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班集体建设中进行情感德育研究

2021-04-12周雪丹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德育实践班集体建设

周雪丹

摘 要: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我们不难领悟: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人一定是有着内在的饱满的精神发育的人。有研究表明,儿童的理性认知水平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可能升高,但情感体验不一定与之同步发展。所以人在情感方面的发展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及其教育影响,因此,情感德育在班集体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笔者经历指出,教师可从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秩序感、尊严感和敬畏感。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情感德育;德育实践

一、班集体建设中进行情感德育实践研究的背景

通过学生座谈和教师座谈,笔者了解到在初中班集体建设中,学生层面的参与感不强,班级建设中的制度的制定脱离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一些硬性指标的落实没有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由教师自上而下的强压政策缺乏师生情感的融入,使得学生逆反心理较强,无法让学生在集体中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教师层面,发现学生对班级规定和制度的配合及遵守程度总是呈递减模式,从起始阶段对规定的兴致盎然渐渐会趋向视若无睹,学生无法形成对班集体制度的道德共通感和对班集体文化的崇敬感。

二、班集体建设中情感德育的实践方法

(一)访谈法

根据设计好的访谈提纲与教师、学生和家长面对面交流。教师方面主要为情感德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落实情况、落实中存在的限制因素、学生的配合情况以及家长的支持情况等;学生方面主要包括学生对情感德育的接受程度、希望得到改进的地方、对自身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与传统班级管理的差别和优缺点对比;家长方面主要包括情感德育实施后学生的语言、行为、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转变,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以及能否为教师的情感德育提供支持等。

(二)行动法

1. 班级文化建设中让学生讨论班级文化主题、设计班级文化展示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2.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制定系列化主题班会计划来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感。如初一第一学期以秩序感的养成和新班级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可设计《我是中学规范生》《我的班规我做主》《我爱我的班》等一系列主题班会。

3. 结合不同的节日策划符合主题情感的活动。如母亲节的《妈妈,我想对你说……》亲子家长会,感恩节的《谢谢你,我的……》主题分享活动等。

4. 依托军事体验活动、班际篮球赛、校运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班集体建设中情感德育的实践内容

(一)班集体建设中学生秩序感的培养

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说:“秩序感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真正的快乐。”笔者认为,初中生的秩序感既包括学生在班集体环境中遵守班级规则和制度的个体规范感,也包括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和归属感。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学生的秩序感培养可从两方面进行。

1. 学生个体规范感的建立

初中阶段是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一个有着良好规矩意识的青少年,无论是在人际关系还是在问题处理上都会有较好的表现,较强的规矩感也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尽善七班”为例,在期初的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参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大目湾学校学生守则》,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班规。班规分为学习、卫生、纪律、礼仪四块,每一条规则都由学生讨论提出,并制定具体细化的考核细则进行量化考核。同时依此制定相应的班法作为惩罚制度,班规由学生讨论制定,以抄写、运动、劳动等方面作为惩罚手段,督促学生在违反班规后自觉接受相应的惩罚。

2. 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培养

每个人都渴望归属到某个集体中去,并为努力成为这个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这种情感就是集体归属感。学生在班集体中是否有强烈的归属感,关系到学生是否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班集体的荣誉而拼搏。班集体归属感的培养方式多样,以“尽善七班”为例,在七年级班集体形成之初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可让学生成为班集体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让学生参与“班名”“班歌”“班训”“主题色调”“班级吉祥物”等班级文化的讨论和制作。学生在参与各项班集体主题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主人翁意识,有了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主动为班集体做贡献,为班集体的向好发展努力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形成了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二)班集体建设中学生尊严感的培养

笔者认为,尊严感指个体对自我和集体存在的社会价值的认同感,是每一個人的精神向往和普遍追求。初中生正处于极度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同的时期,他们得到了健康积极的尊严感,才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尊严感分为学生个体的自我尊重感和学生对集体价值的认同感。

