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普惠金融产业升级研究

2021-04-12孙铭鸿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征信数字普惠金融产业升级

孙铭鸿

摘 要:数字普惠金融产业以利用数字技术为条件,以金融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为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现有金融体系覆盖不足的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农村人口、偏远地区人口等特殊群体,提供平等、有效、全面、方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区块链技术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普惠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促使普惠金融业务有序可持续发展,以服务于大众,如何完善普惠金融產业征信机制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产业升级。

关键词:征信;数字普惠金融;区块链;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3-0067-03

一、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现状

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是指能有效、全方位、方便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中,“普”强调的是金融服务对象,从传统面向具有一定资产规模或金融专业人士转移向更为普遍的大众进行;“惠”指的是优惠、便宜,在当下市场,充分利用政府政策扶持以及互联网相关技术达成减少金融交易摩擦、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普惠金融核心思想强调的是众生享有信贷的平等权利,相比传统金融服务体系而言,普惠金融的优势在于包容性服务对象、便捷服务方式、全面无差异服务内容以及强调金融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当前国家大力扶持普惠金融产业,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地缓解当下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无法获取金融服务的局面。自2018年以来,货币政策从宽松积极转向稳健去金融杠杆,一级市场资本投量不断收紧,二级市场同样表现欠佳,融资贵、募资难全面爆发。我国7 00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经营存在资金匮乏等问题,潜在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达4.4万亿。促进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63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2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7.14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1 988.31万户,较年初增加265.08万户。2019年上半年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82%,较2018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58个百分点。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3.75%,较年初下降0.43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累计服务34.37万家小微企业,助其获得银行贷款533.68亿元。

二、普惠金融产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数据显示普惠金融产业发展已逐渐展现其美好蓝图,但实施和发展尚未达到预期的“普惠”,“普”与“惠”往往难以兼得。“非普”,社会层面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的大部分仍停留在传统金融环境中具有一定门槛特定阶层的人群。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等往往被排除在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之外。普惠金融产品选择范围相对较少,客户金融服务体验效果较差,数据信息安全难以保障。“非惠”,作为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的金融机构受限于效益成本匹配,小微企业这类人群通常缺乏全面的信用记录,金融机构无法做到有效的风险识别,服务对象的精准性难以保障,征信成本居高不下。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是利用数字技术为条件,提供平等、有效、全面、方便的普惠金融服务。本文着重以区块链技术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产业升级机制。从已有实践来看,区块链技术突出表现应用在智能合约、数字资产、供应链管理、跨境支付、大数据交易五大金融功能中,提升金融运营、盈利、风控能力,降低合规和监管成本,有利于价值金融转型和普惠金融产业升级发展。

区块链技术特征与金融信息安全、交易溯源等要求高度契合,实现信息、资产透明,维护监管信息安全,促进金融普惠、公平和平权。

第一,去中心化。由代码智能合约替换传统中心化金融系统授予的交易信用,自动执行设定关系和交换规则,信息公开透明,创造信任,保证风险跟效用交换的时候能够公平真实有效,促进普惠金融交易过程中信用体系的完善,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第二,自治性、匿名性及不可篡改性。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地交换数据,屏蔽任何人为的干预,无须交易双方实名制,不仅可提升金融交易效率,还保障了金融交易的可靠性。

第三,公共链路的开放性。区块链公共链可对所有人公开,金融交易者、市场监管者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信用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提升区块链下普惠金融系统信息透明度,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获取、金融机构征信困难等问题,达到融资风控的目的。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普惠金融的产业升级

本文由此提出观点,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借助普惠金融产业平台,将普惠金融产业升级,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数字普惠金融模式,解决信用获取、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而提升金融配置效率,降低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机构风控能力,防范地方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普惠金融产业走上“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一)对上层政府支持来说,产业的发展需要由政府牵头,构建完善政府普惠金融差异化功能监督机制

政府对新生行业的支持,需要制定一个从松到严层级递增的监督系统。

1.政府建设普惠金融监管体系第一层级在于对普惠金融产业风险建立适当的容忍机制,健康引导市场自律机制。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市场的自我调节、自我淘汰和约束机制能够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快速地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市场的自发调节与迅速反应能够向金融主体释放有效信号,并且能够自发吸收市场的波动,维持市场的稳定。但市场的自律机制也存在着盲目性与自发性,在市场完全自律机制的基础上需要加以普惠金融产业行业协会制定的自律机制作为辅助监管。通过行业自律进行疏导,各大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产业机构采取自愿实施的方式,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积极作用,与政府监管互为补充。

