住宿区、旅游汽车营地区、游客停车区。并且还能充分利用高速公路优势,带动地方扶贫工作,服务区一头连着农村,一头是城市消费服务的延伸,便于农村产品走出去,城市消费走进来,这种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服务区对产业扶贫的拉动和支撑。ETC系统在花山服务区的创新应用,对崇水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旅游畅玩之路、扶贫致富之路。

5 结语

随着智慧高速的发展及人们对美好出行的需求,“交通+旅游”新业态将更加快速地发展,而当前高速公路ETC系统是过路收费系统的主流模式,也是世界各国均在大力发展的模式。目前广西掀起了新一轮的高速公路建设高潮,诸多需求都需要通过创新应用ETC系统的方式去解决[3]。因此在后续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中,具备条件的地方将继续推广使用,提高其使用效率,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起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提质增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益岑,陈京晶.重庆高速公路ETC发展现状与未来创新畅想[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8(11):91-93.

[2]范延贺,杨世玲,夏程意,等.交旅融合下旅游型服務区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8):40-41.

[3]张 孟,谢仕智,李益华.广西ETC系统建设与推广应用创新[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4(2):33,36-38.

猜你喜欢

创新应用
浅析传统背心服饰元素在现代背心设计上的创新应用
游戏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机器视觉技术在虹膜识别中的创新应用
传统编织工艺的时尚创新设计探究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
多媒体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