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慢阻肺,中医防治有妙招
2021-04-12黄纯凤
黄纯凤
作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发生率。大多数人对此类疾病危害性及防治知识并无过多了解,导致慢阻肺的疾病防治处于被动状态。本文主要讲解慢阻肺相关的中医防治知识。
慢阻肺对健康的危害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受气道形态变化影响,患者除出现明显呼吸受阻、呼吸困难等症状外,还可合并有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且在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后,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可显著加重,严重者则可发生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相关研究指出,慢阻肺发生后除对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造成损害外,还可由于病情进展累及其他器官、系统,引发相关并发症,增加健康隐患。其临床危害性主要有如下表现:①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是健康影响表现最为明显的疾病阶段,本阶段急性发作一次,呼吸系统功能的损害均会加剧一次,而该阶段也是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高发阶段,健康危害性明显。②在慢阻肺发病稳定期内,由于气道已经产生不可逆性结构变化,故患者呼吸系统功能下降明显,导致生活中仍然存在较多呼吸系统问题风险,危害患者健康。吸烟人群是主要患病人群,其次为粉尘、烟雾环境中长期工作人群,然后是存在慢阻肺家族病史、被动吸烟者及合并其他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者。
中医如何防治慢阻肺
中医认为慢阻肺的发病多由机体先天不足、咳喘迁延不愈引发,病机表现以脾胃失和、肾阳虚及肺气虚为主。受正气亏虚影响,患者多在外邪侵扰后津液失常,诱发痰瘀阻络、气机壅塞、肺气上逆之证,故中医中多将慢阻肺归类于“喘症”“肺胀”范畴。
中医理论中对于慢阻肺疾病的预防倾向于采用养生策略,即针对慢阻肺病机及症候表现采取预防措施,主要预防措施分为以下几类。
(一)调理肺部气机,健脾和胃
吸烟、空气污染及粉尘吸入是造成慢阻肺发病的主要病因,而在中医理论中对于上述物质均归类为辛热之质。患者长期吸入导致在机体阴气损耗后,生成痰液,并在呼吸系统刺激下最终诱发病症。因此,要实现对慢阻肺的临床有效预防,最主要的就是杜绝其诱发因素,患者应该积极戒烟,而对于工作环境短时间内无法改善或提升者,则应尽可能做好安全防护,减少粉尘吸入,控制发病风险。
除此之外,中医理论研究中指出脾胃失和所致肺气虚,对于慢阻肺的临床发病同样具有明显影响。故在日常保健养生中,我们可以采取简单易行的方式,对脾胃失和之癥进行调节,如带脉按摩、耳豆压穴、穴位按摩等。耳豆压穴可选择肺、胃、神门、交感等穴位处放置耳豆,每日按压早中晚三次,每次15分钟。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可选择足三里、三阴交、列缺、合谷、百会等穴位揉按,可在每晚睡前或闲暇时自主按摩,以穴位轻微酸胀感为宜,从而起到对人体经脉气血及脾胃司职的调节作用,消除脾胃失和病机,促进患者康复。
(二)提升生活起居规律性,减少外感风邪
西医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仅会增加慢阻肺发病风险,对于慢阻肺患者病情进展同样具有促进作用,故患者加强对外感风邪的预防。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也表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因此,患者需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规律作息习惯,注意饮食健康,积极改善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发病风险。对此,中医指出要预防外感风邪,首先需要积极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物,并在天气较冷的秋冬季节时加强对颈部的保温防护,避免在高密集人群环境中久留,增加呼吸系统感染风险,必要时可依据个人健康状况服用板蓝根、人参等补益药物调节自身健康状况,提升免疫机能。对于久病体弱者则可采取各类疫苗或免疫提升药物注射形式,增加免疫抵抗力,降低发病风险。
慢阻肺中医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中对于慢阻肺的中医治疗实施,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如稳定期患者可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降低急性发作风险,冬病夏治、针灸治疗都是很好的选择。患者还可通过习练八段锦、太极拳等,积极改善健康质量。急性发作期患者需在西医症状缓解治疗病情稳定后,合理选取方剂进行口服、雾化吸入等治疗。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中医院内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