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深度学习的知识观阐释
2021-04-12王有鹏
王有鹏
摘 要:有效开展深度学习,就需要努力转变原有的知识观,正确看待、理解和把握知识,树立适应深度学习要求的新的知识观。深度学习的知识观,要在坚持生命立场、主体视野、智慧追求的前提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健全人格、心灵世界及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在此过程中,学校教育需要努力把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提升为促进其生命智慧生长的过程,变成实现动态生成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智慧生长;价值取向;全面发展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其中,知识观与深度学习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就需要努力转变原有的知识观,正确看待、理解和把握知识,树立适应深度学习要求的新的知识观。
一、更新知识观的必要性
“知识观即关于知识的观念。它是人们对知识的基本看法、见解和信息,是人们对知识本质、来源、范围、标准、价值等的种种假设,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知识观包括知识价值观、知识本质观、知识获得观等三个基本要素。其中,知识价值观就是对知识作用、功能的认识;知识本质观就是对知识基本特征、属性的看法;知识获得观就是对知识习得、获取的看法。不同的知识观支配着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方式和成效,并形成和导致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观。可见,知识观是构成学习观的前提。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构建深度学习的学习观,就需要优先构建深度学习的知识观。因为学生知识观的更新,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师教学观、学生学习观的转变,而且带来的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除此之外,学生知识观的更新还能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原因如下:
第一,知识观具有指导作用。人的行为是受观念支配的,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知识观的指导作用,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行为的指导作用。深度学习的知识观,既能够有效指导教师深入教学实践,也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第二,知识观具有引导作用。人的行为是受目标支配的,不同的知识观支配和导致不同的目标观。知识观既影响和制约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和理解,也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立和理解。深度学习的知识观,能够引导师生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第三,知识观具有选择作用。人的行为是具有选择性的。知识观不同,行为取向就不同,所做出的选择就会不同。不同的知识观既会使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会使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深度学习的知识观,不仅会促使教师去选择能够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也会促使学生去选择能够适应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
第四,知识观具有激励作用。人的行为是受价值观支配的。知识观中的知识价值观不同,对行为的激励作用就会不同。当师生对知识的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就会激励师生自觉、自发、积极、主动、热情、持续地去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第五,知识观具有评价作用。人的行为是受评价影响的。知识观不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就不同,所发挥的评价作用就会不同。采用深度学习的知识观,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多样、多方法、多渠道的评价,而不是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采用深度学习的知识观,学生需要注重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健康发展、精神的日益丰盈等,而不只是关注自己的考试成绩。
二、深度学习知识观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学习的过程是促进生命智慧生长的过程
第一,知识学习应该坚持生命立场。所谓坚持生命立场,就是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通过知识学习,促进自己的生命生长,增强生命智慧,加深生命体验,提高生命质量,收获人生的快乐与幸福,让学生的生命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闪光。
第二,知识学习应该坚持主体视野。所谓坚持主体视野,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主体的各种需要,关注学生主体的智慧生长,把知识学习的过程变成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
第三,知识学习应该坚持智慧追求。所谓坚持智慧追求,就是通过学习,增强学习的智慧含量,努力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启迪智慧、激活智慧、生成智慧、内化智慧、发展智慧,把知识学习的过程变成智慧追求的过程。
(二)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实现动态生成的过程
“生成”或者说“动态生成”是伴随着当今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而逐渐被大家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它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冲击着原有的课程和课堂形态,构建着新的教学文化形式。不仅如此,动态生成也冲击着原有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学习行為,构建着新的学习文化形式,即能够实现动态生成的学习,才能生成新的结果、新的经验、新的体验、新的观念、新的价值,这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意义。否则,只能是浅层学习。
第一,在情境中实现动态生成。动态生成离不开具体的学习情境。这些学习情境,从内容上看,包括名言警句情境、诗歌情境、小品情境、剧情情境、故事情境、漫画情境等;从情境形式上看,包括问题情境、主题情境、生活情境、经验情境等。在课堂上,学生借助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就会生成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在互动中实现动态生成。互动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互动是一种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它意味着互动双方的相互承认,互动双方在交往机会上的均等及权利和道德上的平等。同时,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该建立在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作风民主,以及人人参与、机会均等、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互动,也不会有有效的动态生成。
第三,在探究中实现动态生成。生成是学生思维深度投入的结果。这就需要借助有较高思维含量、有一定探究价值的挑战性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实现在探究中的动态生成。
第四,在生活中实现动态生成。生活既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活水源头,也是动态生成的活水源头。在学习过程中,引入各种生活资源,特别是借助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能够收获难以预料的精彩,从而实现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
(三)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实现发展的过程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发展,从内涵的角度看,就是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从目标的角度看,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过程方法方面的发展,既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从内容的角度看,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时刻关注知识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赋予知识以意义关怀,是深度学习知识观的应有之意。
第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通过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是深度学习坚定不移的知识观。学校与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变成思想境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使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崇高;使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端正;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明确。此外,还应该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变成道德水平提高的过程,使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使其明确生命伦理、环境伦理、网络伦理、休闲伦理等伦理准则,使其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品质。
第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健全人格就是指学生的人格发展处于平衡、和谐的正常状态。健全人格包括爱心、善良、忍耐、宽容、乐观、平和、节制、谦逊、守信、责任感、自省等内容。学校教育应该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变成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进取心、有责任心。同时,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可以使学生的情绪、性格、态度、意志、生活等变得越来越稳定、开朗、谦卑、坚强、乐观。
第三,促进学生心灵世界的发展。人的学习如果不走入内心、不触及心灵,就会沦落成一种单纯的心理活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灵魂的具体的人的活动。可见,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心灵世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心地、灵魂、情感、胸怀、气质、气度、精神变得越来越善良、纯洁、细腻、坦荡、高雅、崇高,使学生充分展现出心灵世界的美、精神世界的美。
第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深度学习强调“促进学生作为具体的、社会历史实践主体的成长和发展,形成有助于学生未来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生作为社会主体所必须具备的健康的身心、高水平的文化修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这是深度学习的根本目的指向。”可见,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們应注重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其拥有一定的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使其学会健康生活。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我们要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 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张立昌,郝文武.教学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郭元祥.深度教学研究(第一辑)[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
[4]郑金洲.生成教学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