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育人环境 推进素质教育
2021-04-12刘俊
刘俊
摘 要:人才成长的优劣对学生全面成长和培养良好素质至关重要。创设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内外结合、综合治理,提倡“爱心渗透,心灵沟通”,注重校园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的协调发展,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育人环境 素质教育 协调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人才成长必须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环境优劣,对学生全面成长和培养良好素质至关重要。学校教育环境是指为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氛围。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办学必需的物质条件,如校园建设、图书设备、环境绿化等,这是一种物质环境,它受客观经济制约,是学校教育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指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心理环境和精神氛围,如校风校纪、精神风貌、观念倾向等,它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创设,是育人的精神动力。如果说物质条件形成“硬环境”的话,那么精神环境就是“软环境”,它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合格“四有”人才能起到教育、激励和导向作用。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加速时期,学校物质条件已有较大发展,但受到多种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新的严重挑战。因此,要完成育人大业,就必须强化德育工作,致力于校园环境,特别是精神环境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这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适合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特殊的意义。
学校育人环境的创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创设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事实上没有扎实的德育工作为基础,学生缺乏德育素质,智育教学成果往往不牢固,难以持久,培养的人才也是不全面的。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把德育体育美育和智育作为统一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尤其要把德育放在核心位置抓好抓实。同时抓好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教育和国情时事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使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创设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学校育人环境的建设,要落实到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点上。教師是学生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学生对教师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教师的典范作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感染和引导作用。其特点是形象、生动、具体、可信,符合学生模仿性强、崇拜偶像的心理特征。没有教师的典范作用,就不会有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抓好教育者自律这一环,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三,创设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要内外结合,综合治理。学校不是游离于社会的真空地带,社会大环境制约着学校小环境。因此,我们不仅要关心学校,研究学校,也要关心社会,研究社会,要配合社区大环境的治理。一方面,学校要通过自身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队,美化社区环境,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组织各种专题读书会;于学校所在地驻军联络,组织军民共建活动。另一方面,良好的社区环境是建设优良学校精神环境的必要条件。学生在社区大环境中耳濡目染,有良好德育大环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德育熏陶,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
第四,创设学校良好育人环境,应提倡“爱心渗透,心灵沟通”。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桥梁。当教师以满腔热情去关心,爱护学生时,就能达到师生心灵相通。教师把自己的爱献给了学生,学生自然就会向教师敞开心扉,这时教育就容易被其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能接受到爱心,也就能促使学生把爱心再转送给他人,充满“爱心”是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集中表现。
第五,创设学校良好育人环境,应注重校园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的协调发展,有机结合。优雅的环境是美育的物质基础,营造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学校育人环境的“软件”开发方面,重视创设一种整体、德育教育氛围,让学校每个部门发挥其德育教育功能,寓德育于学科教学、行政管理、后期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学校各部门都在本职工作中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全校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氛围。这种整体育人精神所起到的作用会更深、更广、更大,而这需要每个教职员工以高度的育人责任心在本职岗位上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
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是育人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正如育苗需要良好的土壤,并需要不断地耕耘,使育苗的土壤更加肥沃、富饶。我们应该像“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保护学校育人环境,并不断完善和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曹飞.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校育人模式变革的价值和策略[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
[2] 顾美娟.高职院校课程育人的内涵及实践路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
[3] 吴巧慧等.德育工作精准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
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