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科学区域操作材料利用实效性的探究

2021-04-12朱镜融

幸福家庭 2021年4期
关键词:利用科学幼儿园

朱镜融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感知、理解,从而获得一定科学知识的主体性活动。幼儿在操作、实验、探究科学区域材料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自己的思维活力,努力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从而得到全面、持续性的发展。幼儿在科学区域的活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与操作材料的交互性作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科学区域活动材料成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媒介”。科学区域活动顺利展开的关键是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成功与否的物质载体。但是,当前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上仍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文将针对如何走出科学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误区,并努力提高科学区域操作材料利用的实效性进行探究。

科学区域操作材料投放利用中存在的误区分析

幼儿园科学区域操作材料的投放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但是当下幼儿园科学区域操作材料的投放存在着不少误区,从而导致科学区域操作材料的利用率低下。

误区之一:科学区域操作材料的投放未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同样在幼儿园科学區域操作材料的投放与利用中也应以幼儿为本,让幼儿成为科学区域材料投放与利用的主人。但是,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却是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全权负责,缺少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导致幼儿丧失了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比如,在科学区域内开展以“植物如何生长得更好”为主题的活动,教师应鼓励幼儿从家里带来不同植物的种子,让幼儿自主实验和种植,并合理进行施肥、除草、浇水等系列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参与科学区域活动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却有不少教师剥夺了幼儿的这种权利,自己主观投放一些植物的种子,而教师投放的这些植物种子不一定被幼儿所喜欢,导致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不高涨,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误区之二:科学区域操作材料的投放缺乏严密的管理

教师缺乏投放科学区域操作材料的经验,没有综合考量材料的品质、种类、安全性等。同时材料的摆放缺乏条理性、层次感、科学性、适宜性、操作性、趣味性、多样性、探究性、生活性,等等。在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的投放中,教师投放的材料大多是从市场购买的,或是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的,或是幼儿曾经玩过的玩具。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材料虽然易取、新颖,并且深受幼儿喜欢,但这些材料的质量还需提升,不少材料容易损坏。教师任意摆放科学区域内的材料,没有进行严格的分类整理摆放,导致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中需要某一特定的材料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同时,教师没有针对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科学区域活动的实际情况投放相适宜的材料,没有及时更新科学区域内的材料,没有根据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数量适宜、易于幼儿操作的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等。

提高科学区域操作材料利用实效性的策略

教师应为幼儿的科学区域活动投放合理有效的操作材料,以进一步提升科学区域操作材料的利用。

(一)投放彰显层次性与动态性的操作材料

为了提高科学区域操作材料的利用,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到投放的操作材料需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进行科学区域活动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利用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不同的操作活动体验。比如,在探究“水的浮力”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如木板、铁板、塑料、泡沫、筷子、布条、水、面盆等不同材料,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利用上述材料自主操作、探究,发现“水的浮力”的科学原理,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通过对“水的浮力”探究活动表现出不同的探究兴趣。这样富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既能满足幼儿的一般发展性需求,又能满足个别幼儿的特定发展需求,让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又比如,在以“有趣的泡泡”为主题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如可以让第一层次的幼儿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泡泡水、水、洗洁精玩“有趣的泡泡”科学活动游戏,从而让这一层次的幼儿能够通过操作上述材料,正确区别“水”与“洗洁精”;可以让第二层次的幼儿利用教师所投放的操作材料,如铅网、纱网、不同的吸管等,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从而让这一层次的幼儿能够通过操作上述材料学会比较泡泡大小、形状的不同;可以让第三层次的幼儿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如带有刻度的透明容器、小小的印章等,从而让这一层次的幼儿能够通过操作上述材料发现探究泡泡水的配制秘密,理解、体验浓度的关系,同时,还能让这一层次的幼儿利用小小的印章制作简单的科学记录等。显然,科学区域操作材料的投放应彰显其特有的层次性。同时,从科学区域材料的加工程度分析,教师也可以为科学区域投放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这些体现层次性的操作性材料。教师应基于不同层次幼儿操作活动的需求投放这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并对不同层次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点拨和引领等,以提升不同层次幼儿的科学综合素养。教师还应重视科学区域活动操作材料投放的动态性,强调操作材料的投放并非一成不变,而应依据科学区域活动展开的实际需求作出必要的调整与补充。这样的动态性应基于科学区域活动的进展需求而定,应基于幼儿对科学区域活动的兴趣、需要而定,对已投放的科学区域操作材料作出必要的“取”与“舍”、“扬”与“弃”,让操作材料的投放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满足幼儿的操作所需,以让操作材料真正为幼儿的科学区域活动而服务。

(二)投放彰显目标性与针对性的操作材料

教师应以科学区域活动的目标为导向投放相应的操作材料,有利于达成科学区域活动的目标。比如,在以“物体的沉浮”为主题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基于“物体沉浮”的目标投放一些瓶子、木头、泡沫、弹珠、回形针等材料,并鼓励幼儿自制科学活动记录表。对于制作科学记录表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予以指导、帮助,这样的记录表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依据相应的目标展开操作、探究,让幼儿的操作活动更具目的性与条理性。同时,幼儿园科学区域内操作材料的投放还应彰显其特有的针对性。比如,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教师就可以在小班幼儿的科学区域内投放些重量较轻、体积相对适中、利于小班幼儿进行搭建的建构性材料;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在大班幼儿的科学建构区域内多投放一些可供大班幼儿进行拼搭、建构、创造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投放彰显生活性与探究性的操作材料

科学区域内投放的材料应彰显生活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生活是幼儿进行科学学习的动力之源。因此幼儿园的科学学习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立足于幼儿的生活。比如,在以“有趣的滚动”为主题的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为幼儿投放生活中易取易得的饮料瓶、圆柱形积木、乒乓球、方木块、小木棒、圆珠笔、铅笔、光碟片等废旧材料,再鼓励幼儿利用上述生活化的材料探究、发现物体滚动的规律。教师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投放适宜的生活化材料,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科学探究,从而更好地达成科学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

科学区域内投放的材料应彰显探究性。比如,在科学区域内让幼儿探究“筷子的神力”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塑料杯、米、竹筷子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科学区域内让幼儿探究“带电的报纸”时,教师就可以投放铅笔、报纸等生活化的材料;在科学区域内让幼儿探究“可爱的浮水印”时,教师就可以投放脸盆、宣纸、筷子、棉花棒、墨汁、水等常见材料;在科学区域内让幼儿探究“漂浮的针”时,教师就可以投放针、水、叉子、液体清洁剂等常见材料。教师应鼓励幼儿充分利用科学区域内投放的操作材料展开科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总之,教师应正确认识科学区域操作材料对幼儿科学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在对幼儿园科学操作材料利用率低下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提高科学区域操作材料利用实效性的相关策略,注重科学区域操作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动态性、目标性、针对性、探究性、生活性等,以不断地促进幼儿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从而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健康幼儿园)

猜你喜欢

利用科学幼儿园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我爱幼儿园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欢乐的幼儿园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爱“上”幼儿园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