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要上小学啦

2021-04-12秦丽

幸福家庭 2021年4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园幼儿

秦丽

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幼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进行幼小衔接呢?本文针对如何从“心”开始,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做法。在了解幼小衔接的概念后,针对促进幼小衔接工作更好开展提出相关建议,即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注重以人为本,启发引导,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基础;以德施教,采用体验式教学,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小衔接的概念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过渡、合理衔接,即幼儿园(包括学前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幼小衔接意味着幼儿需要改变以往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进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两者相互连接,相辅相成。

幼小衔接的意义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儿童主体重新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若幼小衔接进展得不顺利,幼儿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还会出现人际交往困难、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现象。

幼小衔接不仅需要幼儿做好物质和知识的准备,更需要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幼儿园不能因为要迎合家长而提前教授小学课程,而应该在课程游戏化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当、适宜地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

渗透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入学准备

(一)规范言行,榜样示范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身教重于言教。幼儿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言行举止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规范言行举止,力求为幼儿起到表率作用。例如,教师要求幼儿按时到校,不能迟到,教师自己就必须坚持做到按时到校,迎接幼儿入园。幼儿受到影响也会逐渐养成准时到校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又如,在班级里教师要求幼儿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教师在走进教室后应该先把讲桌擦一擦,再把需要用到的物品一一摆放好,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却能给幼儿带来一种强大的示范教育作用。幼儿教师应该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原则,不断加强自身業务水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自身言行,塑造高尚的人格,改进教学方法,以渊博的知识、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感染和教育幼儿,让幼儿接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关心幼儿,严爱结合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情绪、情感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悦的情感往往会让他们愿意学习,不愉悦的情感则会导致他们做出各种消极行为。因此,教师要用良好的心态和人格品质对待幼儿。首先,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应该在平等尊重、关爱宽容、支持引导中教育幼儿,满足幼儿的内在心理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关注幼儿的整体成长,了解幼儿的需求,支持幼儿的探究发现,鼓励幼儿尝试新鲜事物,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等。其次,做到严爱有度。当幼儿表现优异时,教师应该用点头、微笑或夸奖的话等方式表扬幼儿,会让幼儿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从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对于幼儿的表扬也要因人而异,教师要明白一味过度赞扬,可能会导致幼儿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相处,若教师过于严厉,则会导致幼儿变得自卑、胆怯。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尺度,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三)微笑鼓励,信心导航

幼儿年龄较小,认知范围有限,习惯和个性都处在发展时期。对于个别有差异的幼儿,教师要努力用亲切的微笑和信任的目光消除幼儿的自卑和胆怯,教师的微笑能让幼儿的心房洒满阳光,让幼儿积极向上,让幼儿勇于承认错误。

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可以在活动中选择一些能够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情感的故事为支点,让那些感人的故事人物情节影响着幼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游戏活动,如“三八妇女节”爱妈妈教育,“五一劳动节”爱劳动教育,“十一国庆节”爱祖国教育等,让幼儿在系列化的教学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成一种品德。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育目标、幼儿年龄特征及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主题环境,如庆祝生日、爱祖国、爱家乡、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等,通过丰富的主题内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不断求知的精神,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加强交流,注重沟通

在幼儿园里,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困难,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教师应该在工作中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教师也可将自己的喜悦和烦恼说给幼儿,加强师幼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沟通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并做出积极反应,并给予幼儿适当的建议和指导。我们班有一个叫妞妞的小朋友,很有个性,在教室屁股总是不在椅子上,别人说东她偏西,总喜欢和别人对着干,但是她十分听老师的话。为此,平时有机会我总喜欢和她聊聊天,及时表扬她的优点,指出她的不足,和她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在她调皮时我一瞪眼,她就能感觉出我的生气;在她表现好时,我竖起大拇指,她就会非常开心。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交汇,幼儿只有信任教师,才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真诚、宽容的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幼儿,关心幼儿,让幼儿在关爱、温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园大班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培养幼儿的入学意识

在主题活动“再见,幼儿园”中,我们在教学和生活中都渗透了幼小衔接的教育。如让幼儿背着书包上学,让幼儿养成自己整理东西、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近距离观看小学生上课,并邀请一年级的老师为幼儿上体验课,模拟小学上课的场景,让幼儿体验小学生的课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可以邀请已经毕业的幼儿来园给大班幼儿讲述自己上小学时的心情,讲述自己有趣的小学生活;在区域活动中组织与小学有关的各类活动,充分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和兴趣,减少幼儿对新环境的恐惧感。

(二)合理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

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完全不同,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作息时间向小学过渡,让幼儿树立时间观念。同时,教师还要为幼儿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具和课外读物,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1.教师要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制作丰富、新颖的教具,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教师还要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示范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势,让幼儿模仿,然后通过练习书写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的书写姿势。

2.教师要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大班幼儿初具责任意识,但还不明确。比如我班的餐盤每天都由值日生发放,有些幼儿粗心大意常常忘记摆放,导致有些小组没有餐盘,对此我指派了“小老师”,让他们提醒值日生完成任务,激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我们也会明确任务分工,并随时了解幼儿的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

此外,进入大班后,我们把任务和通知变成口头语言让幼儿转达给家长,这种做法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培养了幼儿准确转述他人话语的能力,进入小学后,幼儿就能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的信息,并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3.教师还要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幼儿从小班开始就接触了各类绘本,在绘本的熏陶下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升入大班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提供给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

家园配合,做好入学准备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家长的作用尤为明显。幼儿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影响。家长应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家园共育保证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渭塘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园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