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2021-04-12贺彩玲王永莲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证等级证书融通

贺彩玲 王永莲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1]。职教20条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自此,我国职业教育拉开了1+X证书制度试点的序幕,此后又有多项相关重点文件出台,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逐步深入。

1+X证书制度中,“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1+X证书制度就是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目前我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正处于试点阶段。

1 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1.1 实施1+X证书制度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模仿本科教育、确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几个发展阶段。尽管教育部一直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手段不断出现,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岗位吻合度、技术前瞻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实施1+X证书制度,要求职业院校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一定职业技能、满足就业岗位需要且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合格劳动者。因此,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1.2 实施1+X证书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职业教育应该具备职业能力培训的社会功能,但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在职业培训上并不擅长,实施1+X证书制度将促使职业院校研究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把握就业岗位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提供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职业培训课程,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1+X证书制度的实施也需要职业院校与企业、培训组织等方面密切合作[4],共同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课证融通构建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1.3 实施1+X证书制度是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培训组织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开展就业岗位调研,掌握行业企业就业岗位的数量、分布、对人才的规格要求,从而为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奠定基础。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的开发及考证课程培训都离不开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的深度参与。所以,1+X证书制度将行业企业、院校、培训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搭建了企业、院校、培训组织合作的平台,使人才的需求方——企业更深层次地参与职业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5]。而职业院校作为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主体,在培训组织引导下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及考证工作,通过加强产教融合,实施“课证融通”,深化教师、教材、教法及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4 实施1+X证书制度是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有益探索

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是指对国家范围内存在的不同层次和类型资历(如学历、学位、文凭证书、资格证书等)进行规范、认可、整理和编排,使其形成完整的资历结构或体系。国家资历框架在保证各层次各类型教育质量、实施教育资历互认、推进终身学习、促进就业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培训者职业技能水平的认定,也是培训合格的证明,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赋予相应学分。1+X制度实施中将探索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学分的相互转换、学习成果的互通互认,为学习者搭建灵活便捷的资历提升通道,为建立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协调的国家资历框架奠定基础。

2 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的困境

2.1 证书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需要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属于新生事物,试点证书种类供给不足,覆盖不了职业教育专业类别,行业企业对证书的认同感也不强。有的培训评价组织存在急功近利倾向,没有深入企业调查职业岗位能力需要,没有调查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在缺乏行业、企业专家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导致职业技能标准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出现偏差。目前,有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建设过程,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参与度低,行业企业认可度不高,家长和学生参与考证的积极性不高。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应该由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职业院校教师共同参与编写,但有些培训评价组织主要依靠职业院校教师编制教材,导致培训教材与学校学历教育使用教材雷同度太高,培训教材与企业工作领域对接不紧密,培训课程缺乏职业特色。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成色。

2.2 教学管理上的困境

对于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院校显然还没做好足够的准备,相关理念、资金、设备、人员一时还跟不上,院校与培训评价机构的分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导致试点工作出现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教师授课水平、实验实训条件、培训与考证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待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部署、组织、监督、管理1+X证书试点工作,这项工作兼具创新性和挑战性。教学管理部门既需要时间去学习新的制度,又需要增加工作量从事这些具体工作。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之初,部门工作人员恐怕一时难以适应,势必会出现顾此失彼、管理缺位、管理不当等问题,这就给教学管理部门带来严峻的挑战。

2.3 “课证融通”的困境

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给予了高度重视,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能力、素质提出了综合要求,有关职业教育的标准和规范在逐步完善。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开设的课程较多,而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必然会占据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如何统筹协调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使二者有机融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部分院校还没有实施“课证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还是两条线,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还有部分学校开始尝试“课证融通”,但只是在人才培养方案里加入了少量考证课程,并没有对学历课程内容和考证内容进行重构与融合,没有发挥X证书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2.4 教师“三教”改革的困境

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关键是“课证融通”。“课证融通”对教师“三教改革”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推进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工作,需要一支合理的师资来配套“X”证书教学。而现阶段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师来源于高校,行业认识和实践经验不足,显然不足以承担这一重任。1+X证书制度下教师需要深入理解“X”证书的职业技能标准,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并能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可能难以适应这种转型。1+X证书制度下教师也需要将“1”和“X”融合,重构教学内容,开发“课证融通”新型教材,但目前这类教材极其缺乏。

3 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的策略

3.1 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优选和监管制度

对于培训评价组织的遴选,1+X证书制度将发挥市场准入机制与竞争机制,同一种证书可以有多家培训评价组织推出,一家培训评价组织也可以推出多种证书。今后,随着证书供应的增加,职业院校应建立证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严把证书引进关,通过优胜劣汰选出一批高质量证书实施培训。随着科技、产业、生产不断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持续更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培训评价组织也将进行动态调整。因此,必须建立培训评价组织及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录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经过评估之后达不到培养要求的培训评价组织需要强制退出市场。同时,试点院校、培训评价组织要积极争取本区域和本行业内龙头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支持,探索合作开发证书与实施培训的长效机制,扎实提高证书质量。

3.2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教育部应加强1+X证书制度试点教学管理培训,鼓励双高建设院校积极进行1+X证书制度试点教学管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形成1+X证书制度良性运行机制,并在各职业院校推广。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首先应严把“X”证书入校关,确保“X”证书的含金量,建立“X”证书入校遴选与退出机制。同时,对培训质量进行跟踪与反馈,注意解决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学生、用人单位反映的问题,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教学管理部门也应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部署“课证融通”改革,组织专业教师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培训,以全面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3.3 统筹专业资源,推进“课证融通”

在实施1+X证书制度时,需处理好专业课程与考证课程的关系。专业课程与考证课程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是相互衔接和融通的,共同为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由于开发主体不同,它们之间既有交叉又有独立,因此职业院校应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重构,以建立合理的1+X课程体系。经过多年教学建设,职业院校大部分专业积累了丰富的专业资源,包括在线课程、微课、教材、学习资料、实训基地、实习单位等,如何统筹这些资源,实现“课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推行的关键。“课证融通”需将证书培训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证书培训内容与教学内容、证书考核评价与教学考核评价相融通,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课证融通”也要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提高学生就业吻合度。

3.4 协同创新,深化“三教”改革

1+X证书制度试点启动后,各职业院校应加快设计适合1+X证书制度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标准,将考证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依据工作领域开发学习领域,结合工作内容开发学习内容,编制符合1+X证书制度需要的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根据1+X证书制度对教学方式、教学载体的新需求,实施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教学示范、模拟演练等方法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实施上述改革,需要建设一支锐意进取、德技并重、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应围绕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尽快开展多样化师资培训,专业教师首先应该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此外,教师也应学习和掌握课程开发技术,革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胜任1+X教学需要。职业院校也应积极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吸收他们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材开发以及教学活动,使人才培养更好地与企业需求接轨。

4 结语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对职业教育制度的一种创新尝试,职业院校的试点工作在证书选用、教学管理、“课证融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培养等方面还面临诸多困境。针对这些问题,试点院校应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遴选与管理机制,引入高质量技能等级证书,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提高1+X证书制度试点管理水平,实施“课证融通”,实现专业教学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规格的对接,推动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后续的工作中,需要凝聚多方优势资源,提高“X”证书含金量;统筹专业资源,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深化院校“三教”改革,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课堂建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培训质量,把1+X证书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课证等级证书融通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中职助产专业“一专两岗、课证一体”课程体系初探