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利用策略的探索

2021-04-12倪炎晓

成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利用策略生成性资源道德与法治

倪炎晓

摘 要: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前,“生成”是彰显课堂生命力的常态要求。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怎样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我就生成性资源利用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一是学生生成性资源的界定;二是生成性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三是生成性资源利用的策略研究。这样才能让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作作用,真正使学生在品德学习中体验、感悟、升华。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成性资源 利用策略 探索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课程。课程的实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把“生成”当作是彰显课堂生命力的常态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不拘泥于已有预设,预设为生成服务,让道于生成,让学生的生成成为最佳的教学资源,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 学生生成性资源概念界定

学生生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之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预设到的,学生在课堂即时生成的新想法、新认识、新问题、新意见、新成果。创设、捕捉和利用好课堂学生生成性资源,会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课堂充满激情、贴近生活,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将引领学生更好的体验生活、感悟社会,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 学生生成性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在通过听课和总结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后,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生成资源的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我把它归纳为“四大类型”:

一是“置之不理”型。有的老师为圆满完成教案所设计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视而不见,一心一意围绕自己的预设推进教学进程,还是停留在以完成教案内容为目标,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更是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实际上教师缺乏教育机智,抓不住学生即时生成教育资源的表现。

二是“随波逐流”型。在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生成性资源,脱离了课堂教学目标,以学生的生成内容为中心,任由学生主宰,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时可能产生育人方向都发生偏离。这与教师的知识能力,特别是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三是“简单压制”型。教师面对学生的生成性问题,而仅仅是用“你这个问题很好,但不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或“你的问题同学们留到课后再去讨论吧。”这样的回复来解决掉。这样的处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必受到打击,同时也失去了拓展学习内容的契机,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也因此而失去发展的机会。

四是“牵强附会”型。教师具有利用学生课堂生成资源的意识,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自己知识储备或是临场应变的能力原因,对学生生成的资源只能为利用而利用,没能进行在此基础的拓展或是再生成,真正起到对学生启笛思维,育人心志的作用。

3 学生生成性资源利用策略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生成性资源呢?学生生成性资源如何利用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载体呢?

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是前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这就要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民主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对课堂获取的信息和他人的观点提出大胆质疑,同时尊重并积极回应同学的质疑,更好的催生学生生成性资源。学生通过思维的扩散,思想的交流,达到在思想认识的提升,并在师生之间达成共识,高度的思想认识有利于更好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品质。

在这些具体的生成性资源面前,我们教师不仅要善于捕捉,更是要依托自己的教育机智和灵活思维,采用不同的策略巧妙运用这些资源。

3.1 面对“各抒已见”,引领讨论,开云见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为核心。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明显的个差异,在课堂教中,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与建议往往存在着差异。“當课堂上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应秉持中立的原则。”(劳伦斯·斯滕豪斯)此时的教师如果站在任何意见一方的学生一边,课堂公平的天平就会倾向于这一方,从面也就从另一个方面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生成资料的利用就戛然而止,课堂也就失去了活力。

【案例1】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二课“学会宽容”的内容“和而不同”时,课文中安排了一项内容“同学争论玩网络游戏的好坏”,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教师在课堂上就这个问题也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讨论,并明确老师不介入讨论,学生意见有很多,大至有这几种:

玩游戏肯定不好,浪费了时间,影响了学习。

学习累了,玩一会儿游戏,放松一下自己,有利于学习。

玩游戏的人太不自律了,都六年级了还要去玩,肯定不好。

游戏是一项很好的娱乐活动,不然不会这么都人喜欢。

班里最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学习不够自觉的。

……

教师提醒学生对这些意见进行归类梳理。然后进行换位思考、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游戏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人各有所爱,关键是每个人的自我控制。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用自己的见解去要求别人,更不可附和别人,人云亦云。

3.2 面对“生成错误”,将错就错,自我化解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起始阶段,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发生错误,实属正常。错误的生成,有时就是一个美丽的“意外”,老师抓住错误,将错就错,进行引导,展开讨论研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这个美丽的“错误”。让这一“错误”的生成发挥了教育的作用,并保证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流畅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人格受到了尊重,思维得到了训练。

【案例2】我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课堂正朝着我的课前预设进行着,学生在谈论“日常生活中许多可以避免的浪费现象”这个话题。这时,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过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里这样招待客人显得太小气了,要被人笑话的……。