2.第二层级,监管在于针对普惠金融产业的业务操作环节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将信息及时披露、信用数据及时共享、资金流转及时明确。一方面,监管部门建立的信息披露制度应当对普惠金融产业产品的变动能够快速反应与信息共享。政府可以针对披露的信息衡量产品的发展动态、风险水平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程度,根据衡量的结果,政府部门可以对后续执行环节确定监管范围、方向还有力度。另一方面,监管部门需要对普惠金融产业产品背后的平台机构资金流转进行严格的监管,避免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集资平台通过虚拟项目开展非法集资。

3.第三层级,普惠金融产业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新兴领域,其监管制度也要不断创新发展。首先,制定新的统一的监管规则。从目前普惠金融产业的运作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平台安保措施无法全方位征集、维护投资者个人信用信息。因此,监管部门应不断更新监管规则,建立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结合的监管制度,同时注重监管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线上与线下监管的一致性。其次,充分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对普惠金融产业数据进行全范围监控。充分利用网络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对产业风险有效预测,预防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在数据监测过程中,同时注意评估尺度的不断更新,及时捕获新风险的征兆。最后,普惠金融产业监管的创新离不开国家对网络数据安全的保护政策方针,不断开发相关核心数据保护产品,专注于信息安全细分的核心数据保护领域,综合构建起核心数据保护系统,形成针对不同行业的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二)平衡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平台、服务对象三方利益,进一步彰显普惠之“惠”

目前,我国的征信模式主要是以金融机构中心化,以央行为信用授予、监管主体,信用信息主要来源于个人、企业资金借贷银行往来记录等。利用当下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中央银行与各大金融机构初步建立互通互汇信用价值共享中心,但该信用体系并未完全覆盖金融需求人群,尤其是普惠金融核心服务对象,农村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业。此类人群大多表现出信用信息收集费用高昂,信用风险较大特征,对于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的金融机构往往理性选择不为该群体提供服务,这也是前文所提到的普惠金融“普”“惠”矛盾。借助于区块链技术的支持,市场与政府可重构征信体制。征信过程中,可在监管机构、国家央行、经认证的国有、私人信用机构范围内指定若干节点由区块链技术赋予其分布式记账功能。节点机构可根据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挖掘,征集客户信用信息,进而发布到整片区块中。信用数据的提取、交易不可篡改,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与信息的透明性,监管部门也可随时追踪。该机制不仅可将更多的金融机构纳入链路节点当中,还扩大了普惠金融服务群体。信息的公开被多方利用,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同时减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三)对下层基础设施建设来说,继续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全方位汇集

短板效应告诉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能仅将目光聚焦于城镇发展,只有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上来,才能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强国”之路。而在目前高速发展的信息经济中,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体制、基础设施、农村居民信息意识等诸多主客观因素,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缓慢,动力不足的背景下,发现新的增长点才能突破经济发展瓶颈,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尚有极大空间。普惠金融产业架设资金融通桥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可起到更好的催化剂作用,互联互通方便快捷汇集社会资金资源。因此,扩大网络覆盖面,提升网络速度,降低网络费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普惠金融产业下层基础,全面支撑产业发展。

五、结语

本文通过全面查阅整理国内外区块链技术应用文献,国内外惠普金融、征信监管相关研究资料,深入银行机构、征信等金融机构考察,分析普惠金融市场现行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整合其在金融功能中的应用场景。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构建征信监管机制,辅助企业、消费者、政府监管部门对普惠金融产业监督从事后监督转变为事中监督,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爆发。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特性,提出解决信息不对称、市场信用丧失、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信息自动获取等问题的答案,为促进惠普金融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让普惠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参考文献:

[1]  A.Tapscott D.Tapscott.How Blockchain Is Changing Financ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7,(3).

[2]  K.Fanning D.P.Centers.Blockchain and Its Coming Impact on Financial Services[J].corporate accounting& finance,Volume2,Issue,2016,(27):53-57.

[3]  周双,刘鹏.我国普惠金融产业风险化解监管体系创新研究[J].新金融,2017,(3):43-47.

[4]  刘思璐,李华民.嵌入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征信系统优化[J].征信,2019,(8):16-20.

[5]  张志清,聂志璇,谢鹏凯.基于区块链的科技信用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管理评论,2019,(5):133-136.

[6]  年综潜,付航.区块链技术与普惠金融的契合及其路径[J].金融前沿,2019,(8):76-80.

Abstract:the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ial industry uses digital technology as the condition,takes the finan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premise,and provides equal,effective,comprehensive and convenient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for all sectors of society,especially for th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urban low-income groups,rural population,population in remote areas and other special groups with insufficient coverage of the existing financial system. Tak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clusive finance industry,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promote the orderl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business to serve the public,how to improve the credit reference mechanism of Inclusive Finance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dustry.

Key words:credit reference;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blockchain;industrial upgrading

[責任编辑 文 峰]

猜你喜欢

征信数字普惠金融产业升级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互联网征信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