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2021-04-12周春鹏

幸福家庭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班多媒体技术科学

周春鹏

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索主要以兴趣为主导。为了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实际中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与课堂的结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多媒体为钥匙打开奇妙的科学之门,通过创设情境、展示图画动画的方式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阶段被广泛应用。学前教育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是目前以及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这是由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学前教育不同于素质教育阶段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精神品质乃至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学前教育的目的具有内向性和隐蔽性,简而言之是为了促进幼儿解放天性、发展个性,同时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而学前教育中的科学教育也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生活性,幼儿只是在游戏活动中初步了解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科学知识,强调发挥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刚刚脱离家庭环境,置身于集体教育的园区环境,环境的巨大变化让幼儿身心都发生一定的转变。小班是重要的过渡阶段,是幼儿从散漫宠溺的家庭教养环境转入秩序规则的集体教育环境的第一步。在这一时期,他们往往自我意识尚未明确,具体运算能力尚待发展,好奇心旺盛但知识储备不足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小班的科学探索活动既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探索活动感兴趣,但又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应首先明确学前教育中的科学教育活动与传统意义的科学教育活动的区别。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要求系统体系的知识理论,而重点在于激发幼儿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因此在小班科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科学兴趣为主要目标。

小班科学教育活动必须强调兴趣主导、自主探索、教师引导三者有机结合,让幼儿能主动投身教师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对所学课题保持高度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发展规律,贴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做到游戏活动生动有趣且井然有序。为了保证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高度兴趣,教师必须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多采用幼儿可接受、易理解的方式,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如在“认识色彩”时,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画作让幼儿认识色彩,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动画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展示颜色的深浅明暗变化。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学前教育阶段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效率等,为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小班科学探索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远远不止园内,针对科学活动而言,教学材料也远远不止于课本教材和配套的活动材料以及幼兒园提供的各类活动材料。教师应当把眼光放在生活环境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如在学习“我们所处的位置”时,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本展开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一定教育引导后让他们自主活动,说说其他小朋友分别处于自己的什么位置,还可以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观察街道,看看各个建筑之间都是什么位置关系。

然而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对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教育场合只局限于幼儿园内,教育内容只局限于教材之中。如在探索“四季变化”的活动中,教师仅通过课本图片让幼儿观察四季的特点,而忽视了美丽的大自然,没有利用好树木、花草这些生动的自然资源。这样书面上的科学探索,必然会让幼儿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够具体实际。

(二)课程形式僵硬呆板

幼儿园的各类教学多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展开,这也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然而在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活动组织能力和教育机制,或是为了安全考量,或是出于纪律考虑,在小班科学探索中,组织的活动较为程式化、缺乏灵活生动性,容易导致本就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幼儿丧失活动兴趣。如各类活动都采用一个模式,各种科学探索都以室内活动的方式展开,这就导致课程形式死板僵硬,幼儿游离于教师设计活动的初衷之外,没有成为科学探索的“主人公”。

(三)幼儿兴趣不足

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丧失兴趣,从短期来看会导致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积极性低、配合度低等,而从长期来看后果更为严重,会导致幼儿学习兴趣减弱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足。因此,为了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儿童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手段就是最佳选择之一。

以多媒体为“钥匙”,打开丰富多彩的“科学之门”

(一)创设情境,身临其境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课堂更具可能性,其与幼儿园活动课程的配合是得天独厚的。教师利用声音、灯光、色彩的组合可以在课堂上创造出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认识动物”活动中,创造幽深美丽的大森林,音响里回荡着鸟儿的鸣叫和老虎的咆哮,大屏幕上展示着茂密的树冠,幽幽绿光更是加强了这种气氛,此时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鹿,应如何采集食物、躲避天敌,从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在探究四季变化时,大屏幕上则一会儿是红彤彤的太阳,一会儿是白茫茫的雪地,一会儿长满了青草,一会儿稻穗金黄,让幼儿在短时间内体会四季的变化。

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独特情景,其优势显而易见,不但简单易操作,且具体可感、可信度高,让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情境中,以便更好掌握相应的知识理论,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情景教学法更形象,也更具操作性。

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儿童在活动中身临其境,通过自主探索和观察,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掌握科学知识,并对科学世界的兴趣高涨。

(二)多彩图画,具体生动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最普遍的应用就是展示各类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学前教育领域主要体现为图片和动画材料的展示。通过向幼儿展示色彩鲜明、形象可爱的图片和视频,不仅能够让他们获得直观印象和感受,也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如在“黑夜里面静悄悄”一课中的学习,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课堂,配合音乐、肢体动作声情并茂地提问:“黑夜里宝贝们睡了,其他小动物也都睡了,黑夜是不是真的静悄悄?”在启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之下,紧接着播放一小段动画展示黑夜里活动的动物,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树枝上栖息着猫头鹰,田鼠正忙着搬走粮食……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幼儿难以观察到的现象以动画和定格图片的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为幼儿打开了神奇的科学探索之门。

教师合理科学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形象生动的视频,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一个个可爱生动的形象展示在幼儿面前。在这样的课堂上,幼儿会对科学探索充满兴趣。

(三)古今中外,开阔眼界

多媒体技术的又一优势就是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巧妙组合,让伟大的科学家成为孩子们的探索引路人,如在学习“安全用电”知识时,让富兰克林以卡通形象出现在黑板上向孩子们说明电的重要性和它的惊人威力,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安全用电守则;在学习地震小知识时可以由我国著名科学家张衡以视频的方式向孩子们提问,地震发生时该如何躲避,并向孩子们展示他的发明成果——地动仪。通过多媒体展示,幼儿在课堂上认识了中外历史名人,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人文知识素养,更是对科学世界充满了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小班科学探索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有趣的动画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幼儿展示了神奇的科学世界,带领幼儿一起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健康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多媒体技术科学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科学拔牙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