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策略探究

2021-04-12虞天仙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

虞天仙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新资源,极大地方便了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有效将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学特点、问题情境、教学效率以及自主探索四方面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策略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合理引入教学,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以及能力,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1   利用信息技术体现教学特点

初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而且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课堂注意力不易集中,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初中物理教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体现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升[1]。

传统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以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新时代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物理思维等,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此,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探究欲,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如在“浮力”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该部分知识的特点开展教学。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应当让学生提前预习,以便更好地学习、吸收课堂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浮力的物理概念以及浮力的计算公式,即 F=ρgV 。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验内容,在大屏幕上演示浮力产生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初中物理知识由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两部分组成。在教学中,理论知识能帮助学生认识普遍性规律,实验则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两者互相配合,以提升学生的物理意识和思维,锻炼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合的模式下开展学习活动,不仅能够高效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能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实现自主学习。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2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使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厌恶学习物理。受教学手段限制,部分教师无法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接在课堂上呈现,导致学生无法依靠自己的想象还原物理现象,难以理解物理原理,无法准确掌握物理知识。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以直观、立体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观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如在教学“电流和磁场”的有关知识时,学生往往无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看来,两者之间毫无关系,这明显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的特点完成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电磁感应现象的相关视频,指出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导致导体中产生电流,让学生理解运动中导体产生电的原理。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运动的导体都能产生电。教师应自然引入新课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播放的视频内容,联系自己所学知识,与同伴讨论,并得出结论。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电流需要满足:①电路是闭合电路;②只有一部分电路的导体在磁场中;③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当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产生电流。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遗漏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其中第三个条件的遗漏概率最大。为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该知识点的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知识。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内容整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增强体验感,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2]。

3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学效率

不同于其他学科,物理是一个复杂的学科,涉及大量知识点,然而教师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得教师的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信息技术的引入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将相同的物理知识点以单元为单位储存在一起,有助于简化教学步骤,浓缩教学内容,将物理知识以简单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与课堂内容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节约教师的教学时间,教师可以直接通过多媒体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无需再检索大量文字资料,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如在讲解“电路图的构造”的相关内容时,因为种类和难易度不同,电路图分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以及串并联复杂电路等,如果采取直接讲解的方式,会使学生难以理解,无法形成完整的电路知识体系。所以,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的思维状态纳入考虑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可以根据电路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其合理划分、归纳、整理,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电路图的相同以及不同。学生在教师展示PPT的过程中,能掌握不同电路的特征,学会区分电路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与具体的教学情况相适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整合方式,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完美融合。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要科学合理,要留意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物理的学科特点,合理安排信息技术的使用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围绕学生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完成教学任务。

4   利用信息技术鼓励自主探索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需要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物理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为综合型人才。教師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合理地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内容结合,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资源的能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科技意识。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源能扩宽自己的知识范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

体系。

如教师在讲解“浮力”的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上网搜集有关资料。学生通过自己上网搜集相关资料,不仅能锻炼信息搜集能力,同时能加深对浮力概念的认识。教师可在学生对浮力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当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压力,且这个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时,即存在一个压力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浮力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图片中的物体分别处于不同状态:第一幅图片中的物体处于下沉状态;第二幅图片中的物体处于悬浮状态;第三幅图片中的物体处于上浮状态;第四幅图片中的物体处于漂浮状态,前提条件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只受浮力和重力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图片,分析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能更透彻。设物体密度为 ρ1 ,液体密度为 ρ2 ,当物体处于下沉状态时,G>F, ρ1> ρ1 ;当物体处于悬浮状态时,F=G, ρ1= ρ2 ;物体处于与悬浮状态类似的漂浮状态时,F=G ,但 ρ1< ρ2 ;当物体处于上浮状态时,F>G, ρ1< ρ2 。这样学生对物体在液体中的不同状态有所了解,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总之,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教师需要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宝珠.浅谈初中物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J].关爱明天,2016(3).

[2]何当阳.初中物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刍谈[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1).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