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区域游戏中引导幼儿深度学习
2021-04-12孙冕
孙冕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推行,幼儿园教育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时不仅仅只是让幼儿“玩”,而是应该利用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注重启发和引导幼儿,促进幼儿思维、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分析了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正确游戏、深度学习,不让游戏流于形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科学区域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区域教育价值的体现离不开材料的有效投放,当幼儿对活动材料产生新发现、新玩法时,教师应给予支持;当幼儿对科学游戏失去兴趣时,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幼儿获得经验的提升,助推幼儿全面发展。
区域游戏中缺乏深入学习的表现
(一)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漫无目的地游戏
这部分幼儿在进行区域游戏时主要表现为:对游戏不感兴趣,被教师被动安排在某一区域进行游戏,目光呆滞地看着玩具;不了解区域游戏的规则,游戏时随意摆弄玩具;游戏的方法比较单一,停留在教师讲解游戏玩法的初步阶段;对同伴的主动交往很少给予回应,沉浸在双手漫无目的摆弄玩具中,没有进一步发现探索玩具的新玩法。
(二)浅层次游戏,能力发展缓慢
这部分幼儿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但多次游戏时常常选择同一个区域、同一个玩具,对其他游戏的兴趣度不高,能力发展不均衡。如果没有选到心仪的区域进行游戏会出现抵抗心理,如发脾气、推挤正在游戏的其他幼儿等。游戏时玩法停留在几个玩具的固定初步玩法之间,没有与同伴深入探讨新的游戏情节、游戏玩法。
(三)游戏玩法单一,缺少展示平台
有些幼儿的游戏水平较高,但游戏玩法停滞不前,没有挖掘出游戏一物多玩的其他方法;新发现的玩法只有同区域游戏的幼儿知道,缺少与全班幼儿分享的机会;与区域游戏材料的互动始终只有一两种方法,但在教师介入指导后能够迅速掌握新玩法,学习能力较强;区域游戏结束后,幼儿立刻拆除完成的作品,将游戏材料送回原位,教师没有及时介入分享幼儿的作品与发现。
【案例一】
中班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经常会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常常自主动手动脑探索新的物体和材料,并且乐在其中。教师為中班幼儿开创了一块科学区,在创设科学区时投放了大量的成品工具材料、实验操作步骤、实验记录表格等,并把实验操作步骤粘贴展示在科学区的墙面、网格上,如海绵运水、硬币存水、有趣的静电、混色大PK、米中寻宝、色彩攀登等,并将所有实验材料以份为单位放在盒中。
但是在游戏中很多幼儿不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游戏,游戏结束后将实验材料随意摆放,导致幼儿的学习经验没有得到提升,为此教师和幼儿一起展开讨论:
教师:你们知道科学区有哪些实验吗?
嘟嘟:知道,有泡海绵、滴管硬币、显微镜观察植物。
羊羊:可是我刚刚去都没有找到滴管,有人用完没有放回原来的盒子中。
墨墨:是的,我看到六六拿着滴管在桌子上滴水,弄的桌子上到处都是水,也没有记录在本子上。
轩轩:我上次还看到浩浩拿着吸铁石吸一一的作品,把一一的作品都弄坏了。
讨论结束后,幼儿反馈给我科学区目前存在以下几项问题。
1.幼儿不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没有有效利用材料进行科学探索学习。
2.实验材料过于固定,实验操作步骤局限幼儿科学探索游戏的新玩法。
3.实验记录表格根据单一实验设计,幼儿无法记录其他探索发现。
为了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讨创设科学区所必备的条件。在讨论前期有的幼儿提出给科学区取个名字,于是教师开展投票,最终“科学实验室”票数第一,科学区拥有了新的名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结构的特点。”针对部分中班幼儿不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科学游戏的问题,教师应与其他教师进行商讨,寻找解决办法,力求能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的同时又能获得新的学习经验。
区域游戏中引导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创设和谐的游戏环境,推进幼儿深度学习
教师在投放区域游戏材料时,可以开展多人合作游戏,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尝试和同伴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对教师精心制作的玩具持续兴趣时间较短,通常只会在介绍新玩具的那天争着玩。究其原因是教师自制的玩具玩法单一,并且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操作难度较大,当幼儿尝试多次没有获得成功后,玩具就被“冷落”了。因此教师在投放自制玩教具时,可以根据一物多玩、开放性、低碳环保的原则设计玩具,还可以邀请幼儿参与制作,让幼儿体会动手操作的快乐,体验劳动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同时还能增进教师和幼儿的感情。
【案例二】
每天的午间散步时间,幼儿都能在幼儿园中收集很多自然材料,如种植园的棉花、樱花林的树枝落叶……假期幼儿外出游玩时还收集了大量的自然材料,并将其带到了幼儿园里,教师及时抓住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自然材料这一特点,与幼儿共同创设了一辆“自然材料小推车”,将幼儿收集的自然材料都收纳到小推车上,同时在收纳格中投放放大镜、木工工具等。
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科学实验室”深受幼儿喜爱,在实验室里幼儿能直观看到工具,方便幼儿取拿。而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自然材料小推车”,其中均为低结构材料,幼儿可以利用小推车中的自然材料自主探索,不固定具体的玩法,并能够将探索发现及时记录在记录本上。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出现困难时,教师应适当介入指导,并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发现情况,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继续实验。
(二)教师适时介入指导,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可以利用纸笔、摄像机、手机拍照等方式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游戏发展情况,还可以在后续的讲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幼儿在游戏时的照片,引导幼儿借助图像进行分享交流。区域活动的主体是幼儿,但是当幼儿之间产生争执、遇到困难或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回应和指导。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指导与点拨,帮助幼儿顺利进行游戏,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给予的指导要适时适当,如同“蜻蜓点水”般给予幼儿思路引导,而不是代替幼儿思考的直接灌输,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当幼儿多次在同一个区域进行游戏时,教师可以在游戏前讲解其他区域的游戏和新玩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区域的游戏。
(三)引导幼儿自主记录学习经验
教师应鼓励幼儿利用文字、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要保证记录具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四)游戏结束总结评价,提升幼儿学习能力
游戏结束时,教师可以用节奏明显的音乐提醒幼儿收好玩具,让幼儿把注意力转移到总结评价上。如果有作品展示,教师可以直接让幼儿拿着作品进行讲解,并耐心倾听幼儿的分享,提炼总结幼儿的想法,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教师还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互相欣赏同伴之间的作品,表扬对方的作品,增强幼儿的信心,提高幼儿对区域游戏的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中要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幼儿的兴趣方向、能力发展,不断创新、改造、完善、学习,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学习游戏氛围,提高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还要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鼓励幼儿收集并有效利用幼儿园园内、外的自然资源材料。同时要让幼儿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体,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总结经验。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钟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