1. 学生自我尊重感的养成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自尊感的渴求比任何时期都要强烈,他们急切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世界研究自尊感权威纳撒尼尔·布兰登将自尊感定义为“那种令我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基本挑战,因而产生满足快乐的感觉”。青少年在学业上产生的巨大压力容易使得他们在自尊感上受挫,自尊感低落的人容易产生一些行为上的偏差,甚至走向犯罪。笔者在尽善七班学生的成长中通过以下几方面注重自尊感的养成。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班集体建立之初,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师生交流册,学生可以随时跟班主任沟通自己的心情和想法,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和保护隐私的基础上真诚、理性地表达见解和建议。其次,学生时刻体会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存在感。在班级墙面布置设计中,笔者特制了一面“阳光下精彩有我”照片墙,展示着学生在校期间难忘的精彩瞬间。在采集照片时顾及每个学生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尊重。再有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在班集体建设之初,笔者就开设了一堂“让梦想高飞”的主题班会课。每个学生在班会的最后将自己的梦想写到一张纸上,并且把它折成千纸鹤,寓意着让梦想翱翔。每学期一开始,学生也会写下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和动力。最后,班训引领成长。“尽善七班”的班训是英文版的做最好的自己(Try your best and show your best.)。每个人最大尊严感其实是来自自我的尊重和认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2. 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学生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在班集体生活中主动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体的荣辱、自觉地为班集体尽义务、做贡献的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可以依托多样的班集体活动而展开。以“尽善七班”为例,班主任在班级的第一次校运会中全程和学生一起参与运动项目所有环节。特别是赛后感受分享总结环节,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分享比赛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从体会运动员比赛的辛苦,到作为场外拉拉队的感同身受,真正体会运动会的本质意义。通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和班主任的正面引导,学生体验到了成败各有所得,体会到了“班兴我兴,班荣我荣”的集体荣誉感,为班集体的积极向上发展凝聚了力量。

(三)班集体建设中学生敬畏感的培养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初中生的敬畏感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1. 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情感。敬畏生命,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才不会随意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在“尽善七班”的成长中,生命教育一直贯穿初中三年的教学。防溺水、消防、防震减灾等各项主题班会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跨越生命墙”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伴随着班歌《相信我们会创造奇迹》的激情旋律中感受生命的力量,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2. 敬畏父母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正处于希望摆脱家长管束和渴望独立的时期,经常会和父母发生矛盾。渐渐地,学生对父母便失去了敬畏之心。“尽善七班”每学期的家长会都是亲子交流会。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教室,感受班级文化,体验亲子游戏。七年级的家长会序曲是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孩子以“我和我的妈妈”为题讲述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故事。班主任准备好感恩卡片,让学生在感恩母亲的情感抒发后写下一封给母亲的信,并当晚亲手交到母亲手中。八年级时是父亲节主题,当孩子和父亲拥抱时,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有了爱与理解,孩子对父母便有了敬畏之心。

3. 敬畏知识

初中生缺乏知识敬畏意识,成绩好的学生认为只要分数够高,就掌握好了知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对知识不以为意,反正也考不到高分,是否掌握知识也无所谓。为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引导学生能理性对待分数,“尽善七班”开展了尽善之星、月进步之星的评选活动,设置尽善之星奖座保管权的争霸赛,尽善小海豚累计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良性竞争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理性认知水平。

四、结语

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完整的人。情感作为人的生命最核心的东西,是完整的人最本质的体验和需求。情感德育则成了完整的人的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以人为本的教育中,更關注人的情感发展,使之有助于道德、有助于精神和谐发展的人的形成,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将是我们永远的教育初心和追求。

(象山县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大目湾实验学校,象山315700)

猜你喜欢

德育实践班集体建设
探究性德育实践视域下的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中小学德育实践衔接性探析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中职卫校护理班班主任工作体会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忽视也是一种爱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高校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科学路径研究
温暖童心,让孩子恋上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