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慢阻肺,中医防治有妙招

2021-04-12黄纯凤

幸福家庭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阻肺风邪

黄纯凤

作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发生率。大多数人对此类疾病危害性及防治知识并无过多了解,导致慢阻肺的疾病防治处于被动状态。本文主要讲解慢阻肺相关的中医防治知识。

慢阻肺对健康的危害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受气道形态变化影响,患者除出现明显呼吸受阻、呼吸困难等症状外,还可合并有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且在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后,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可显著加重,严重者则可发生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相关研究指出,慢阻肺发生后除对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造成损害外,还可由于病情进展累及其他器官、系统,引发相关并发症,增加健康隐患。其临床危害性主要有如下表现:①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是健康影响表现最为明显的疾病阶段,本阶段急性发作一次,呼吸系统功能的损害均会加剧一次,而该阶段也是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高发阶段,健康危害性明显。②在慢阻肺发病稳定期内,由于气道已经产生不可逆性结构变化,故患者呼吸系统功能下降明显,导致生活中仍然存在较多呼吸系统问题风险,危害患者健康。吸烟人群是主要患病人群,其次为粉尘、烟雾环境中长期工作人群,然后是存在慢阻肺家族病史、被动吸烟者及合并其他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者。

中医如何防治慢阻肺

中医认为慢阻肺的发病多由机体先天不足、咳喘迁延不愈引发,病机表现以脾胃失和、肾阳虚及肺气虚为主。受正气亏虚影响,患者多在外邪侵扰后津液失常,诱发痰瘀阻络、气机壅塞、肺气上逆之证,故中医中多将慢阻肺归类于“喘症”“肺胀”范畴。

中医理论中对于慢阻肺疾病的预防倾向于采用养生策略,即针对慢阻肺病机及症候表现采取预防措施,主要预防措施分为以下几类。

(一)调理肺部气机,健脾和胃

吸烟、空气污染及粉尘吸入是造成慢阻肺发病的主要病因,而在中医理论中对于上述物质均归类为辛热之质。患者长期吸入导致在机体阴气损耗后,生成痰液,并在呼吸系统刺激下最终诱发病症。因此,要实现对慢阻肺的临床有效预防,最主要的就是杜绝其诱发因素,患者应该积极戒烟,而对于工作环境短时间内无法改善或提升者,则应尽可能做好安全防护,减少粉尘吸入,控制发病风险。

除此之外,中医理论研究中指出脾胃失和所致肺气虚,对于慢阻肺的临床发病同样具有明显影响。故在日常保健养生中,我们可以采取简单易行的方式,对脾胃失和之癥进行调节,如带脉按摩、耳豆压穴、穴位按摩等。耳豆压穴可选择肺、胃、神门、交感等穴位处放置耳豆,每日按压早中晚三次,每次15分钟。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可选择足三里、三阴交、列缺、合谷、百会等穴位揉按,可在每晚睡前或闲暇时自主按摩,以穴位轻微酸胀感为宜,从而起到对人体经脉气血及脾胃司职的调节作用,消除脾胃失和病机,促进患者康复。

(二)提升生活起居规律性,减少外感风邪

西医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仅会增加慢阻肺发病风险,对于慢阻肺患者病情进展同样具有促进作用,故患者加强对外感风邪的预防。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也表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因此,患者需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规律作息习惯,注意饮食健康,积极改善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发病风险。对此,中医指出要预防外感风邪,首先需要积极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物,并在天气较冷的秋冬季节时加强对颈部的保温防护,避免在高密集人群环境中久留,增加呼吸系统感染风险,必要时可依据个人健康状况服用板蓝根、人参等补益药物调节自身健康状况,提升免疫机能。对于久病体弱者则可采取各类疫苗或免疫提升药物注射形式,增加免疫抵抗力,降低发病风险。

慢阻肺中医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中对于慢阻肺的中医治疗实施,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如稳定期患者可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降低急性发作风险,冬病夏治、针灸治疗都是很好的选择。患者还可通过习练八段锦、太极拳等,积极改善健康质量。急性发作期患者需在西医症状缓解治疗病情稳定后,合理选取方剂进行口服、雾化吸入等治疗。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中医院内二科)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阻肺风邪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慢阻肺可防可治(下)
慢阻肺可防可治(上)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