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逆商现状分析
2021-04-12刘真情丁娟娟邓文逸汤颖
刘真情 丁娟娟 邓文逸 汤颖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保罗·史托兹教授在《逆境商数》一书中最早提出了“逆商”的概念。逆商(AQ)全称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处理、摆脱、超越挫折与困难的能力。国内关于逆商的研究大多针对中学生和大学生,极少涉及小学生,更无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分析和调查。本文从逆商角度分析留守儿童,旨在提高留守儿童应对逆境的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对象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半年以上,留在户籍所在地的18岁及以下的儿童。在本文中,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祖辈抚养的小学生。
对徐州市农村小学进行整群抽样,共有19085名学生参加问卷调查。其中男生9893名,女生9192名;一、二年级6093名,三、四年级6413名,五、六年级6579名;留守儿童1591名,非留守儿童17494名。
(二)方法
本调查选用的工具是自编的儿童逆商量表。在理论方面,结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李炳全和肇庆医学院心理系陈灿锐修订的逆商量表及其他学者针对中学生设计的问卷,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确定提问内容和方式,使情境贴近儿童实际生活,表述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在实践方面,与心理学教授、德育处领导、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大体生活情况,并在一所农村小学各年级分别抽取了五名儿童进行问卷填写试验,修改后最终确定了问卷内容。问卷第一部分调查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包括16个条目,分为4个维度:控制、归因、延伸、忍耐,每个维度4个条目,涵盖了儿童面对逆境时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表现。采用李克特量表加总分方式计分,总分80分。本次测量中,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09,信度较好;KMO值为0.873,效度高。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25.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结论
(一)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逆商比较
有文章指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居于弱势,但这种弱势地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在逆商方面同样如此。农村留守儿童逆商水平总体上略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农村留守儿童逆商分析
在控制维度,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认为自己有能力摆脱逆境,但与家人沟通方面的得分相对较低,大多数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在归因维度,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把成绩不佳归因于自己不够聪明这一先天因素,部分留守儿童把输掉拔河比赛完全归因于运气不好。在延伸维度,一些留守儿童和同伴吵架后不认真写作业,而且小组活动中受挫后也不愿再参加集体活动,容易因为與同伴的冲突或受到同伴冷落而影响学业和人际交往。在忍耐维度,留守儿童在考试方面的平均得分最高,却在面对同伴关系危机时表现不佳,认为该逆境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三)不同组别农村留守儿童逆商比较
性别和年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逆商没有显著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他们尚处于儿童期,不像青春期那样身心发展快速、性格变化多样,所以不同年级的男女生对逆境的态度相差不大。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式、与家人的关系、与同伴的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逆商有显著影响。独生子女逆商略低于非独生子女。教导式家庭教育下的儿童逆商最高;放任下,多数儿童的逆商只能达到中等水平;溺爱和专制方式下,逆商都较低。人际关系对儿童逆商的影响尤其突出,与家人和同伴关系好的儿童,其逆商远远高于关系不好的儿童。
分析
在本文中,农村留守儿童逆商表现出的主要问题在于认知不足和易受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分析逆境产生的原因时,相比非留守儿童,更倾向于能力、运气、外界环境等因素。根据维纳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运气和外界环境属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长期将逆境归因于这些因素,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打击自信心,不利于积极应对困难。此外,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和同伴相处出现问题后,会产生负面情绪,并影响到学习和人际交往。这主要是由于留守儿童往往把情感寄托在同伴上,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会首先选择求助于同伴群体,所以对朋辈的态度变化很敏感,常常把消极影响延伸到其他方面,难以做到就事论事、合理调适情绪。
相关文章指出,说理民主的教养方式和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共同促进儿童的逆商发展,甚至决定以后的社会适应性。本文也发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逆商的主要原因有家庭教育方式和相处模式以及朋辈关系。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相隔较远,大多由祖辈抚养,而祖父母由于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等原因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有的专制粗暴,有的放纵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独立应对逆境的能力。当然,不乏教育有方的家长常用讲道理的方式引导孩子解决困难,因而这类儿童逆商较高。在交流沟通上,有的父母和孩子通话频率低、时间少,内容单一,极少注意孩子的心理感受,因此儿童在逆境面前茫然失措。但有的父母意识到隔代教养的缺陷,常常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增加和孩子的互动,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成长困境,及时疏导。来自家庭的支持使得儿童自信灵活地应对逆境,逆商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在外,和祖辈存在代沟,而且教师对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有一定距离感,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基本仅限于朋辈之间。一旦与同学建立的外部性关系网络破裂瓦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会迅速下降。相较而言,与同伴关系不太好的儿童更自卑内向,对外界的控制力较弱,和同辈出现冲突时更容易情绪波动,并把不良影响泛化到其他方面,甚至长时间陷于低落情绪中,逆商较低。而与同伴关系好的儿童不仅更加乐观积极、开朗自信,而且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受到更多来自朋友的实质帮助和精神鼓励,应对逆境的能力更强。
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儿童逆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家庭层面,父母应做到言传身教,父母面对逆境的积极态度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内心,使他们相信逆境是可以克服的。加强与孩子、监护人的沟通同样必不可少。父母应鼓励孩子说出生活中的困境,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归因,尤其是努力程度方面,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共同探讨解决办法。父母还应整合两代教育,引导老人应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避免溺爱或专制型教育。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在实际锻炼中提高抗挫能力。多向监护人询问孩子的日常表现,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在学校层面,首先要提高师资力量。由于条件有限,很多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更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内心比较敏感,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并泛化到逆境本身以外的其他方面。所以,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并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尽量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正确走出逆境。教师也应在课程和课外活动中加强引导。在课堂中,教师要提供更多让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适当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克服困难。教师也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重视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作业难度,使逆境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让学生在应对逆境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进步。在课堂以外,则应充分利用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运动会、郊游等形式组织学生共同参加活动、进入群体生活,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和人交往的机会,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形成互帮互助的友好氛围。良好的朋辈关系能使儿童更乐观开朗,遇到困难时向朋友倾诉,获得支持。
(本文系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910320107Y)
(通信作者:刘真情)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