我的心为之一震:是啊,现实生活中不经常有这种情况吗?怎么办?农村里办酒席、请客吃钣,浪费太多了。打铁要趁热,既然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利用课堂生成及时解决。

这时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办酒席十分注重酒席品质,大家都觉得这样才有面子,哪些同学家近期办过酒席呀?请你来介绍一下情况。”好几个同学在介绍时表现出了一种“自豪”的神情,似乎很是洋洋自得。我趁机追问:“酒席散去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表示经历过,有时一桌桌的菜没吃多少都留下了,很浪费。我接着又追问:“当你看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学生说“有的扔了,有的打包了。”这一些情况,学生都是有生活体验的。我及时跟进,建议同学生们,对吃不完的食物尽量打包不浪费,但有这么多的菜不吃,是不是一种浪费呢?这样大操大办的面子有价值吗?我发现那些自豪的脸上显出了红辉,低了下去。我同时建议,也要对多余的食物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厨师提出菜单改进意见,这样今后就可以减少浪费了。

3.3 面对“生成表象”,去伪成真,揭示本质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苏霍姆林斯基)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分析思考问题时往往只重视事物的表象,形成的认识观点也难免停留在事物表象。这种情况下,更需要老师,一方面站在学生的角度,同时也要结合事物的本质,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拨去虚假的表象,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探讨,从而去揭示事物的真实。

【案例3】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走近我们的老师”,我和同学们学习“老师,您辛苦了”的内容,讨论“涂一涂”:请选择一位老师,看一看他的任课表,观察一下他的学校生活,把他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涂在下表空的处……

填好后,老师请学生同桌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老师每天有多少时间和同学们在一起,都干些什么?想想没和老师在一起时还有哪些事情要做?老师辛苦吗?等请学生站起来回答时,真是可爱了,各种回答出来了。

生1:语文老师一星期上7节语文课,是我们的班主任,没有其他老师在的时候,她都在我们班里陪我们辛苦的。

生2:我们数学老师一星期上5节数学课,不过他有两个班的数学课,也是不轻松呀!

生3:我觉得老师不辛苦,他们每天总有空课在办公室里休息,而我每一節课都要上,感觉比老师“累”多了!

生4:我也觉得我爸妈比老师辛苦,双休日也不休息。

生5:对呀!老师和我们一样还有寒暑假呢!

面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感觉真是童言无忌啊!或许社会上也有这样的一种认识,作为老师只有全面向学生展示一天的工作状况,揭开表象,认学生去认识真实的教师工作。

于是我设计了“我当一天小老师”的观察、体验活动,设计好内容:要求学生调查老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哪些?观察老师上课情况,课后帮助老师作业批改、辅导,并对这一天的情况作好记录。一天下来,同学们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老师,您辛苦了!”

3.4 面对“生成偏差”,直面生成,引领回归

面对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学生产生的任何生成都是正常的,都是在当时情形下的真实感悟。但由于对学习内容理解不正解,曲解其意,或者本身学习的内容就可以有多种理解,能产生歧义。倒致了学生真实的生成资料的确产生了偏差,是不真实的生成。此时,教师如何运用生成组织开展教学,首先必须在直面生成的状况下,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学习内容,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重新思考,让教学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案例4】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中,在讨论“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时”,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节日,有重阳节、苗族的赶秋节、藏族望果节,突然有一个学生说:“秋天的时候西方有个“万圣节”,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的……”听到这一信息,教师及时进行了跟进,接住话题:“小朋友你的见识真广呀,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们国家的节日,过好自己的节日是最重要的哦。”

通过老师一番话的引领,学生们又回归到自己国家的节日上来了。

4 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与学校,课程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从校内延伸到校处其他活动之中,在组织的这些教学中,学生生成性资源不仅极其丰富多样的,而且都是教师进一步组织拓展教学活动的有效资源,对于这一资源的利用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冯莉.小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2008(10).

[2] 于峰.初探课堂“生成”的规律.新课程学习.2010(8).

[3] 李世革.如何提高小学思品课的教学质量[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9).

杭州市富阳区灵桥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1418)

猜你喜欢

利用策略生成性资源道德与法治
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巧用“错误”创高效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高校学生干部对自媒体的认知及利用策略研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