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育教育的武术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2021-04-12辛思聪

成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武术德育

辛思聪

摘 要:德育教育如何融入学校体育之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武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其价值体现,武术的武德教育则是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但是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项目的传播与推广面临着很多问题,而如何将武术独特的价值极大地体现和发挥,也具有十分必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武术 德育 学校体育 教学方法

1 引言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是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化遗产当中的瑰宝。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上的一个重要媒介[1]。大学生群体也是文化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影响力大的特殊人才,而高校是文化教育的主阵地[2]。为了更有效、更直观、更全面地传承中华武术,增强学生的品德素质,武术其中蕴含的内在价值就十分值得我们去探索[3]。与此同时,高校对于武术德育教育的实施和重视普遍不足。而如何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武术教学之中,就要求我们将“武术的技击功能”与“文化的传承功能”相结合[4]。

2 德育教育对武术体育教学的价值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武术选修课。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使武术得以传承,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和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

2.1 弘扬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意识

武术文化能够充分地表达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岳飞、戚继光、霍元甲等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人物[5]。在武术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些武术家们生动的爱国事迹,让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具体价值体现。中国武术文化融合了古代哲学、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精神,如中庸、以点带面、尊师爱幼、秩序、忠君爱国、自强不息等[6]。因此,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意识。

2.2 强化身体素质,提高抗压能力

武术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体能锻炼,更是注重气息和心理的调节。通过“调身”、“调息”、“调心”来达到其健身养生的目的[7]。长期坚持武术锻炼,对外可益关节;对内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节精神。正是这种“练养合一”的训练模式,使武术不再那么地单调僵化,不仅能调节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还能提高人体机能的抵抗力。

2.3 拓展传播渠道,弘扬武术礼仪文化

如何把武术蕴含的传统文化纳入到学校体育教育中来呢?首先通过必须向学生们展现武术独特的运动形式;其次向学生讲解独具的价值理念以及优秀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们对武术文化的喜欢和认识,进而强化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这对于弘扬武术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3 武术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认识不深,武术普及率并不高

在我国,目前已超过6500万人经常练习武术,然而这个数字仅占全国人口的1/20,普及率远远不足[8]。家长、老师和朋友们对武术的认识也仅是片面的,难以产生共鸣,导致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削弱。与此同时,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是“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学习”的有机结合。老师对武术的认识和教学方法能够直接影响到课程教授的效果。大多数学生认为当时的教学内容与自己喜欢的内容存在很大差距,学生对传统的常规教学兴趣仍然很低[9]。

3.2 教学内容枯燥,学习难度太大

武术套路是由若干个动作组成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记忆整套动作流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顺序逐个教学,并没有规律可循,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武术套路的记忆。同时,学生还缺乏基本的武术知识和体能训练。他们在学习基本动作组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学习武术的体形、步型、手型、手法等基本姿势[10]。就这样直接进入常规教学,学生不仅学习耗费的时间变多,掌握技术的速度变慢,而且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认为武术太具有专业性,学起来不容易。

3.3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场地、设施

长拳、剑法、杨式简化24式太极拳是高校普遍开展的武术课程。但由于内容缺乏吸引力,学生对现行武术教材的满意度仍然很低。从事高校武术教学的体育教师中,武术专业教师不足30%。师资力量、水平优劣是直接影响高校武术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大部分的高校并没有设立武术馆,武术教学活动不得不在室外田径场上进行。天气、场地等外部条件对武术教学影响很大,学生对这方面的不满意率也高达74%[11]。

4 德育背景下的武术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4.1 突出教学方法,完善校园武术文化体系

校园武术文化体系应包括武术课程教学、武术社团和武术队的建设。在武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书籍、光盘和网络传播武术文化知识。在武术教学的同时,还应督促全国高校成立武术协会分会进行指导,使武术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在高校武术队建设中,要让更多的普通学生加入武術队成为后备力量,在队员之间交流学习经验和认识。同时,要更加注重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弱化套路教学,教学内容要短小精悍,简单易学,强调动作方法和动作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套路”。

4.2 创编特色教材,注重武术基本理论的传授

第一,从国家层面制定一套统一的指导教材,供大多数地区学校老师使用。在此基础上,各地依据地方特点编制了地方教材。比如广东、福建可以编制南拳,山东可以编制螳螂拳等。学校还应根据教师和学校的情况编写校本教材,使统一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第二,教材的编写要更多地吸收传统武术的精华,特别是一些著名的武术前辈对某些方法、技术的独特见解,丰富武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第三,在武术教学内容的创设上,要想办法让青少年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一目了然”,吸引他们主动去学习。

4.3 学习成功经验,加强武术教育高标化建设

日本空手道和韩国跆拳道在世界上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特别是其服装、礼仪和道德教育的高标准化模式,使青少年在学习武术后懂得礼貌、遵守规则,受到家长们的极大欢迎。我国在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武术服装可以设计得很好,不能永远停留在低水平、低质量上,要尽快实现标准化、高品位化。同时,各地学校要加大武术设施和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武术文化的“硬实力”。

5 結语

高校武术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术教育要站在战略层面的高度,面向大众。武术不仅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手段,也是德育的最佳表现。要充分利用武术教育资源,与学校形成多种形式的合作,全面培养和塑造青少年;同时,开发武术文化资源对武术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创新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贝贝. 河南省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状况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 汪洪军,刘国彬.浅析武术在高校教育中德育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237-238.

[3] 王龙飞,马文国.传统武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的传承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5,12(10):1-2.

[4] 买佳. 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与经验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 吕振广.简论高校武术的德育价值研究[J].运动,2015(10):53-54.

[6] 董西超. 贵州省高校武术修身文化融入武术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7] 戚磊. 鲁西南武术之乡的武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8] 王建利,张燕.以中华传统之习武修德来推进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J].新西部(理论版),2014(06):142+136.

[9] 李秀娟.武术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德育培养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02):34-36.

[10] 时延芳,郭建平,王焰钢.浅谈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S1):144-146.

[11] 杨明.高校武术教育中的“武德”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32):128-129.

[12] 金红梅.武术文化传播在高校德育过程中的独特功能[J].教育探索,2007(04):90-91.

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院体育教研室 (河南省郑州市 451450)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武术德育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